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东地区的不同场合之中,我们偶尔还能从某些家庭的电视机中听到那首熟悉的主题曲:“生仔未必就系福,要娶新抱要分屋……”《外来媳妇本地郎》(以下简称《外剧》)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成为广东电视史上最长寿的剧集。然而,曾经万人空巷的盛况早已不再,留下的是一代广
在广东地区的不同场合之中,我们偶尔还能从某些家庭的电视机中听到那首熟悉的主题曲:“生仔未必就系福,要娶新抱要分屋……”《外来媳妇本地郎》(以下简称《外剧》)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成为广东电视史上最长寿的剧集。然而,曾经万人空巷的盛况早已不再,留下的是一代广东人复杂的情感纠结——既希望它能够善始善终,又不忍目睹它日渐式微的挣扎。
2025年6月,停拍半年的《外剧》再度开机,开启了它的第25年征程。剧组安排了三嫂黄菲高龄产子的剧情,还准备了康家第四代降临的故事线。表面上的“双喜临门”,却掩盖不住背后的悲情色彩。当黄菲饰演者钱莹拍完产子戏份后,立即通过抖音宣布正式告别剧组,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困惑。而在这之前,康天庥抛妻弃子、欠债跑路的剧情已经让无数观众吐槽不已。罗飞雁自怀孕以来,康天庥一秒钟都未曾出现,这种突兀的角色处理方式让人难以接受。
更令人唏嘘的是演员阵容的支离破碎。康天庥扮演者李俊毅已淡出多时,有传言称他不愿一辈子活在一个角色的光环下;康祈祖饰演者徐若琪近两年几乎消失于公众视野;戴安娜扮演者郝莲露早在2017年就已辞演;经典版康保罗扮演者谢恩也因学业退出七八年之久。直到今年7月底,徐若琪的抖音账号才重新活跃,与已经白发苍苍的郝莲露合作拍短视频,令无数广东网友感慨岁月无情。
如今的康家,早已物是人非。康祈宗与康伯都已病逝,幸子、戴安娜、康祈祖、康天庥、黄菲相继下线,康婶、罗飞雁已成为客串,康天佑、康枝子、康保罗全部更换演员。仍然坚守在西关大屋的,仅剩康祈光与香兰夫妇、康祈耀以及离婚不离家的苏妙婵。就连那熟悉的西关大屋,自2010年后也已经找不到真正的西关风味了。
有网友感叹:“《外剧》这是要烂尾了,其实在康伯和康婶演不动的时候就应该停了。如果在阿宗走了之后能急流勇退就最好了,这样定能成为一代经典,而不是像现在那样给人诟病。”另一位网友也表示:“熟悉的面孔一个接一个的离开,或许这部剧也该体面地画上一个句号了。与其让新人接手、口碑下滑,不如重新打造一部新剧。”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只要《外剧》的故事主线仍然围绕着康家进行下去,还是有继续拍下去的价值。但问题在于,康家演员集体退场是不争的事实,康家群龙无首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由新版康天佑、新版康枝子等人扛大旗,观众是否还能在他们身上找到“情怀”二字?
《外剧》的困境折射了中国长寿剧集的普遍问题。当一部长篇剧集获得成功,制作方往往舍不得放手,直到演员老去、剧情枯竭、观众流失。广东电视人或许应该思考:是继续透支《外剧》的剩余价值,还是勇敢地创造新的IP?与其让经典在无奈中消磨殆尽,不如让它停留在最美好的记忆里。
对于广东观众而言,《外剧》已经超越了一部普通电视剧的意义,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符号。它记录了广东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迁,展现了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碰撞融合,反映了普通广东家庭的生活百态。即使很多人早已弃剧而去,但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对康家故事的特殊情感。
在流媒体时代,长寿剧集的市场正在萎缩,观众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外剧》如果继续存在,需要的是创新而非守旧,是质量而非数量。否则,它只能成为广东电视史上一个尴尬的存在——明明还活着,却已经被埋入了记忆的坟墓。
西关大屋的余晖依然温暖,但夜幕终将降临。对于《外来媳妇本地郎》,或许我们最应该说的是:谢谢你曾经的陪伴,但也是时候说再见了。让康家留在最美好的记忆里,比让他们在荧屏上无奈老去更加仁慈。毕竟,所有故事都有终点,而恰到好处的告别,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来源:粤一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