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这期,叨姐倒是非常同意之前节目里,周洲说的那句话:三宝的内核很强大。
三宝终于来到的《姐姐当家》的直播间,直面观察室嘉宾的“质问”。
看完这期,叨姐倒是非常同意之前节目里,周洲说的那句话:三宝的内核很强大。
万千惠这一期的内容主要围绕两件事。
一是公司的困境,虽然之前的节目里烘托的氛围显得难题好像很大,但实际上没那么夸张。
真实的问题表述应该是,以节目录制的那个时间节点起,未来三个月,如果万千惠不能保证足够的直播场次,那么公司会出现资金缺口。
换句话说,虽然公司的运营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并不算火烧眉毛,也不难解决,只要万千惠增加直播的场次就可以。
非要说的话,最多也是万千惠希望自己从主播到演员的转型之路,可能需要延迟。
意识到这一点的万千惠也决定自己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直播上,先把当下的难关度过再说。
但这个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
之前,万千惠就在筹备三宝的音乐剧,她甚至提前预留了一部分资金以保证项目可以顺利启动。
现在,这个项目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宝心仪的演员们也纷纷同意加入。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不过,当三宝提出,希望万千惠能作为特邀演员出演的时候,她有点矛盾纠结。
因为演出方提出的要求是在年前进行首轮演出,那么11月中旬就必须开始排练。
如果万千惠参与,就意味着她要错过年前的各种大促活动。
从内心讲,她肯定是想参演的,但从现实的角度看,公司的业绩未必能支撑她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排练。
于是,万千惠提出,首轮巡演可以不考虑她。
三宝当场表示自己不同意,老婆必须演。
但是,公司的情况他也清楚,而且他也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于是,三宝表示:没事,回家我给你单排。
有趣的是,在节目刚开始的时候,李维嘉问三宝平时会不会哄万千惠,他一脸严肃地表示,为什么要哄呢?我从来没哄过她。
甚至还呵呵冷笑。
当时张泉灵就表示:你会不会是不自觉地哄了呢?
三宝依然嘴硬,说,哄是什么,我现在都搞不清楚。
看到三宝说要给万千惠开小灶,张泉灵立马跟维嘉吐槽:这个都不叫哄吗?
别看三宝在万千惠的面前说,这个音乐剧她必须参加,但到了观察室,他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他表示,从自己的内心特别希望万千惠来演,但如果真的是因为公司运营上的问题需要去解决,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其实,这就是三宝的智慧所在。
在万千惠面前,他是丈夫,他深知万千惠非常想演音乐剧,而且,也正是因为万千惠出资,他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所以,强调妻子在这个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要求她一定要演,看似没有考虑到万千惠的难处,实际上主要是把情绪价值给够。
而在演播室里,三宝的这番回答是理性的,情感上希望她演,但能不能演,看客观条件。
就像张泉灵说,万千惠这个时候不应该有太多目标时,三宝的回答:她有这个梦想,我觉得我至少应该鼓励她。
但在张泉灵看来,光给情绪价值是不够的,解决不了核心问题。
可能观察团的很多人也是这样的想法,于是一位男士提出自己的疑问,三宝有没有想过参与到万千惠的直播事业中去呢?比如利用自己人脉,把跟自己合作过的明星请到万千惠的直播间。
三宝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一个字:不。
两个字:绝不。
男士继续追问,那万千惠面临这么大的难题,你在她身边除了提供情绪价值……
三宝打断他:就够了。
他表示,万千惠的工作,他不懂,也没兴趣。
虽然三宝的回答看上去冷硬了一些,但道理没错。
首先,娱乐圈的人脉不见得是可再生资源,如果三宝真的拉下脸去邀请自己的圈内好友,别人或许会卖一次面子,但这样的面子只能也只会卖一次,从此以后,三宝这个人就掉价了。
而这些明星到了直播间,真的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吗?也未必。
所以,动用人脉肯定是得不偿失。
三宝自己也不适合去直播,除了掉价之外,如果他真的去了,那就不是万千惠心中需要保护的艺术家了,他们之间关系建立的基础就崩塌了。
何况,就像三宝说的,现在万千惠公司的问题并不是直播的问题,是运营的问题。
这一段里,张泉灵和三宝的“交锋”也挺有意思。
张泉灵代表观察室以及网络上的观众们问出了一个问题,三宝出去挣钱去呀,为什么都落在万千惠一个人身上呢?
三宝反问:我怎么出去挣钱?
张泉灵两手一摊:我哪儿知道呢?
三宝虽然看着不太高兴,但还是耐心地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不能在物质上帮助万千惠。
原因很简单,他唯一的能力就是写歌,而音乐剧就算再赚钱,也是有上限的,一场的盈利能有个5万、10万就了不起了。
要指着他搞创作来填千万级别的窟窿,那确实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这也是大实话。
至于呼朋引伴什么的,上面咱聊过了,确实不现实,也不妥当。
虽然,三宝的观点和坚持,叨姐都赞同。
但张泉灵的话也有她的道理,她指出的关键是目前所有的压力都在万千惠一个人身上,作为丈夫无论如何是应该帮着想想解决办法的。
她认为,三宝没有站在万千惠的角度去想她曾经受到过的压力。
即便她的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三宝依然面不改色,内核真的强大。
说到底,还是心里有底,就像前面说的,问题那么难,也没那么急。
何况,这对夫妻的模式注定了他们面对问题时的分工必然如此,合理。
来源:吃瓜闲人夏小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