知否:他对明兰一见钟情,也得盛老太太看重,却被长柏一句话否决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22 14:34 3

摘要:明兰的婚事,总归是搅得人心里不太平。那些年,京城和宥阳两地,亲家、表亲、富商、名士,门口拜访的、送礼的、说好话的,没消停过一天。明兰年纪不大,追求者却实打实地扎了一堆。这可不是闹着玩儿,每一桩婚事背后,都是一盘推敲良久的棋,家族兴盛、儿女命运、婆家的性子还有明

明兰的婚事,总归是搅得人心里不太平。那些年,京城和宥阳两地,亲家、表亲、富商、名士,门口拜访的、送礼的、说好话的,没消停过一天。明兰年纪不大,追求者却实打实地扎了一堆。这可不是闹着玩儿,每一桩婚事背后,都是一盘推敲良久的棋,家族兴盛、儿女命运、婆家的性子还有明兰自己的脾气,这些老辈都打着算盘。

故事得从明兰十一岁那年说起。小丫头跟着盛老太太回老家宥阳,整条街的邻里亲戚都像过年那样,衣服规矩、礼数摆满、上门磕头,谁都不愿落下风。有意思的是,那天来“凑热闹”的,除了盛家的表亲,还有个说话利索、眼珠子转得飞快的女人,姓朱,是李家的亲戚,又是李氏的嫂嫂。她身后还带着两个少年——李郁和李都。

这两个男孩子外头看着文气,实际说白了——李郁就是朱太太的宝贝儿。年纪轻轻,已经考上了秀才。李家挣的都是买卖钱,商号遍地,可到底没在朝里混出个官样。论家底,是不差,论“根底”,还是瞅着盛家这边。朱太太心里那点小算盘,明眼人都能猜个八九成——亲家好处,想让儿子搭桥仕途。

其实这种事在老家常见,几代人拼命往上爬,谁不想借口“沾官运”?朱太太打听了,盛紘如今是登州知州,盛家的几位少爷也都混得风生水起。尤其是盛长柏,书读得好,人又有前途,还定了北方大族的亲。家族里,谁见了都要夸一句。

等到正式拜访的这日,朱太太先把两个儿子撂在门外,自己进去,说话那叫一个贴心。盛老太太是个“老精明人”,可朱太太能把话说到老人心坎上,两个人一唱一和,一时间屋里喜气洋洋。明兰在旁边,有点发懵,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眼前这位舅母。朱太太一边笑着教明兰,一边顺势送了一份见面礼,荷包珠子闪烁,讲究得很,说白了就是“下本钱”。

你要问李家真正想什么,那还不是冲着盛家来?人活一张脸,李郁和李都打小就是奔着读书走的路子。可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没人引路,科举再用功,还是没门儿。朱太太这份算计不是为了自己,她的心里压根儿就是为孩子们能有“一个好将来”。

那天盛家几个晚辈进屋,场面一度有些尴尬。明兰本就沉静,行礼又周全,叫“表哥”时三分腼腆七分规矩。三位男孩子,面前站着这么个规规矩矩的小表妹,说不出话来。明兰跟品兰闹着九连环的玩意儿,偏偏让李都看了个笑话,后者表情怪异,意思是“这小姐也太笨了吧?”明兰心里憋闷,脸却红得像熟柿子。

可李郁不同。少年人,心里藏点道道,说话却还腼腆。他见明兰有些窘迫,倒是打圆场:“这可不是谁都一学就会的,得多练多问才成。”几句话把明兰的尴尬搬了过去。你说这是不是少年人的好心?我觉得是。

李郁是富商家的孩子,家里能给的都给了。但朱太太心里明白,“有钱”跟“有根底”不一样。明兰虽不是嫡出,却在盛老太太跟前长大,懂事又机灵。朱太太早就瞅明兰顺眼,比品兰还要看重几分。可做母亲的,多的是一肚子心事,她不只想要儿子“娶个好姑娘”,还想搭上盛家这层“官运”保护伞。

李郁却是一根筋。别人家要来说媒,他母亲都婉言谢绝。他喜欢明兰,倒不是因为她身份怎么样,就是起了个少年心思。他知道自己这一站还低,离盛家高门大院还有点距离。可这点距离,并不妨碍他夜深了还能翻书,想着将来,想着那个叫明兰的姑娘。

盛老太太对明兰的婚事也不是短视的人。本地挑来挑去,最后看的还是贺家的贺弘文。一桩亲事得盘好几个层面,人品、家底、亲缘,以及将来掌家还是寄人篱下。贺弘文虽然条件并不是最好,但胜在稳妥。盛老太太心思明,选亲家选的是最少麻烦的,不求富贵,但求安心。

反观李郁这一头,可惜好少年,他的未来还是模糊。朱太太聪明,但为人婆母如何不好断言。更何况李郁若真高中,也求不来“常留京”,得外放为官。这一条就决定了盛老太太的犹豫——自己看着长大的孙女,哪里舍得叫她跟着小丈夫四处奔波?

