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张海宇:因青岛大姨爆火,社畜转行演员,长相拖了后腿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6 05:55 2

摘要:前期的郭龟腰,存在感几乎为零,镜头常是一闪而过,虽说是商贩,但总给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油嘴滑舌、精明势利、插科打诨、各种抖机灵、没个正经的印象。

要说《生万物》里,最后来居上的角色,那还得是“郭龟腰”。

短短一集的戏份,他就能力挽狂澜,直接让观众对其的观感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

前期的郭龟腰,存在感几乎为零,镜头常是一闪而过,虽说是商贩,但总给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油嘴滑舌、精明势利、插科打诨、各种抖机灵、没个正经的印象。

而后期他则堪称脱胎换骨,俨然从“郭龟腰”蜕变成了“郭贵耀”,支棱起来的他简直魅力一度力压男主,在勇敢追爱这方面,郭龟腰可以说是“全剧最有种的男人”。

怂归怂,但关键时刻,他却是能奋不顾身、见义勇为,救过大脚也救了苏苏,看似混不吝,其实很靠谱,郭龟腰骨子是善良的,他有有情有义、怜香惜玉的一面。

郭龟腰和苏苏这对半路夫妻从大喜陡然转至大悲的遭遇让人动容。

兜兜转转才遇到彼此,他们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敢于不顾一切追求真爱,爱是了解、关心、尊重和责任,在他们身上,观众看到了爱情最本真最纯粹最有分量的样子。

郭龟腰对苏苏和费文典对苏苏形成了天壤之别,前者是爱,是自卑,是疼惜,是常觉亏欠,是视若珍宝,是付出而非索取,而后者是最多是良心,是能逃则逃,是能躲则躲,是置若罔闻。

可正当大家以为这对苦命鸳鸯能修成正果、双宿双飞、长相厮守之际,他们却还是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死在了他们对彼此爱意最浓烈的时刻。

这一对很是虐心,以为等到的是迟来的幸福,没想到等来的是命定的悲剧。

两位演员的演技至情至性,感人至深,风度一度盖过了男女主,在属于他们的重头戏里,将演技发挥到了极致。

其中,饰演“郭龟腰”的张海宇就很让人眼前一亮。

他奉献了“改头换面”的整容式演技,在各种下足了功夫的细节和层次的雕琢下,角色在最后立了起来——起初让人觉得甚是“丑陋”的“郭龟腰”竟然能让人觉得很是“帅气”。

35岁的张海宇这次终于把“演员”这个身份夯实了。

难以想象,他其实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班出身。

要知道此前,他最出圈的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形象是一个“青岛大姨”的形象。

张海宇也曾一夜爆火过。

2013年,一段别出心裁的“青岛大姨”的原创“反串”视频在人人网上不胫而走、意外走红。

第二天,这位一头卷发、戴着要掉未掉的金丝眼镜、围着颇为时髦的花色丝巾、说着一口纯正的青岛话、热心肠还爱将八卦、幽默搞笑又亲民、将各种反讽吐槽拿捏得恰如其分的中年妇女形象在无数网民,尤其是青岛网民脑海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张海宇这个一时兴起之举令其收到了几十万的回复,不到一周,他的人人网好友就被加爆了,而要知道当时还是诺基亚的年代。

更令其受宠若惊的是,商演、广告纷至沓来,青岛电视台的记者还专门飞来北京采访他,这让他“飘飘欲仙”。

“我发完就睡了,也没觉得谁会看,就只是觉得挺有意思,没想到最后这么火。”

要知道,张海宇当时还是个“社畜”,作为一个平平无奇的“上班族”,那无疑是天上掉馅饼。

然而,事实上,这对他而言,并非是不费吹灰之力,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表演这一行,尤其是喜剧表演,大多靠“老天爷赏饭吃”,张海宇亦然。

1989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他从小就展现了不俗的表演才能。

春晚是张海宇的表演启蒙,模仿赵丽蓉的小品,他惟妙惟肖,3岁就唱起春晚热门歌曲,《东方明珠》《涛声依旧》他信手拈来,即使完全对歌词云里雾里,也依旧可以唱得无比深沉动容、有模有样。

常常拿着一只钢笔当麦克风唱《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他如痴如醉,张海宇因此在幼儿园成为了首屈一指的“顶流”,走到哪里都是被众星捧月的舞台中心。

在不断地即时正反馈激励下,他很快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我每次一模仿,家人就特开心,越这样我就越想继续。”

初高中,张海宇参加了不少声乐和表演训练班,高考前夕,也专门去上了表演的辅导小课,闲暇之余,还会自己写段子、编剧本,搞创作。

在这件事上,他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执拗,对身边人的奚落与阻挠,也通通置之不理。

而如果大家都反对你做一件事,但你还是偷偷摸摸想去做,长期想去做,别人怎么拦都没用,这说明,你本身在这件事上就有天赋,因为只有在其中有快感和满足感,才能做到长久坚持。

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日复一日坚持,没天赋尚且也能行,更何况,张海宇还有无限潜能。

