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大敌当前,昔日抗日英豪张治平(张天阳饰)却带领城防团集体投敌,
1937年的山东沂蒙,战火肆虐,日军兵临城下。
崮城县军民,原本正厉兵秣马,准备殊死奋战。
然而大敌当前,昔日抗日英豪张治平(张天阳饰)却带领城防团集体投敌,
还领兵攻打起自己未婚妻的村子。
马蹄声渐近,张治平一马当先。
气的村里抗日的老猎户吕世才(刘威饰)用山东话怒骂一句:这女婿不要也罢。
而此时的崮城县城,在汉奸投敌下,已经失守。
未来的日子里,带兵攻城的日本特务机关长山下聪将会开启恶毒的竭泽计划,“三光”政策下,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会被残忍杀害,村民会被屠戮,村庄会被焚烧。
但中国人,永远不会屈服。全民抗战,正等着日本人。
看到这里,大家已经看出来,今天要讲什么剧了。
这就是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的36集全民抗战史诗剧《我们的河山》。
毛卫宁执导,刘戈建编剧,王雷、陈钰琪、焦俊艳、张天阳等出演。
《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原班主创再集结。
能让抗战剧,重回巅峰吗?
要说什么样的电视剧,最有后劲,能让观众过了许久,仍回味无穷?
我说是抗战剧,一部《亮剑》,不就让观众看了又看。
但,好的抗战剧,也最难拍。
这几年观众记忆中的抗战剧,多半还是抗战神剧。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能文能武李延年》主创端出的这部大剧,啃不啃得动抗战剧这块硬骨头?
首播一集,收视飙到全国第二,仅次于收视爆了的《生万物》。
再看口碑,好评如潮。
那么,这部剧有没有可能重振抗战剧声威,成为新一届抗战剧的“剧王”?
烽火燃山河,军刀红绸烈。这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我们的河山》的切入点,让人意想不到——敌后战场。
这个切入有优势,也有难度。
以1937年山东沦陷为历史背景,讲述青年党员庄埼风深入沂蒙山区发展基层武装,开辟、建设、壮大抗日根据地,最终粉碎日军扫荡计划,迎来抗战胜利。
故事有新鲜感,容易以小见大,这是优势。
难度在于,抗战的故事大家太熟悉了,故事该如何讲,才能让人看得下去?还要把地域特色融入进去?
《我们的河山》的故事处理,值得学习。以崮城沦陷与光复为缩影,用 “崮城” 这个小切口,串联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抗战史诗。
第一集,就用崮城沦陷,埋下三个钩子。
第一:活埋。
险被活埋的,是共产党员庄埼风(王雷饰)。
此时是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崮城被日军围城。
已经投敌的崮城警卫队长,却接到日军命令,捉拿城内抗日积极分子,为日军占领崮城做准备。
就在此时,警卫队正准备执行命令,杀害一批被捕的共产党人。
好在保安团团长张治平带着释放共产党人的命令及时赶到,
但沦为日本人走狗的警卫队长根本不放人,甚至指使手下和保安团持枪互指。
为避免自己人打起来,张治平命令手下放下枪,却一枪指住警卫队长的头。
双方焦灼时,县长刘祖光赶到,才平息事情,解救了这批共产党员。
这批共产党员获救了,可警卫队还是全城搜捕共产党员。
结果却在一场学校抓捕行动中,意外撞上了,带着我党密信来见刘祖光的庄埼风。
庄埼风虽然不慌不忙利用最后时间处理情报,又将来不及销毁的情报放入口中咀嚼,接着假称自己是抓捕对象的朋友,说帮警察找人就准备开溜。
可最后时刻,他还是被汉奸警卫队长认出并逮捕,不用审,直接判枪决。
但就在枪决执行之前,刚才还在闭眼静待枪决的庄埼风却大喊起来:等等。
他不是怕死求饶,而是让执行枪决的士兵把他埋了,“把子弹留下来,打鬼子。”
没想到,正是这个无心之举,为接下来的崮城抗战,留下一个宝贵的干将。
在张治平未婚妻孙英的协助下,庄埼风在最后时刻获救。
但他却很难完成党交代的任务了,因为刘祖光,被汉奸警卫队长控制了。
第二:投敌。
投敌的,并不是城防团长张治平。
张治平原本一腔热血,主张跟日军决一死战。
但此时刘祖光接到的韩复榘的命令却是:弃城。
就在张治平据理力争时,却和刘祖光一起,被汉奸警卫队长带人包围,
对方还抓住了他的未婚妻要挟。
而此时日本特务机关长山下聪已经为他准备了一份委任状。
之后,他一反常态,让手下听命于日军。
自己投降还不止,他还带着人马,直奔不肯投降的未婚妻所在的村子。
真的投敌?显然不是。
投敌,是为潜伏。
但这场潜伏,绝不会那么容易,从预告片看,后来日本人的枪口,还是指向了他。
第三:抗日
第一集,抗日军民就和日军打起来了。
带领游击队和第一批进城日军交火的,是中共当地游击队政委周密(于洋饰)。
这一战,我游击队提前埋伏在丛林中,
忽然对进城日军发起突袭,
最终几乎全歼这支日军先头部队,缴获了大批武器,但游击队也损伤惨重。
但以游击队的兵力,却无力阻挡接下来的大队日军,只能撤退。
而在撤退路上,周密正遇到任务还没完成的庄埼风。
不得不说,《我们的河山》真给观众带来了沉浸感十足的抗战大剧。
以谍战带观众入戏,同时又埋下悬念,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庄埼风能否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联系上刘祖光?
