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妖走出了浪浪山,和我们一起住进了上美影的东方梦工厂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6 10:03 3

摘要:一只小猪妖倚在洞口喃喃自语。就是这声再普通不过的喟叹,却在2023年夏天悄然叩动了无数“打工人心中那根弦——它来自现象级短片集《中国奇谭》中的《小妖怪的夏天》,简单,却震耳欲聋。

“我想离开浪浪山。”

一只小猪妖倚在洞口喃喃自语。就是这声再普通不过的喟叹,却在2023年夏天悄然叩动了无数“打工人心中那根弦——它来自现象级短片集《中国奇谭》中的《小妖怪的夏天》,简单,却震耳欲聋。

今年盛夏,它终于成真。小猪妖带着它那群“小的们”——那些曾不被看见的“Nobody”,真的走出了浪浪山。一支看似“草台”的取经小队,跌跌撞撞开始了他们的冒险。

影片延续前作精神内核,用气韵生动的二维水墨动画,

在这个夏天讲述了一支“草台”的取经小队,

一个关于“小的们”(Nobody)的取经冒险。

奇迹悄然发生。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截至目前累计票房已突破8.079亿元,一举登顶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票房冠军。但它的成功,远非“情怀”二字可以简单概括。

它更像是一把灵巧的钥匙,转开了时光的锁簧——顷刻间,几代人的记忆被唤醒:蟠桃正红、哪吒闹海、九色鹿踏云霞而来、三个和尚蹙眉没水喝……那个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用笔墨与匠心亲手垒筑的、关于“美”的宇宙,原来从未离去。

而今,这座宝库的大门在北京泰康美术馆“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展览中徐徐开启。逾千件珍贵手稿、赛璐珞片和幕后文献,不仅引领我们重返那个笔墨生辉的黄金年代,更揭示了“中国学派”动画美学的永恒秘密。

今天DECO和你一起探索,那些神话故事背后的东方美学与想象之外的光影空间。

在泰康美术馆美术馆展览现场的展墙上,

中国美术片的开拓者“万氏兄弟”之一的万古蟾(右)

和副导演钱运达(左)、青年设计人员胡进庆(中)在研究《金色的海螺》的人物造型。

2023年,《中国奇谭》的热浪席卷而来,

二维、水墨、剪纸、CG、偶定格.....八个短片八种风格,

《中国奇谭》搭建了一个极具中式想象力

和审美魅力的“妖怪”故事集

这个暑期档,动画电影的热度如同一道时光的闪电,猝然劈开了被现实尘封的记忆闸门——无数人忽然跌回童年的那个夏天:电扇吱呀,西瓜正甜,电视机里正放着光怪陆离的故事。

而故事深处,站着一位无可撼动的美学巨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它,曾以一幅水墨、一张剪纸、一帧木偶,定义何谓“中国动画”。“中国动画学派”自此立名——它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艺术家笔尖流出的民族魂。

上美影厂经典动画《天书奇谭》中,

担任背景美术设计的秦一真

将宋代山水画的技法(焦点透视、工笔细描)

运用于创作中,以古朴、深沉的色调来衬托

色彩明快的角色形象,并通过散点透视

营造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生动地呈现了乡村、市井、寺庙、官衙、宫廷

等现实生活场景。

在泰康美术馆展览现场也展示了

动画《天书奇谭》制作时的人物手稿。

从《大闹天宫》中东方神话里的高空金宫,到《天书奇谈》中隐匿山林的藏书阁,再到如今《浪浪山小妖怪》中火遍全网的浪浪山,上美影的动画总是为想象力开辟空间,“探民族风格之路”,不是口号,是信仰。

在不同时代和媒介潮流中,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是童年的陪伴,更是一种文化美学系统的启蒙。让我们在四方的屏幕里窥探到了无与伦比的东方世界。

