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缰者也》票房扑成这样,和电影品质无关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5 16:59 1

摘要:曹保平新作《脱缰者也》上映3天,截至发稿票房还不到700万,预测内地总票房仅1505万,这是十年来曹保平执导作品的最差成绩。

曹保平新作《脱缰者也》上映3天,截至发稿票房还不到700万,预测内地总票房仅1505万,这是十年来曹保平执导作品的最差成绩。

在这之前,2015年的《烈日灼心》票房过3亿,“者也”系列的《追凶者也》票房1.35亿,上一部《涉过愤怒的海》票房5.49亿。

这么比起来,有没有觉得《脱缰者也》票房低的不正常?

肯定会有人说:

活该,谁让这一部不好看?曹保平玩脱了!

这是结果不是原因。电影的品质和口碑确实会影响票房,但这种反馈不至于这么快。

电影在上映前,观众买票基本等于开盲盒,此时电影质量不会对票房产生决定性影响。

对比一下数据,以上一部《追凶者也》为例,上映首日排片占比21.1%,第二天降至12.9%,后面得益于电影口碑,排片和票房产出相对稳定,就这样一点点“啃”下1.35亿的票房。

但对比《脱缰者也》,不由感叹电影生不逢时。

暑期档是个好档期,但对于曹保平来说却堪称“地狱”档期。

要说赶上暑期档呢,又没赶上好时候,抓了个尾巴,观众看电影的欲望和冲劲儿已经在过去两个月消耗殆尽,等到《脱缰者也》上映,好多人都有点看不动了;

要说没赶上呢,又和暑期档一系列强片竞争,《南京照相馆》未显颓势,《捕风追影》风头正劲,《浪浪山小妖怪》也继续猛冲,三部电影就拿走了超过六成排片,后面还跟着《坏蛋联盟2》和《死神来了6》抢市场。

于是《脱缰者也》首日排片占比只有4.1%,《追凶者也》的五分之一,后面持续下跌,截至发稿,排片占比仅剩2.8%,这么低的排片,不死才怪。

深究的话,排片低的原因不算复杂,就俩:

阵容不够吸睛,宣传不够给力。这两个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卖相不好。

当年《追凶者也》之所以起片就有21.1%的排片占比,除了竞争力没有如今这么大,也因为刘烨加张译的双男主设定相当吸睛,而且后面还跟着王子文和谭卓。

但反观《脱缰者也》,主打就郭麒麟一个,还不怎么扛票房,常远有一点号召力,可他是男二号,戏份实在不算多。

宣传方面,不知道是发行方没信心、还是宣传费用给的不够,反正几乎听不到太多声音,也没看到这部电影做首映礼的消息。要知道当年《追凶者也》可是在全国做路演、开发布会、让媒体发通稿,我印象非常深,当时华南是在广州大学校园里,曹保平带队,张译跟着跑了一路。

路演、做首映礼、发新闻通稿、做直播……要说直接反馈给票房很难,其实更多目的是让电影多点声量,让更多观众知道电影上映,进而给影院信心,才能争取更多排片。

《脱缰者也》宣传做成这样,影院都没信心了,凭啥给你更多场次冒险呢?

所以,《脱缰者也》票房惨成这样,电影品质真就不是决定性原因。

但还是要说一说,到底好不好看呢?

其实《脱缰者也》从运镜方式、人物塑造到叙事手法,都打着曹保平的烙印,旧壶装新酒,看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想到《追凶者也》,一样的癫狂、一样的抽象、一样的黑色幽默,以及一样的极致人物刻画。

《脱缰者也》里林雪和张本煜饰演的两大反派,实在太抢戏了,甚至掩盖了郭麒麟的主角光环。

至于郭麒麟,并没有一些声音骂的那么不堪。确实,在一些褃节儿上的戏份中,他的表演差了一口气,但总体来看他不算拉胯,对马飞这个角色的塑造,在及格线以上。

之所以太多人不喜欢这部电影,甚至豆瓣主页随机显示的5条热评,有四条都是两星差评,是因为大家对曹保平期待太高了,曹保平又让大家太失望了。

这部电影坏在片中看不到曹保平的用心和真心,他玩票似的让角色们玩票,以至于林雪饰演的大佬中枪都过于草率敷衍。

整部电影叙事支离破碎,幽默不达标,同时又没能给观众情绪价值。这年头情绪价值实在太重要了,不然《南京照相馆》和《浪浪山小妖怪》就不会这么成功。

只能说,到了今天曹保平还困在他的创作思维里,没有走出来看看,去了解观众想要什么。

《脱缰者也》拍成这样,可以说他高看了观众,他那些黑色幽默、抽象表达、吊诡的运镜实在另类小众;

也可以说他小瞧了观众,没想到大家审美已经如此在线,对电影已经有如此高的要求,不拿出点真功夫想糊弄观众,观众就会在票房上教育你。

当然,喜欢类型片、喜欢曹保平范儿的影迷,《脱缰者也》还是值得一看,你会发现从《光荣的愤怒》到今天,他一直是那个曹保平,其实没变过,变得是观众的口味吧。

来源:光影新天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