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友2》半决赛小奇“疯癫”封神,发疯文学成职场解压新方式?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8-24 22:02 3

摘要:谁还没在PPT堆里幻想过掀桌大喊“毁灭吧”?但真正敢这么演出来的,还得看《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半决赛那晚的小奇。

谁还没在PPT堆里幻想过掀桌大喊“毁灭吧”?但真正敢这么演出来的,还得看《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半决赛那晚的小奇。

当他一秒切换疯癫气球人、无差别扫射艾福杰尼的“人设崩塌”、贾耗的“美妆博主”伪装时,弹幕齐刷刷炸裂:“这不就是开组会时的我吗?”

小奇掀桌式发疯,精准引爆观众共鸣点

瞧,顶呱呱的喜剧压根儿不用去引导观众去思索,它就那么直愣愣地往你心窝里挠痒痒呢。

精准“发疯”比硬挠胳肢窝高级多了,你发现没,真正封神的现场都不是单纯讲段子。

呼兰谈及马斯克等“携精英逃离”的公平忧虑之际,台下观众纷纷点头;王小利把“普通话说得差”阐释成“他钟情于我”的狡辩,屏幕前诸多女生拍腿高呼“get到了!”(上周我闺蜜还把这招用在了吐槽甲方上)。

最厉害的是小奇,他一点不藏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还把ADHD弄成一场行为艺术——没想到“失控”能这么坦然表现,比那些精心设计的苦情戏爽多了。

顶级喜剧无需引导,直戳心窝才是王道

节目组最狡猾的阳谋就是让你笑着被刺痛,毛豆吐槽新能源车“裆烫座椅”的时候全场笑疯;可一转念,被消费主义裹挟的,难道仅止购车这等事?

锐锐解构那些堵人嘴的“话术钉子户”、“他就这样!”、“当我没说”——弹幕里多少人艾特自家领导。

好笑吗?但笑着笑着后背发凉。

节目组太懂啦;真正的解压,并非是给你造梦,而是将你憋屈的槽点拆分揉碎,添上荒诞佐料再塞回你嘴中。

笑着被刺痛,是节目组精心设计的阳谋

当喜剧开始替普通大众“报仇”,那爽感呢,恰似三伏天里畅饮冰可乐呀。

何广智将房租降价比作“辛丑条约不平等”时,一众租房党笑出泪啦。

呼兰那句“要么带走全人类,要么谁都别想逃”戳破了多少人的不敢言?

这些段子的巧妙在于,它们不做宏大叙事,而是将生活中那些让人觉得别扭的小摩擦变成一颗颗子弹,精准击中每个普通人内心最容易产生共鸣的点。

连李文说起找工作时的焦虑,顺便提了句“诸葛亮赶上了好时候”,这话让那些简历投出即无音讯的打工族,也不禁露出了笑容。

替普通人“报仇”的爽感,胜过三伏天冰可乐

但疯魔背后藏着危险的“人设陷阱”,最讽刺的是小奇靠解构人设封神,可节目里谁不在靠“人设”吃饭?

王小利“自信教母”标签贴久了,哪天想聊点脆弱怎么办?

贾耗用亲情化的方式来讲安全问题,常常让人觉得内容过于浅显;选手们都对自己的段子进行了包装与升级,而毛豆呢,则是生硬地硬塞进观点,就像是突然用刀叉吃薯条一样,显得特别突兀;小奇则把ADHD变成了一场行为艺术,更像是用专业性去做展示。

当观众笑着要求“再疯点”,真不会透支选手吗?

更隐秘的撕裂在于“真实”的幻觉,锐锐模仿劝架侠呢,精准得像在你工位装了监控似的,可屏幕外谁会去直播自己社交翻车的现场呀?

节目把生活切片精心调味成梗,反而衬得真实人生更苍白。

比如说周末刷完一整季节目后,心里想着“学到了王小利的自信,于是变得敢闯敢拼”;到了周一面对KPI仍感发怵。

综艺节目里乌托邦氛围越热烈,现实中无力感越鲜明。

此等落差,才最该警醒:当喜剧变为精神止疼药,我们是否,便失了病灶之踪迹?

小奇们给的,何止是5分钟快乐?那是给高压生活旋开的安全阀。

与其纠结行业起伏,不如珍视当下共鸣的热度——恰似碰到一群,替你癫狂、帮你骂街、教你用荒诞怼荒诞的旧友。

毕竟周一还得挤地铁弄PPT呢,不如先唠唠:下回你盼谁来代你“狂”一场?

来源:子夜观综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