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暑期档,一部动画电影彻底点燃了观众的热情——《浪浪山小妖怪》以8.6分豆瓣高分、累计票房(含预售)突破12.39亿的惊人成绩(截至8月24日数据),刷新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这部让人看完还想二刷的电影,究竟有何魅力让全国观众为之疯狂?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剧照
今年暑期档,一部动画电影彻底点燃了观众的热情——《浪浪山小妖怪》以8.6分豆瓣高分、累计票房(含预售)突破12.39亿的惊人成绩(截至8月24日数据),刷新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这部让人看完还想二刷的电影,究竟有何魅力让全国观众为之疯狂?
山寨取经团成立!
《浪浪山小妖怪》是《中国奇谭》首部动画电影化的作品,改编自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影片讲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却又温暖人心的故事:浪浪山最底层的小猪妖和蛤蟆精在给山大王涮锅时,小猪妖为了把锅擦得锃亮,不惜用自己的猪鬃毛当刷子,结果一不小心擦掉了锅上大王爷爷的珍贵题字,惨遭追杀。
在亡命天涯的路上,这对难兄难弟遇见了两个同样落魄的妖怪伙伴:一个是喋喋不休的话痨黄鼠狼精,另一个是社交恐惧症的猩猩怪。这四个“废柴妖怪”灵机一动,揣着“取得真经就能长生不老”的荒唐念想,凑成史上最不靠谱的“山寨取经团”,有模有样地假扮起唐僧师徒,踏上了这段笑料百出却又感人至深的另类西行。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剧照
他们或许笨手笨脚,或许总是把事情搞砸,但那股不肯认输的倔强劲儿,却让每个观众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一路上,他们被妖怪追打过,被路人嘲笑过,甚至自己人也不断互相吐槽,但谁都没有真正说过放弃。
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跌倒与搀扶中,这场原本荒诞的“角色扮演”,渐渐变成了四个小妖怪寻找自我价值的成长之旅。他们用最笨拙的方式告诉我们:就算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有权利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取经路”。
奇幻映照现实
《浪浪山小妖怪》里的“山寨取经团”,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有人在凌晨小吃摊的烟火里“打怪升级”,有人在早晚高峰的地铁里“挪步西行”,有人在跨年夜的咖啡香里“破局闯关”……而在城市最安静的角落,图书馆里正藏着一群最“硬核”的“取经人”。
他们不用假扮唐僧师徒,却捧着书本当“通关文牒”;书页翻动的声响,是他们踩过“取经路”的脚步声;笔尖划过纸页的痕迹,是给“功绩簿”盖下的印章。
那些埋首书桌的身影,或许没经历过小妖们的奇幻冒险,却和四个小妖一样,都在为心里的那个目标,一步一步往前挪。图书馆的每个角落,都藏着他们未完待续的“取经故事”……
隔间里的“取经路”
七月的阳光把图书馆的玻璃窗晒得发烫,阿明六点半就已经在排队等候开馆,手里捏着本磨破了边的单词书,指尖在“ambition”这个单词上反复划过。这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个夏天,更是他考研二战关键时期,宿舍早清了场,他在图书馆附近的人民新村与研友合租了间顶楼隔间,虽然夏天热得像个蒸笼,但胜在租金便宜,又离有空调的图书馆近。
清晨图书馆外读者排起有序长龙