水墨动画是上美影对世界动画的一大贡献,

突破了传统单线平涂的技法,将水墨画的写意和韵味融入动画,

赋予了画面独特的诗意和流动感。

其中1960年的《小蝌蚪找妈妈》是其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片将齐白石的写意水墨转化为流动影像。

《葫芦娃》是上美影厂剪纸动画的代表作,

以平面剪纸、雕镂等手法,将人物制成平面关节纸偶,

再将绘制的纸贴片贴玻璃板上构成环境空间,

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把分解的动作逐一拍摄下来,

通过连续放映,最终形成连续活动的影像。

木偶动画是以立体木偶而非

平面素描或绘画来拍摄的动画影片。

木偶系动画代表作《阿凡提的故事》

则塑造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阿凡提和巴依老爷。

而这套美学体系与上美影的传承和匠心密不可分。影片台本、美术设计稿、赛璐珞片、工作照、口述影像......在北京泰康美术馆“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展览上,1000逾件展品也像水墨长卷般展开,创作者们严谨而专业美学考量,求实但又创新的动画设计,都从中可见一斑。

在今天,中国动画的美学依然值得回看,不只是为了情怀,更是我们重新思考“东方视觉设计”的出发点。

从“台前”到“幕后”,展览展出了多件珍贵的上美影厂经典动画的台本、场景原画稿、构思草图、合成画面等,亦还原了美术师们的工作台及工作场景。

《大闹天宫》里,凌霄宝殿沿中轴对称、檐角飞举,一如汉唐宫阙的巍峨气象;孙悟空变身的庙宇,那双圆窗造型正源自太原晋祠水镜台的灵感;《山水情》中茅屋与远山的留白,是董源《潇湘图》的可游可居;《九色鹿》里悬空寺的廊阁,仿佛从敦煌壁画中踏云而来;而《浪浪山小妖怪》更将山西华严寺的辽代鸱吻、元代壁画化为妖国天庭的脊骨。

《人参果》《大闹天宫》等西游记系列动画片

在场景设计上大都采用了“虚幻”的场景设计,

这样的设计使得神话色彩更浓郁,意境更突出 ,

画面妙趣横生的感觉“跃然纸上”。

1960年,“美猴王”之父张光宇为《大闹天宫》设计的场景画稿,他从佛、道两教的建筑、笔画提炼升华而达庄严妙象之境,结蓝、群青、桃红、精石、鲜紫 及红、黄、蓝原色这些难以驾御之色,却成为张氏画面之常用及专施,形成了他独具的色谱。

在还没有“元宇宙”概念的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早已用笔墨与胶片,为我们筑起无数可居可游的东方幻境。那些水墨晕染的山川、剪纸拼接的宫殿、工笔勾勒的庭院......还为一代中国孩童的童年打开了多样的可以“沉浸式”入住的东方异世界。

动画片《哪吒闹海》中陈塘关城楼,

以巨石临崖的姿态,再现了中国传统城池与自然交锋的壮阔图景。

金碧辉煌的龙宫、飘然脱俗的天界,

这些地方处处透露着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上美影用动画构建了一种奇幻而东方的视觉宇宙,大量吸收和再造了中国绘画和建筑的符号与结构,形成独有的“中式动画语汇”。(更多幕后创作细节可见展览“绘动世界”)

《天书奇谭》中的人间街景采用俯视角度,

屋檐叠压如连环画,市集人群用“攒三聚五”法布局,

整体风格参考《清明上河图》,用“散点透视”的方法

展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事件和人物,再现古代市井生活。

美影厂的场景是“可居住的诗”,真正的“沉浸式”,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美学。 即使今天再看,这些动画中的场景依然能带我们穿越回那个想象力最丰盛的童年,成为可以居住的想象空间。

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以黑白为主,

但巧妙地加入了淡彩点缀,

如黄色的小鸡、红色的金鱼,

既保持了水墨的韵味又增添了生动性。

上美影不仅在场景设计中讲究东方气韵,具有极高的识别度,在颜色的使用上也采用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色彩体系,“设色讲以叙情,留白显气韵。”

