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云金在直播间挪了挪椅子,手里攥着弹幕,一脸较劲的样子问何云伟: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啥就我一个人交学费。
这茬又被翻了出来。
曹云金在直播间挪了挪椅子,手里攥着弹幕,一脸较劲的样子问何云伟: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为啥就我一个人交学费。
屏幕那头的观众一瞬间安静又热闹,安静的是都等回答,热闹的是弹幕刷满了问号。
说实话,这话题一丢,就像把一根老刺重新按进肉里,疼是肯定的。
事往前倒,时间给到2006年。
郭德纲开门收徒,流程摆得明明白白。
拜师费一人三千,说白了就是摆桌请客、买礼物那点开销,这个大家都承认。
矛盾卡在学费上。
郭德纲在电视里说过好几回,他带徒弟不收学费,还管吃管住。
可曹云金不买账,他说自己真交过,而且票据还在。
当年两人隔空互写长文,一个六千字,一个八千字,字里行间全是火气。
师徒情分,基本就在那时候散了。
镜头再切回直播。
灯光打在两人脸上,何云伟一身素色,坐姿松弛,像个被点名回答问题的优等生;曹云金说话的节奏更快,眉梢往上一挑那种不服输。
有人在公屏打字,说什么黔驴技穷、炒旧瓜。
也有粉丝回怼:有发票的事哪来的争议。
听到这句,曹云金顿了半拍,抬眼看向何云伟,带点调侃又带点不甘的劲:我可真羡慕你啊。
何云伟摊手,他那套理由老实得很:我那时候能上台,使得一套活,带艺投师,不用交。
两人一来一回,看着轻松,话里却不轻。
(04)
尴尬更多的点在对比上。
曹云金说,反正就我一个交。
观众这边炸了锅,有人提到潘云侠,消息立刻被拉出来对线。
曹云金解释,交五千那是拜师那档口的事,他们拜师一人三千,学费这茬只有他一个。
可细节摊开看,会更绕一点:潘云侠其实在他们正式拜师前就走了,根本没拜师费那一说。
他自己在直播里讲过,自己交的是学费加生活费。
你看,同样是交钱,项目和名目一乱,代入哪个框都有人不服。
说句心里话,这事不只是钱的事。
几千块搁现在不算天价,可那张发票像一个定格画面,时不时就跳出来提醒人:我当年是不是被区别对待了。
曹云金的疙瘩,大概就卡在这四个字上。
何云伟、张云雷、还有被提到的潘云侠,都没有照这个标准来,那为啥只落在他头上。
要说规则,观众想看的是统一口径;要说情分,徒弟想要的是一碗水。
两边都没拿稳,后面就容易崩。
现场的气氛其实挺生动。
曹云金追问到兴头上,还加码一句:就把所有人加一块,也就我一个交?
何云伟半开玩笑抖了个包袱:你长得像交学费的,你不交谁交。
别看一句玩笑,笑点过了,酸味就上来了。
舞台上抖包袱是艺术,生活里抖包袱有时候是刀背蹭一下,疼不破皮,留痕却久。
网友反应也有意思。
有人站队曹云金,说有票据就别嘴硬;有人站郭德纲那边,信他那句不收学费的公开表态;也有人拎出制度这根线,说德云社早年的学徒规则确实混搭,拜师费、学费、生活费,一锅炖,名目和节点都不统一。
还有人直白:就事论事吧,谁交了、什么时候交的、交的名目是什么,这几件事要捋清,别再糊成一团。
我更在意的是情绪的流窜。
二十多年过去,这件事还时不时冒头,说明那张发票不仅是纸,更像一段关系的证物。
情分这玩意儿,只要有一次不对等的落差,就会在心里落一滴墨,时间久了,能渗出一大片。
你让当事人放下,嘴上容易,心里难。
外人说和气,别人的心结你帮不上太多忙。
客观的部分,能确定的也就这么几条:2006年拜师费一人三千属实;郭德纲多次公开说不收学费;曹云金说自己交过学费,并且保留发票;潘云侠没有正式拜师,自己说交过学费和生活费;为啥只有曹云金交学费,这个问题目前没有明确答案,有待当事人给出统一说法。
别的全是猜。
话说回来,娱乐圈的恩怨最怕拖到模糊地带。
越模糊,越容易被情绪带节奏。
要真想了断,很简单不简单的一件事:把当年的账单、标准、流程,能公开的就公开,该解释的给个解释。
没法公开,也直截了当说一句到此为止。
观众要的不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拉扯,而是一个能站得住的理由。
你们觉得呢,这事儿到底卡在哪个环上?
如果换作你,留着那张发票,是继续较劲,还是找个抽屉,彻底关上?
留言区见,咱把这道老题,认真做一回。
来源:极速船帆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