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深冬,深圳固戍工厂的暖风拂过刘晓涵的脸庞,外面是这座超级城市永不熄灭的霓虹灯火。手机屏幕亮起的是家乡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打来的电话:“回来吧,村子需要你。”窗外都市的繁华灯火无声闪烁,却照不透远方家乡那条泥泞的小路。有人劝他莫回去,可他心底的土厘
2017年深冬,深圳固戍工厂的暖风拂过刘晓涵的脸庞,外面是这座超级城市永不熄灭的霓虹灯火。手机屏幕亮起的是家乡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打来的电话:“回来吧,村子需要你。”窗外都市的繁华灯火无声闪烁,却照不透远方家乡那条泥泞的小路。有人劝他莫回去,可他心底的土厘村,终究如同泥土召唤根系,牵扯着他的脚步。
刘晓涵最终辞去了深圳那份体面的工作与收入,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村民们熟悉又陌生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他第一次站在村委办公室前,脚下是泥土地面,头顶是简陋的屋檐。那份幽微的重量沉甸甸地落在他肩上——从都市白领到村支部副书记,身份的骤然转换,仿佛原本顺遂的河道陡然改道,涌向一片等待开垦的洼地。
2021年,刘晓涵当选为土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恰逢乡村振兴浪潮奔涌而至。他像一个久困于局中的棋手,终于等到了盘活全局的关键落子。桥梁、道路、服务中心……蓝图上的线条在现实中渐渐显现。然而,最难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基建工程,而是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田。
“马塘那片河滩能成公园?咱们这儿哪有城里人来看风景?”
“撂荒地种粮?十多年没人管了,能结出金子吗?”
面对质疑,刘晓涵的回应无声却有力。他卷起裤脚,带领村民在荒草丛生、沟壑纵横的马塘河滩上清理淤泥垃圾;他挽起袖子,扛着锄头踏进齐膝的泥水里,在那些沉睡多年的撂荒地上开掘出第一道犁沟。汗水滴进泥土,也渗入人心。当“马塘改河”公园初具雏形,绿意点缀着石径;当复垦的水田在阳光下铺展如镜,映照着蓝天和一个个重新挺起的脊梁,沉默的村庄终于发出由衷的赞叹。泥泞的土路被宽阔坚实的“产业大道”取代,土厘大桥横跨鱼潭江,连接起曾被河流割裂的生机——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比图纸上的线条更有说服力。
血脉般的乡土情结,让他更深知脚下泥土的珍贵温度。刘晓涵的目光投向产业的造血机能。“单靠稻谷,靠天吃饭的日子太脆弱了。”他奔走在田埂之间,叩开留守老人和妇女的家门,将零散的土地意愿一点点聚拢。丝苗米产业的乐源生态农业扎根了,绿苑合作社的农机轰鸣在田间了,固和丰合作社的鹰嘴蜜桃与奈李挂果了……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让这些种子破土而出,刘晓涵则甘当园丁,细致地为这三家企业疏解困难、链接资源,铺设最便捷的生长轨道。笑声不再是稀罕物,那些曾经只能在家中打发时光的老人们,如今在合作社的厂房里熟练地挑选着饱满的蜜桃,手上的动作麻利,眼角的皱纹因笑意而舒展。村集体经济的口袋,也仿佛干旱的土地吮吸到了甘霖,渐渐有了丰沛的积蓄。
产业有了筋骨,如何让村子的声音飞出山坳?2025年,当短视频的风掠过城市也吹进乡村,刘晓涵捕捉到了这缕时代的信号。他多次外出学习、请教专家,又辗转找到彭寨镇的短视频达人阿青、标哥和福哥。镜头前第一次尝试推销家乡的农产品,效果竟出乎意料得好,粉丝反响热烈。然而命运弄人,这条承载着最初热情的视频却因故黯然下架。失落如冷水浇头,却浇不灭他胸腔里那团火。刘晓涵拍拍身上的灰尘,调整方向——唯有更鲜活的表达才能穿透屏幕。他尝试着笨拙又真诚地表演起短剧,用带着浓厚乡音却无比真挚的热情语言讲述泥土的故事:“看看我们土厘的蜜桃啊,甜过初恋!”屏幕里是他用力过猛却格外动人的推销,屏幕外一颗颗被城市生活打磨得有些麻木的心悄然被这份泥土味的憨直唤醒。粉丝数,开始有了倔强的攀升。
命运给了这位倔强的书记一个更广阔的舞台——2025年,村超全国赛的战鼓在广东河源和平擂响,刘晓涵被推选为和平赛区的“村超推荐官”。他的镜头里,除了饱满的蜜桃、金黄的稻米,更是闯入了绿茵场上奔跑的身影、观众席上震天的呐喊、其它推荐官们共同奔走的身影。他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梭子,在田间地头与赛场之间来回穿梭,用短视频编织着一张多棱的网,捕捞着外界的目光投向这片土地。账号粉丝从几百默默积聚到两千多,土厘村的名字,随着他的镜头和讲述,开始被更远的地方看见和记住——他成了当地新农人短视频账号的一面旗帜。
暮色四合,村委会办公室的灯光常常是村里最后熄灭的一盏。结束一天繁杂的村务,刘晓涵才得以点开手机里积攒的素材。周末那些与阿青、福哥、标哥共同奔波于乡野的身影,定格在镜头里的欢笑与汗水,在夜晚的静谧中被重新拾起。他专注地剪辑拼接,用数字的丝线,串联起家乡每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瞬间——既有丰收的果实累累,也有球场上的奔跑酣畅;既是泥土深处的艰辛劳作,也是村庄脉搏的顽强跳动。当最后一个剪辑符号落下,他按下发送键,那来自岭南山坳深处的光亮,便穿透沉沉夜幕,落进无数陌生人的屏幕之上。
城市的灯光曾照亮他年轻的道路,而如今,他心底的光束穿透了村庄的沉寂。从深圳工厂打工者到返乡书记,刘晓涵肩头的使命始终如一:他不是在高处眺望,而是俯身于泥土,缓慢而坚定地推动着土厘村这艘船逆流而上。那些建起的桥、复垦的地、挂起的果、屏幕前亮起的一张张笑脸,都成了他在这片土地上刻下的精魂印记。时代在召唤乡村的振兴,而这条路上,无数像刘晓涵一样的身影,正用最朴实的汗水与智慧,在泥土上耕耘出未来的模样——那不仅是丰饶的田野与热闹的村超,更是一个个平凡生命对故土最深沉的眷恋与生生不息的创造。
来源:小圆聊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