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雨果奖之后,刘慈欣像突然按了暂停键,读者等得心里发毛:大刘到底写不写?
雨果奖之后,刘慈欣像突然按了暂停键,读者等得心里发毛:大刘到底写不写?
有人猜他“江郎才尽”,其实更扎心的可能是——他太忙了。
领奖、采访、改编、站台,日程表塞得比春运火车还满,留给键盘的时间只剩边角料。
灵感不是水龙头,拧开就有。
刘慈欣自己说过,写是写了,但怎么看都不顺眼,干脆锁进抽屉。
这种“嫌弃自己”的劲儿,跟普通人删了半小时朋友圈文案一个路数,只是他删的是几十万字。
更现实的是,名声越大,越难躲清净。
以前关起门来能听见宇宙回响,现在手机一响,多半是问《三体》网剧进度。
注意力被切成碎片,深度思考成了奢侈品。
网友总结得挺狠:世俗杂务、自我要求、外部噪音,三座大山压下来,再天才也得喘口气。
说到底,刘慈欣不是不写,而是在跟“写不好”较劲。
读者急,他更急,只是他急的是对得起“刘慈欣”这三个字。
等等吧,好饭不怕晚,硬菜都费火。
来源:河边悠闲钓鱼的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