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曲是《西海情歌》,有流传度有热度。2004年,刀郎发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正版销量270多万张……“大街小巷都在放刀郎”。别的歌手唱歌都陪跑,他直接爆了。盗版没统计,一堆小商贩半夜放他歌拉人气,用的就是盗版碟。
“刀郎赢了降央卓玛7万5千块钱……”有人觉得这钱太少,半天只能买台入门钢琴。可是整个过程,八年、四十二次上法庭,争得不是钱,是原创的那口气。
只收几万块?明白人都清楚,这不是对价格计较。全案焦点,很简单:歌手拼出来的歌,能不能随便被转手标成“别人的原唱”?这不是刀郎一个人的事——
原曲是《西海情歌》,有流传度有热度。2004年,刀郎发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正版销量270多万张……“大街小巷都在放刀郎”。别的歌手唱歌都陪跑,他直接爆了。盗版没统计,一堆小商贩半夜放他歌拉人气,用的就是盗版碟。
他嗓子又哑又带劲儿,农民、出租车司机,大家都习惯拿“草根”形容他。可专业圈不太待见他,说他不懂“美感”。说他“不讲究包装”,也有评委不让他进奖项。
刀郎专辑热度飙升,但音乐圈有人不服,拒签他。理由只有一句:“上不了台面!”可谁想到街头巷尾全在放,就连谭咏麟都找他演出。罗大佑公开一句:“他天生就是唱歌的。”顶流来站台,这待遇一般人拿不到。
重点来了!那英说他歌“缺乏美感”——汪峰、杨坤也嫌弃,说“太土”。普通观众却一边倒挺刀郎。乐坛里这种事常有,真正能火,总是有一面被“鄙视链”排队。
降央卓玛跟他纠葛很多年。降央卓玛女中音——刀郎自己挺认可她,还帮过她不少忙。她拿《西海情歌》唱开了嗓,谁想这歌直接带她红了。出场费翻倍,标签变成“最美女中音”。
浪起来了,刀郎帮助反成矛盾起点。有传言:各种演出,降央卓玛唱《西海情歌》,一次版权没付。甚至音乐平台直接把翻唱收费,“刀郎原版”反而免费。事情越来越大,宣传海报上还出现“降央卓玛原唱”字样。
沟通过,他们一点不客气,甩锅主办方。刀郎忍不下了,官司一开就打了八年,四十二回合。
“42场对簿公堂,胜负只值7万5千。”想让每个人都满意,谁都做不到。那段时间还有人说刀郎“忘恩负义”:“要不是降央卓玛的唱火,何来这首歌的流行?”可到2024年官司落下,法槌一敲,钱虽不是大数,但“脸”有了。
赔偿只7万5千块,这账看去真迷。明星商演,出场都不止这个数。可刀郎捍卫的是面子和原则。“别人的好心,不是让你当借口,也不能伤害帮过自己的人。”更不用说,网络上“谢谢刀郎老师”的弹幕,瞬间刷屏。
再看现状,身份差距不小。降央卓玛官司后舞台变少,回归家庭,三个娃。偶尔复出,“侵权标签”总甩不掉,出新歌,评论区都离不开版权话题。要商演也时常被提旧账。
刀郎沉潜一阵,“罗刹海市”直接刷上80亿播放,火到全网。新专辑没特地蹭热门,旋律平平,歌词朴实,很多人说“听懂了生活味”。
夏天演唱会气氛简直夸张!场场票没剩下,黄牛手里还加钱。门票一放出来秒抢光。全场粉丝旗帜飘、蜡烛举、喇叭喊,门外饭店老板都问“今晚谁开唱?”不用看,八九成是刀郎。老年人、孩子、小情侣一窝蜂的。各地粉丝组织疯狂,走到哪都是他那点唱机的旋律。
粉丝群体跨度大,小学生听、退休也听。某场太原演唱会,街头红旗漫天飞,锣鼓敲到嗓子沙……家里人陪老人去追刀郎,外边站着孩子望眼欲穿,盼着“家长”能早点出来。整个气氛那叫一个热。
真实的场面、眼见的疯劲,比啥头衔都扎实。不少视频直接火,“粉丝的配合,比流量明星还卷!”——旗帜齐舞,老粉新粉都高兴。
这过程里,没有什么天生的地位,谁苦过都明白“原创”能有多难。刀郎那句:“我就想要个说法。”——其实代表太多人的期待。遇事争出头、咽下苦,最后该谁的还是要还回来。
关于音乐谁唱得好,评委说了不算,观众认才有数……当年大街小巷放着他的磁带,现在,演唱会排场又成就另一个“刀郎现象”。
侵权、官司、粉丝、热度,哪一件都绕不开主角的背影。这年头没几个歌手能让所有年龄段的粉丝跟着狂欢。
现场热度被实实在在展现出来,粉丝情谊从一句歌声,一直连到家门口。刀郎的这些年,摔倒过,赢过,兜兜转转终归粉丝和歌都不会走远。
“面子、尊严,歌手得自己撑起来。”刀郎判赔多少不重要,赢的那口气一直都在……
来源:极客多米尼克5K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