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锐的眼泪,观众看到了,发发也看到了,所有人都在等一个答案。这事其实从头到尾,绕着的不是案件,不是破案,而是人,常锐为什么最后没有收养发发,这里面的东西,真不是一句“没条件”“没时间”就能说清楚的。
常锐的眼泪,观众看到了,发发也看到了,所有人都在等一个答案。这事其实从头到尾,绕着的不是案件,不是破案,而是人,常锐为什么最后没有收养发发,这里面的东西,真不是一句“没条件”“没时间”就能说清楚的。
整部剧里,这一幕其实最让人记得住。发发站在福利院门口,小脸上写满希望,常锐装作没听到,转身就走了。别人都觉得,常锐是不是太狠心了,发发都这么信任他了,他怎么就不能答应下来。但这句话换成常锐自己,他其实从头到尾都明白,自己根本不是发发需要的那种爸爸。
常锐小时候没怎么见过自己父亲,父亲牺牲那天,他甚至没来得及说一声再见。对父亲的恨,对父亲的不理解,其实是他心里最大那个结。发发喊他“爸爸”,他第一反应是抗拒,是下意识想逃开。不是不想回应,是怕做不好。怕自己和父亲一样,忙着工作,没法陪孩子,最后让发发再经历一次“被抛弃”。
常锐为什么做警察,这事其实剧里也讲了。他说得很直接,就是想搞明白父亲为啥能为了别人家的孩子放下自己家。也有点赌气的成分,想证明父亲是错的。但一路查案、救人、抓人贩子,见了太多破碎的家庭,他慢慢明白了父亲的选择。可明白归明白,自己能不能像父亲一样做到,常锐心里其实没底。
发发需要的是一个能陪伴她、给她温暖的家。常锐一个大男人,单身,天天加班,案件一来人就不见了,这样的生活,能给发发什么?他怕的是,自己最后还是像父亲那样,让孩子等、让孩子失落。发发在福利院里跟其他小朋友讲“我有爸爸,他是警察”,那一幕,常锐听见了,心里其实更难受。
如果说发发让常锐体验了一把“当爸爸”的滋味,老尹的牺牲让他明白了“责任”这两个字。老尹明明可以早点退休,偏偏一直忙到最后一刻。常锐看着老尹倒下,其实一下子就懂了,警察这份工作,真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邓妍就更不用说了,她从头到尾都在找林然,二十多年没放弃过。常锐最初有点看不上邓妍,但时间久了,他发现,打拐这事,光靠热情和冲动还真不行,得有信念,有韧劲儿。慢慢的,他也真正成了打拐办的一份子。
剧里发发的遭遇挺典型的,被拐、被利用、最后没人要。她和常锐其实挺像,都是阴差阳错失去了家。可常锐明白,自己给不了她真正的安全感。收养她,表面上是救了她,其实是把她又放进了一个不完整的环境。
所以常锐最后的选择,是让发发和她姐姐一家团聚,有爸爸有妈妈有姐姐,有真正意义上的“家”。他自己掏钱,帮着联系福利院,这些事他没有多说,但都做了。那幅画,发发画给“爸爸”,常锐转手交给院长,让她转交给发发的养父母。这也是一种告别,一种祝福。
大结局里,常锐站在父亲墓前,终于能坦然喊一声“爸”,自己心里那个结也算解开了。他明白了父亲的选择,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不能收养发发。有些人,注定没法陪你走到底,但他们会在你生命里留下重要的一课。
发发最后有了自己的家,常锐也终于成了自己想成为的那种警察。打拐的路还很长,但每救回一个孩子,每还给一个家庭团圆的希望,这就是他们最大的意义。
《利剑玫瑰》到这一步,其实不只是破案剧,更是关于成长、理解和放下的故事。常锐没有收养发发,看似遗憾,其实是最好的选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路上慢慢长大,慢慢学会理解,学会给别人幸福,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天下无拐,是目标,是信念,也是所有人的愿望。
来源:荧屏故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