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作者、行者……敬一丹来蓉分享江河的故事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5 13:17 3

摘要:江河,各有各自的流淌,相遇即是相融。走进锦江,走过锦水,与千年的江河汇合,将交融出怎样的故事?8月24日,知名主持人敬一丹走进诗意流淌的锦水河畔——锦江区东门市井·龙门阵剧场,带来了一场有关“走”与“读”的精彩分享。

江河,各有各自的流淌,相遇即是相融。走进锦江,走过锦水,与千年的江河汇合,将交融出怎样的故事?8月24日,知名主持人敬一丹走进诗意流淌的锦水河畔——锦江区东门市井·龙门阵剧场,带来了一场有关“走”与“读”的精彩分享。

多面的成都

“这些线条,都是我‘走过’的足迹。而我第一次来到成都,是在1985年。”活动伊始,一幅纵横交错的航线图缓缓展开,勾勒出敬一丹多年来的行迹。从前,她作为记者在屏幕前与观众见面,如今,她成为了一位行者,坐下来与大家分享那些源于行走、发自内心的感悟。

敬一丹走过许许多多的城市,却始终对成都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她曾循着《成都》歌词中的意象去寻找小酒馆,倍感轻松愉悦;也曾在2008年512地震时频频途经成都,在机场回头看见有人在墙上以手写二字静静道出——“谢谢”,那一刻她百感交集:“成都人正是以这样沉静而深情的方式,表达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温度。”

在东北,人们习惯把闲聊叫作“唠嗑”,而在成都,这有了另一个名字——“摆龙门阵”。敬一丹谈到,在东门市井,就有这样一个可以“摆龙门阵”的地方,大家喝着盖碗茶,闲话家常,既有老成都味道,又有新鲜感。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开始前,敬一丹还参观了李劼人故居纪念馆。“他曾经是一个报人,尽管他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但是他给这里留下的痕迹、传播的信息、记录的事件仍然以另一种方式留存下来。”敬一丹说,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留给她最深刻的印象是其所在的环境。“走出纪念馆后周围还是老成都模样,这种连接特别自然,让人沉浸,又值得回味,非常有意思。”

敬一丹现场还提到了一个与李劼人十分亲近的大家——巴金先生。在中国的现代文学馆,推门即和巴金先生的手印相连接,而参观李劼人故居纪念馆时,敬一丹也有这种感受,像是回到了过去,与李劼人有了跨时空的对望、面对面的对话。

江河的故事

来到锦江畔,敬一丹在现场也分享了她观江览水的感悟。“无论是江河的汇合还是分流,包括它们的上游和下游,总让我心生感慨。”她谈到,每一次凝望江河,看到的不仅是水,还有人,有无数难以言说的联想。“大自然带给了我无声却深沉的启发,有关内心的所感所愿,我都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对话中,主持人周东也向敬一丹分享了锦水的特别之处——岷江从都江堰分流后,其中一条流经成都形成了锦江府河段和南河段,它们终在合江亭汇合,宛若一条珍珠项链,温柔地环绕着整座城市。

“其实我内心一直向往那些还未曾抵达的地方,比如合江亭。一想到江水的分流与汇合,就让我觉得充满了想象空间。”敬一丹坦言,希望下次来到成都时,能真正走到合江亭去看看,用文字或者镜头,将她与锦水的相遇记录下来。

书信的价值

活动现场,敬一丹收到了一名读者带来的特殊礼物。那是一本1998年出版的老书,书中收录着多年前《焦点访谈》节目的读者来信。“我太喜欢书信了。”敬一丹说。她曾出版过的《那年那信》《我:末代工农兵学员》等书籍,与书信记录有关。在她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无论是面对母亲,还是自己的女儿,她都尽量留下一些文字记录,那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现场,她呼吁读者,将自己的想法多多记录,以作感念。

还有读者提问,作为一名从“黄金时代”走来的传统媒体人,敬一丹是如何看待新媒体的呢?敬一丹毫不吝啬,真诚分享:最初是逃走的,后来在一次做公众号的过程中,非常意外地收获了全新的体验。“我非常感谢新媒体给我带来的新体验。现在,我也在学着怎么样用新的方式来讲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精神瑰宝。”敬一丹说。

据悉,此次活动是“品锦江”系列读书会第三季第九场分享会。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泽登旺姆 图据 锦江区委宣传部、东周社 编辑 曾雪柔

来源:锦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