只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一处——表演不仅看专业水平,还看“脸”。

显然,张海宇长相拖了后腿,身高勉强一米七,面带老气,眼距远、嘴唇薄、鼻翼宽、面中长,不说丑,但也似乎隐隐约约有一股莫名猥琐的气质,据他自己形容,就是“长得野”,客观而言,这其实很不容易讨观众喜欢。

所以意料中的是,在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9个与表演相关的专业后,他迎来了“滑铁卢”,最想去的表演系遗憾落榜,无奈之下不得不选择了完全属于幕后的中戏演出制作专业。

别人排戏排的热火朝天之时,他灰溜溜从一旁走过,眼里的艳羡无处躲藏,因为自己只有搬道具的份儿。

不过,成大事者,就得有大能量,想立名、成功,“倔强”两个字必须在其中,如果把欲望都摁下去了,就会变成一只“弱鸡”,什么事都做不了。

张海宇是不甘心的,他深知自己在这方面是能行的。

因为中戏的一个叫刘国平的退休表演老师就对其表演的小品评价颇高:

“这个人演得比我们系的,应该说不相上下,甚至比我们一些人还好得多。”

于是张海宇就双管齐下,一边暗暗蛰伏,笨鸟先飞,找到了一家公司实习,一边广泛涉猎,旁听了导演、编剧等各领域课程,并绞尽脑汁去搜索各种话剧表演机会。

那种可望不可即的感觉更激发了张海宇的斗志。

所以,在其大肆宣扬下,一年后,全中戏的学生乃至老师都知道了这个“疯狂想演话剧”的“痴心人”。

功夫不负苦心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张海宇终于在大三下学期受到了一位学姐的邀请——一场大型音乐剧演出,需要一个长得不太高的演员饰演一个精灵,而好几轮面试下来,他正好合适。

就这样,张海宇迎来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首个角色,演了整整106场的那会儿,他简直有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过,如象牙塔般的学校说到底还是不同于残酷的现实社会,毕业后,张海宇并没能如愿摸到演艺圈的门槛。

作为一名实打实的北漂,为了谋生,他进入了北京的一个舞台剧制作公司当文员,专业对口也朝九晚五。

在别人眼里这是个稳定的铁饭碗,而在张海宇眼里这则是一座围城。

前两个月完全熟知并上手工作内容后,后来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只是无谓地在各个空白文档里来回切换,以防领导经过时发现其的无所事事,这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就是“摸鱼”。

张海宇感觉自己在“坐牢”,难得“放风”的时候,他就会跑到天台,练练表演,看看演员招募信息。

期间,也不乏机会,开心麻花团队还曾邀请张海宇去面试,但当时他和许多人一样,害怕失去这份稳定的工作,就没去。

张海宇后来才幡然醒悟:

“如果只想平平稳稳的,那什么都干不了。”

他是什么时候才想明白的——“青岛大姨”视频火了以后。

当然,当时扑面而来的各种商演、代言,张海宇通通拒绝了,他很清醒——不能拘泥于眼前的蝇头小利,他的眼光得放长远——他要做的是演员,而不是网红。

辞职后,张海宇又沉寂了3年,投身于他所曾日思夜想的话剧舞台中,期间,他也得以明确了自己的去路。

“我要做一个演员,不是段子手,不是小品、话剧、电视剧演员,我要做的是那种不局限于某一类的演员。”

这三年,张海宇心态放松了许多,不再想着急于去曝光自己,而是要让基本功更扎实,慢慢渗透自己。

于是,2016年,他等来了《今夜百乐门》,得以再次爆红。

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张海宇去面试的四个项目全都“黄”了,面对这第五个,他当时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的,但没想到这希望最渺茫、制作水平也最高的一个竟然就成了。

量变着实会带来质变。

在《今夜百乐门》,“青岛大姨”形象进一步被发扬光大,与蒋易搭档创造的一新形象——薛不慧联合其制作、编导的一系列“廉价服务”小品更是将张海宇变成了节目当之无愧的挑大梁人物之一。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不人云亦云,不断沉下去,张海宇日趋专业,将自己修炼成了一批千里马,他终于碰到了自己的伯乐,遇到了贵人。

借着《今夜百乐门》这个平台,张海宇被黄晓明挖掘,黄晓明将其签约到其公司旗下,他得以正式往影视剧演员行当进军。

从喜剧转型到正剧,是降级碾压。

毕竟喜剧表演可比正剧困难得多,喜剧没有中间地带,不是100分就是0分,只有好笑和没意思之分,观众不会说“演得还行”;但正剧就不一样了,它是很有可能获得一个“还行”的评价的,观众其实更为宽容。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凡人修仙传》里的钟吾;

《大理石少卿游》里的孟奎;

《底线》里的童瑞;

《女心理师》里的莫宇;

《宸汐缘》里的司命......

各种角色,张海宇都能把握得可圈可点,走的是“演技派”路线。

如今,他能凭《生万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成名无需趁早,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

对35岁的张海宇而言,一切都刚刚好。

虽然他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每一步都在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走。

来源:剪剧为乐的萧千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