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佬倪萍揭秘,《生万物》中的迟蓬竟然是这样的人!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5 15:55 1

摘要:而迟蓬的爆火,不禁让人想起了倪萍曾在一次颁奖晚会上,直言为迟蓬发声。这次倪萍老师直接在媒体上写下了她跟迟蓬之间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迟蓬这个老戏骨。

最近《生万物》大火,里面好多老戏骨也被观众喜欢,其中最讨喜的就是大脚娘这个角色。

大脚娘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却有着最温柔的品行,总是关怀着绣绣,给予绣绣最好的夸赞和最体贴的帮助。

大脚娘的扮演者迟蓬,也是大家熟悉的演员,她演过很多角色,比如《幸福到万家》中赵丽颖的婆婆,《小巷人家》中闫妮的婆婆。

虽然每次扮演的人物性格都不同,但迟蓬老师演出之后,大家都觉得非常贴合,毫无违和感。

而迟蓬的爆火,不禁让人想起了倪萍曾在一次颁奖晚会上,直言为迟蓬发声。这次倪萍老师直接在媒体上写下了她跟迟蓬之间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迟蓬这个老戏骨。

迟蓬和倪萍两个人同岁,一起进的山东省话剧院,当时她们住在一个宿舍。

那个年代的条件都不好,她们三个女孩睡在两个板子拼成的床上。然而一个床高些,一个床矮些,中间那条缝硌得慌。

迟蓬总是第一个去抢缝的人,她希望其他人能够睡得更舒服。当时她们互相着想,于是决定三个人轮流每人睡一个月。

迟蓬还喜欢倒立,她说这样能够脑子清醒,血回流快,变得更聪明。在迟蓬的带动下,倪萍也开始这样的运行。倒立的时候,她们大声地念书,听广播,一点也不浪费时间。

“演员表演,功夫在诗外,诗外就是多读书。掌握表演只是技术,内心丰盈才能让角色与众不同。等你们长大就知道,真正漂亮的人一定读书最多。”

翟建平院长的这句话,触动了倪萍和迟蓬,当即发誓要做读书最多、最漂亮的人。那时我们每月工资仅 26 元,书价相对昂贵,想买书只能从饭费里省。我们约定每天去食堂只买馒头,不买菜。

买菜的办法是迟蓬想的:每天菜市场快收摊时,我们去买一捆菠菜。洗菠菜要在大家洗漱的水房,三个水泥池子旁,我们三人分工合作,一人拿菠菜,一人洗,另一人端盆。​

洗好的菠菜要快速送到宿舍二楼的大锅炉旁,用开水烫熟,再端回水房用凉水冲,然后拧干。我们连刀都不用,迟儿的手像钳子,几下就能把菠菜撕好。回到宿舍,用辣椒油、酱油、醋、味精拌匀,那味道至今难忘。​

就这样迟蓬和倪萍,一直在努力地用功,这为他们后来成为更好的主持人和演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倪萍和迟蓬两个人同为演员,既是伙伴又是朋友。在内娱很多演员都互相抢角色,而在当时的年代,不管导演定了谁来演,大家都是互相鼓励的。

当时拍摄《女兵》的导演想在迟蓬和倪萍之间选择一人来出演,导演考虑了好久,先选了迟蓬,后又定了倪萍。

不管导演定了谁,另外一个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而是为对方高兴。在倪萍拍摄《女兵》之间,迟蓬特意提出要为倪萍绞面,这样拍摄出来的效果果然更好。

倪萍在拍摄《女兵》的时候,打听到有一个导演要找女演员,倪萍就给导演推荐了迟蓬,没想到迟蓬自此开始自己的演绎之路。

1984 年,她凭借在蔡晓晴导演作品《红叶,在山那边》中的精彩演绎,一举斩获第四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配角。

倪萍和迟蓬之间,是好姐妹,也是对手。但这样的对手,是可以帮助自己共同成长的,是互相惦念的,是互相成就的。

在演艺圈深耕数十载,迟蓬始终专注于角色塑造,兢兢业业却不追名逐利,大红大紫从不是她的追求。她待人谦和如邻家友,骨子里却藏着浪漫的孤傲,这份特质,大抵源于母亲的熏陶。​

迟蓬的母亲颇具文艺气息,闲暇时总爱写诗。每次迟蓬归家返程,除了给室友带母亲熬的肉沫辣酱 —— 油亮酱体裹着肉粒,拌饭格外香,还会揣着母亲的诗稿。她自己也爱动笔,写好后总拉着室友用山东方言朗诵,憨趣的腔调配上诗句,常让两人笑作一团。​

在审美单调的年代,迟蓬穿搭格外别致。因小名叫 “阿梅”,她每件衣服都有母亲绣的梅花,成了专属标识。室友们床单破了洞,她母亲也会绣上小花修补,让旧物焕发生机。​

迟蓬手巧过人,早早就会自己裁布做衣。室友们不懂穿搭,总把肥腰衣服找她修改,甚至想让她给大衣收腰。她总会无奈制止:“大衣要宽松才大气,收腰多难看!” 这份审美坚持,后来都被证明是对的,经她修改的衣服,总是合身又好看。

一个好的家庭,可以给予子女最深层次的影响。一个好的母亲,会让女儿用有最顽强的韧性。幸好,迟蓬她遇到了。

我们在《生万物》里面,看到了迟蓬最出色的演技,却不知她背后的努力和汗水,以及家庭对她的影响和朋友对她的帮助。

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也不是个人的成功。迟蓬的爆火,来自她的努力,她的刻苦,以及时代赋予她的光环!

希望迟蓬老师,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好作品!

作品来源:

来源:仲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