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微短剧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仅浙江一省就备案重点网络微短剧251部,发证52部,发证数量居全国第一。
横店古城门口,天还没亮,就已经坐满了人。他们低头盯着手机,等待微信群里的“急招”通知,这是20万群演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找个会演戏的‘爹’比找投资还难!”横店某短剧剧组副导演拿着对讲机焦急呼喊。这样的场景,在浙江各大短剧拍摄基地已成常态。
与中老年演员日薪高达5000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横店20万普通群演依然在为每日百余元的收入苦苦挣扎。
2025年,微短剧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仅浙江一省就备案重点网络微短剧251部,发证52部,发证数量居全国第一。
随着短剧产量激增,中老年演员变得格外抢手。60-70岁饰演长辈的演员严重紧缺,“找个会演戏的‘爹’比找投资还难”成了圈内新梗。
中老年演员的稀缺使得薪资水涨船高。根据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数据,普通群演日薪约200元,而能驾驭“霸总父亲”的特约演员日薪已达400-800元。
部分预算充足的短剧剧组为寻找更高层次、演技更好的演员,甚至开出3000-5000元的高价。即便如此,这些演员仍然戏约不断,日程紧凑。
与中老年演员的高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群演的日薪实际上从原来的8小时120元“涨”到了10小时135元。乍看多了15元,实则时薪下降。
这群追梦的年轻人住在月租300-500元的合租房里,四五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一天饭费控制在二三十元,一个月全勤也就赚3000元左右。
尽管现实艰难,为何仍有20万群演坚守横店?王宝强和赵丽颖的逆袭故事,就像彩票中奖新闻,给所有人打了“鸡血”。
北京电影学院产业研究院指出,影视行业底层从业者面临“数字化替代”和“市场饱和”双重挑战。但在“万一”的魔力面前,这些理性的分析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行业变革,横店当地政府已经开始推出群演职业转型培训项目,为他们提供技能提升的机会。未来五年内,传统群演岗位可能减少30-40%,而技术类岗位将增加20%。
一些群演已经开始转型学习武术特技,尝试从纯粹的体力活往技术工种转变。还有人转做群头,帮剧组招人、发通告,在吆喝声里找到新的位置。
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特约经纪业务负责人邬影潇透露,目前横店每天有超100个短剧剧组同时拍摄,演员整体供不应求。
特别是退休后喜欢表演、能记住台词的大叔大爷,在横店基本不缺工作。
横店的未来将不再只是群演的聚集地,而是一个集技术与创意于一体的影视产业基地。那些愿意面对变化的人,可能会在新兴行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对于年轻人来说,理性的选择比盲目的坚持更为重要。适者生存,不适者转身,可能是这个时代最朴素的智慧。
来源:骏逸创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