白天他泡在图书馆自习,晚上十点半图书馆闭馆后,又回到那间小屋,对着墙壁默写公式。隔间里没有空调,只有台吱呀转的旧风扇,吹出来的风都带着热气。妈妈寄来的核桃被他用网兜挂在墙上,说是补脑,倒像是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挂住了最后一点家的温度。
炎炎夏日挡不住读者阅读热情
阿明是村里第二个考进重点大学的孩子,第一个是他表哥,去年研究生毕业考上县城的公务员。爷爷总在电话里说:“你表哥现在端上‘铁饭碗’了,街坊邻居都羡慕,你可得更有出息。”阿明没接话,目光落在桌角那本翻得起了毛边的考研真题集上,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卷角的纸页,直到爷爷的声音在听筒里渐轻才“嗯”了一声。
考研一战时,阿明总分差了12分,查完成绩那天,他攥着手机坐在床沿,屏幕上的分数像根扎进掌心的刺,攥得越紧越疼。那晚他整夜未眠,直到天快亮时,他翻身下床,从书堆里翻出泛黄的真题集,在扉页狠狠写下“二战”两个字,笔尖戳透了纸背。
考研二战一定会成功?阿明不知道,但他知道,每一个在图书馆排队等候的清晨,每一页被翻烂的真题集,每一颗妈妈寄来的核桃,都在把他推向那个叫“上岸”的彼岸。
指尖再次抚过真题集上深浅不一的笔记,阿明忽然明白,这些看似琐碎的坚持,或许就是照亮未来的光——不是别人眼中的“铁饭碗”,而是自己亲手挣来的可能性。就像电影《浪浪山小妖怪》里,黄眉怪问出对小妖们的疑惑:“你到底想要什么?”小猪妖的回答掷地有声:“我想要活成我喜欢的样子。”
这份向往从不必参照他人的成长轨迹,就像溪流自有它的蜿蜒,草木自有它的枯荣,顺着内心的指引往前,便是独属于自己的答案。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剧照
布袋里的“取经路”
图书馆二楼的自习室,总坐着个拎布袋的年轻妈妈。她的桌角摆着本《初级会计实务》,书脊被手指磨得发亮,扉页里夹着张幼儿园作息表。她每隔两小时就会轻轻按亮手机,屏幕上是女儿的午睡照片,还设了特别提醒。
图书馆二楼自习的读者们
她的笔记本格外厚,前几页是用不同颜色笔标注的会计分录,红笔圈着“高频考点”,蓝笔写着易错点,中间夹着张女儿画的简笔画:歪歪扭扭的小人举着星星,背面有稚嫩的字迹“妈妈加油”。
管理员阿姨说她每天雷打不动来三小时,周末会把女儿带来,让孩子在旁边的空位上看绘本,自己则蹲在桌边用便利贴整理错题。“之前听她闲聊提过,在商场做收银员,轮班制总碰不上孩子的作息,有时下晚班回家,孩子都睡熟了。她说想考个证,以后换份能准时下班的工作,多些时间陪伴孩子”。
少儿阅览室里家长与孩子们共同阅读
有次下午三点,她突然用手按住太阳穴,指尖泛白。邻座女生注意到她脸色发白,连忙递过一颗薄荷糖,她摆了摆手,从布袋里摸出个保温杯,拧开时蒸汽带着淡淡的枸杞香,“早上送孩子时太急,没来得及吃早饭,喝点热水就好”。
管理员阿姨又指着她座位下的小布袋说:“她布袋里总装着女儿的备用发绳、湿巾和几本翻旧的绘本,却从没见过她给自己带点什么。记得有回下雨,她抱着女儿冲进馆里,自己半边肩膀全湿了,却先把孩子的外套脱下来拧水,怀里还紧紧护着那本《初级会计实务》,书角连点潮气都没沾着”。
那天闭馆前,她正对着错题本抄录,突然响起手机震动,她飞快往外跑去,接起电话,声音瞬间放软:“妈妈马上回来啦,今天学了新的‘魔法公式’哦……”
夕阳透过窗户落在她的笔记本上,简笔画里的星星被镀上金边,像极了浪浪山小妖怪们揣在怀里的微光。她的“取经路”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每个普通人都懂的温柔,为了心里的牵挂,再难的关,也愿意一步一步去闯。
指尖上的“取经路”
图书馆的盲人阅览室在午后透着种特别的安静。小陈的指尖划过盲文书页时,会带起轻微的沙沙声,像春蚕在啃食桑叶。二十三岁的小陈坐在靠窗的老位置,白衬衣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手腕上那道浅褐色的疤痕,那是八岁那年脑膜炎留下的印记。高烧退去后,世界在他眼前彻底暗了下来,医生说视神经已经萎缩,再亮的光也照不进眼底了。
盲人阅览室