在他们的笔下,色彩往往不只是“颜色”,而是带着文化与宇宙的秩序感。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也对应东、南、中、西、北五方。这一古老的观念,使得上美影的画面不仅拥有审美的和谐感,更像是一种世界观的隐喻——色彩成为空间的坐标,情绪的经纬。

动画片《九色鹿》的形象取材于

莫高窟第257窟主室西壁中层的壁画——《鹿王本生图》,

采用了敦煌壁画以流云般的勾线为主和丰富饱满的填充颜色,

以及稍许夸张的北魏唐各朝人物造型的特点。

这种美学使动画呈现出极高的辨识度:既有东方山水画的留白与气韵,也有民间剪纸、皮影戏的浓烈设色。

1981年,由上美影厂制作出品的动画片《九色鹿》以其独特的敦煌壁画风格,独特的色彩和美术设计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一座丰碑。为最大程度还原敦煌神韵,主创团队曾亲赴敦煌考察临摹,在敦煌的千佛洞里呆了23天临摹了大量壁画,最终影片仅24分钟左右,却凝聚了近两万张动画和超过两百张的背景绘制。

《九色鹿》中,美术师使用土红为底色,

与普兰、石绿形成鲜明的冷暖对比,

形成了浑厚朴实的暖色调基调。

九色鹿的主色调是白色,象征鹿王的善良、正义,

而鹿身点缀的石绿、赭石颜色则预示鹿王无上的神威。

中国传统色彩搭配丰富多彩,贯穿于国人的服饰和日常生活中,动画里更是将人物服装颜色和其性格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中国传统色系为基础,上美影在动画中还借鉴国画“墨分五色”的理念构建画面层次,不追求色块填满,强调“空”与“虚”的意境,形成呼吸感和节奏感。高饱和度的人物与低饱和度的背景对比鲜明,但又不过度艳丽,将人物性格和意境韵味表达的恰到好处。

美影厂的美学不是静态怀旧,而是不断生长的视觉语言从这个视角看,“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文献展为我们系统性的提供了这套中国美学的脉络,将过去和当下联动,带来新潮的美感体验。

上美影出品、李文愉导演的动画长片《燃比娃》年初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亮相,好评如潮。影片传统神话题材中融入当代表达,用笔墨融合数码技术,形成一种“古韵新魂”的风格,展现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动画学派” 的东方韵味。

泰康美术馆“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展览中,展出的人物画稿。

电影作为观看的媒介从2D到3D,再到打破触觉系统的4D,不断丰富和刺激我们的感官系统,让人意犹未尽。

《浪浪山小妖怪》在今年暑期上映后,

上美影前辈常光希老师手绘祝贺。

老片的色彩在胶片里慢慢褪去,但人物与故事却在一代又一代观众心中生长。新的创作者们接过画笔,不必重复辉煌,却总能从旧影像里找到出发的勇气。

动画并不止属于童年,它始终在为未来写下寓言。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展期:2025年7月13日-11月2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7:3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景辉街16号院1号楼‌

泰康美术馆1-2层

文|艺雯、婕妤

编辑| Kahn

设计丨 王紫鹤、Darki

图片提供| 泰康美术馆、上美影厂

从上美影的水墨烟云到剪纸光影,每一帧都是我们童年关于“美”的启蒙。你印象最深的一部美影厂动画是什么?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最爱的上美影经典场景或它带给你的最美记忆,DECO将选出三位精彩留言,各送出一本新刊及“绘动世界”展览门票一张!

《粗野派》奥斯卡三项最佳,70多年前的粗野浪漫为什么还在流行

DECO影视美学丨专访导演杨圆圆:92岁华人舞女,如何重塑东方美学?

来源:家居廊ELLEDEC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