李郁不傻,他不是那种会随便浪荡的少年。学业上假以时日,混个举人、进士未必不能。他在松山书院里不跟同窗玩闹,只一心读书,有远见,也守本分。几年后,老人病重,故地重游,明兰重回宥阳。朱太太又抓住机会,每天变着花样夸明兰,见谁都能凑上来说一句好话。明兰的心里早有数,这份夸赞里,有情分,也有算盘。

说到这,大家心里都明白——做母亲的“为儿计深远”,做妹妹的从不知,几个老一辈还得权衡,三分情七分利。

再后来,盛老太太回京,贺家那头又出岔子。贺弘文的姨妈曹家忽然杀出来,不仅横插一杠,还想把自家女儿塞进来做妾。明兰既委屈又气愤,当面怼了贺母和曹姨妈,这一场风波,舅妈婆婆,两边不落好。盛老太太更是气得狠,带着明兰说走就走,彻底断了贺家的念想。

事情兜兜转转好几年。李郁这一边也没有闲着,书读得越发好,举人也考了。每次去盛家,他都老老实实求教长柏,见老太太,还像小媳妇似的举止拘谨。可到了明兰跟前,眼神总有那么点热乎劲,躲也躲不开。明兰其实心里是明白的,少年人“慕艾”自古有之,不过她并未把这份情分太当真。

依理说,经历了这些骇人的曲折后,李郁才是最佳人选。朱太太又稳妥,又聪明,未必会处处干涉儿女私事。明兰若嫁过去,也许奔波,也许自在。但盛长柏却给了老太太关键的提醒:“这李郁,心思灵敏,做事圆滑。”意思很明白,这孩子太像盛紘了,将来恐怕不好拿捏。

盛老太太这一生,见过许多野心大的人,她自己就是盛家里的主事者,靠主见、靠心眼子过日子,明兰聪慧,是她的心尖肉。可一个太有主意的丈夫,未必是好归宿。老太太怕明兰走了王氏的老路——明明有本事,却架不住男人自作主张,儿女愁苦。当年王氏的委屈,她可是一辈子忘不掉。

所以到最后,合计了许久,老太太还是选了贺弘文。可命里有些路,是你想不到的——明兰又被亲爹盛紘一把推去了顾廷烨家。姐妹亲事、家族权衡、小姐心意,搅和在一起,谁都没算到明兰最后会进了顾家门。

李郁这人的后头怎么样,原著里没有交代。我常想,他再听说明兰嫁给了顾廷烨,也许会有几天半夜难过,可李郁终归不是“留悲苦”那一类的人。他有肩负家族的轻重,有母亲朱太太的苦心,更有自己的少年情分。这份遗憾,是命,也是成长。谁青春过后没留几个心尖的姑娘?谁没在书本上、考场里、江湖边,偶尔想起曾经的眼神?

至于朱太太,我格外敬她。当年家族欠了盛家一笔情分不还,老太太照样能处得八面玲珑,把明兰、长柏、盛老太太都哄得高高兴兴。有些女人,真的是“刀子嘴豆腐心”,也是一个家族里最会下棋的那颗棋子。

明兰嫁出去了,宥阳的庭院里也许偶尔会落下阵雨。李郁也许再无明兰做媳妇,但日子总归还是要过。科举的路依旧漫长,将来的官场也没人给他铺平。可这些都是命。少年时的慕艾与执着,朱太太的算计与疼爱,盛老太太的谨慎与不舍,明兰的聪慧与腼腆,全都散在岁月里。

最后想一句:那年秋闱,李郁得了第几名?明兰的玉镯,她还留着吗?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各走各路,却依旧记得那时屋子里的热闹与腼腆。或许很多人都该感谢那些没能成为结局的故事,因为我们也在遗憾里长大。

来源:林里轻松逛园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