父母抱着他哭了整宿,第二天却红着眼眶把他送到了市特殊教育学校。最初的日子是灰暗的,但生活的希望总会慢慢浮现。后来,他跟我们聊起童年时,指尖正划过盲文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堂盲文课,老师握着我的手摸‘太阳’两个字,说这圆点拼起来就是光。我不信,摸了整整一周,直到某天突然觉得,这些凸起的点真的在指腹上发烫。”
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十年,他的书桌总堆着最厚的书。盲文版《数学公式大全》被翻得脱线,母亲就用棉线细细重订,书脊上密密的线痕,像给知识系上了安全带;学地理时,他自己用捏橡皮泥造山川河流,指尖抚过凸起的“喜马拉雅”,仿佛真站在了世界屋脊。高中毕业,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
大学毕业后,他选择继续留本校深造,如今他是医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的研究生。寒暑假期间,仍雷打不动来图书馆查阅文献。目前,他研究的课题是如何将传统针灸与现代神经康复结合,他说:“老祖宗留下的‘经络’里藏着人体的密码,现代仪器画出的神经图谱也是另一种语言。我想做那个译者,让银针既认得古籍里记载的那些治病穴位,也能看懂肌电图上神经传来的每一次波动,这样扎针时心里更有数,也能让治疗更精准。”
阳光下小陈指尖触摸盲文
闭馆时经过他的座位,桌椅仍然摆得端端正正,只有翻开的盲文医书上,还留着他指尖反复摩挲的痕迹。二十出头的年纪,本该是用眼睛丈量世界的时光,他却用指尖在盲文点上筑起城池,把日子过得像他的白衬衣一样干净、平整。
那些被指尖磨得温热的盲文点,记着穴位的位置、神经的分布,多像浪浪山底层的小妖怪,带着与生俱来的枷锁,却没在黑暗里蜷成一团,反而在凹凸不平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价值。
别人用眼睛探路,他便让指尖燃着星光;旁人抱怨山路难行,他早把盲文点踩成了石阶。这看似朴素的坚持里,藏着不向命运低头的韧劲,那是比锋芒更动人的、属于他的“西行”力量。
每条“取经路”都藏着
自己的“小圆满”
其实我们都在走一条独一无二的“取经路”,各自有各自的沿途风景。成功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小突破、小确幸,都是属于我们的“高光时刻”。可能是啃完一章节难点的通透,是错题本又少一道盲区的踏实,是背完单词表最后一行的轻松,或是指尖触到“太阳”盲文圆点,恍然懂得“这拼起来就是光”的顿悟……它们或许微小,却真实地标记着我们成长的轨迹,照亮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这便是无可替代的成功。
就像浪浪山的小妖怪们终究没踏上正统的“取经路”,却在寻常日子里攒下了最闪亮的“功绩”:帮助村民打死偷盗的老鼠精,将自身粮草分给穷苦路人,甚至为救下无辜的童男童女,不惜耗尽修为。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剧照
故事的最后,他们连彼此的名字都不知道,可那又如何?大圣看在眼里的赤诚,拔了四根毫毛护他们周全;百姓记在心里的恩情,凝成日日不辍的香火供奉。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剧照
原来啊,没拿到通关文牒的征途,也能被人间烟火镀上一层暖融融的金边。
互动分享:
浪浪山不止是电影
更是我们的故事
电影会散场,但故事已在心里生了根。
哪一句台词戳中你的泪点?
哪一个角色让你看见自己?
无论你是在“图书馆修行”
还是在“职场打怪”,
此刻,
你我都是浪浪山的“取经人”。
欢迎来评论区留言,
说出你的那一句:
可引用电影台词,
一句话证明你看过《浪浪山小妖怪》,
也可分享独属于你的浪浪山“取经故事”。
转发@你的同行队友,
大声告诉他:
“这条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一起走!”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