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人观众第一次冲票房,这次重映稀释了基本盘,散场时连中文讨论声都稀稀拉拉。
哪吒2北美重映,三天才150万美元,连小成本恐怖片都能秒它。
全球20亿的光环,在北美影院里像被按了静音键。
不是片子烂,92%烂番茄、98%观众分,画面炸到眼疼。
问题是,老外看完一脸懵:天尊是谁?
截教阐教又是啥?
角色多到像春运火车站,关系网堪比家族群,谁跟谁好全靠猜。
字幕飞快闪过,梗还没翻译完,笑点已经凉了。
杨紫琼的声音够大牌,可再大牌也救不了文化墙。
华人观众第一次冲票房,这次重映稀释了基本盘,散场时连中文讨论声都稀稀拉拉。
影院经理苦笑:排片给了,观众没来。
说到底,北美观众不是讨厌哪吒,是怕“补课”。
他们想要一眼看懂的家庭爽片,不想先读十页神话小抄。
下次出海,不如把“中国神话”标签先撕一半,留一半神秘感,再配个“熊孩子逆天改命”的通俗钩子。
澳洲新西兰华人多,或许能回点血,但真想破圈,得先让全球爸妈觉得带孩子看这片不费劲。
票房冷,不代表彻底凉。
流媒体上线后,沙发上的观众可以暂停查资料,反而可能真香。
只是大银幕的这次滑铁卢提醒所有人:好故事不只需要特效,还得让人秒懂。
来源:窑洞观星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