假意投敌的张治平,又如何在日军中潜伏下来?
崮城失守,庄埼风如何带领百姓完成转移,又如何在接下来的八年战火入侵中,带领军民同仇敌忾,灵活打击日寇,取得最后胜利?
好戏,才刚开始。
看完1集《我们的河山》,不知道大家啥看法,给我最大的观感是硬气又写实!
或者我说得更直接一点,我知道大家都在担心什么,又来一部抗战神剧,但我可以拍胸脯告诉大家:就凭这两点,这部绝对不是。
其一,大气
虽然只播了一集,但剧集已经呈现出多线并行的故事框架。
其中一条线,是以庄埼风为主线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战线,庄埼风如何脱险,又如何带领军民转移,都是这条线需要考虑的事情。
而另一条线,则是张治平引领的潜伏谍战线,而他最主要的对手,就是狡猾的日本特务机关长山下聪。
一条敌后抗战线,一条谍战悬疑线,双线并行,同时开展。
给人的观感,比上一般的抗战剧,更吸引人,更有追剧的动力。
这样大气的故事结构,才是大剧必备。
因为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故事跨度达到八年,只有全面展现一副抗战众生相,才能真正回答一个核心问题: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其二,写实
说实在的,这些年,我跟大家一样看了不少抗战神剧,什么手撕鬼子、裤裆藏雷,还有什么玉面手雷王。
可以说所有抗战神剧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悬浮!
而《我们的河山》第一集,就给人一种写实感。
比如剧中尘土飞扬的黄土地,日军围城的场景,以及各种极具年代感的老物件,都给人一种真实感。
能看出剧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都有历史事实作支撑,虽然崮城县是虚构的,但编剧显然是将抗战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了精华浓缩。
还有一点,就是故事全方位展现了敌后抗战的复杂性,有人坚持抗战,有人无耻投敌,
也有人潜伏暗处守望黎明,剧中不同人物是以不同方式,共赴河山使命。
这背后,又能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细节。我一个路人观众,看到这些情节,都感觉无比真实。
除了故事,从演员阵容来说,《我们的河山》也是绝对的一线大剧。
先说说两位主要演员的表演。
第一位,是饰演庄埼风的王雷
抗战剧发展了这么多年,塑造的抗战英雄,太多太多了。
如果还是过去的传统抗战英雄做主角,观感重复。
但之前就曾经成功塑造李延年,善于打破“英雄人物脸谱化”的王雷,显然把庄埼风演出了特点,也演出了自己的特色。
通过层次丰富的表演,他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能文能武的书生党员。
在我看,王雷表演最大的特点有两个。
第一个,是演出了人物的信仰。
庄埼风一开场,就是被枪毙。
人物闭眼静待行刑时,没有多余的表演,却显得视死如归,甚至别有一番英雄气概。
第二个,是演出了人物的逗趣。
过去的抗战剧,主角形象是略显同质化的。
尤其是《亮剑》李云龙、赵刚、楚云飞塑造太成功,好像很难再突破了。
但王雷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就是庄埼风从文弱书生到基层党员骨干,始终是极亲民又接地气的,所以观众既看到人物的信仰,也觉得这人有意思。
比如刑场要求活埋自己的戏,操着一口山东话的王雷,那碎嘴子,还真逗笑了我。
让观众觉得角色不雷同,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位,是饰演张治平的张天阳
许多观众一看张天阳这张脸,就忍不住调侃:费文典原来抗日去了,可这没用的东西还是投了敌。
但别忘了,《追风者》中,他还是林樵松,张天阳可是专业搞谍战的。
而张治平这个角色不仅不是汉奸,反倒是深入敌后的真孤胆英雄。
但孤胆英雄,是不能让人轻易看出来的。
所以张天阳在表演上,不是那种正气十足的演法,而是正邪难辨,也为后续的反转,埋下了伏笔。
谍战脸,演得好。
除了这两位,《我们的河山》中的实力派,可太多了。
比如刘威扮演的抗日猎户大爷,土味绝了。
于洋饰演的我军基层干部周密,正气十足。
再加上王森、黄品沅等等实力派,给《我们的河山》打下了演技基础。
人物群像出来了,这副全民抗战的大戏就错不了。
近些年,《亮剑》等经典为抗战剧打下的口碑,确实被抗战神剧败坏了不少。
可抗战剧一定应该是正剧,而非神剧。
抗战剧本身就有一定的历史属性,不求每一部抗战剧都有《亮剑》《战长沙》这样的水准,但融入偶像、武侠、魔改,显然有些过了。
但看这部《我们的河山》的气质,却仿佛回到了20年前的抗战剧质感。
一个字,正。
首先,是服化道正。
是不是神剧,服化道最直观。
本剧中的服化道透着一股讲究,从百姓村寨,到日军据点都极尽还原了真实历史中的样子,还带着对山东 “崮” 形地貌的还原。
这背后是该剧全程在山东临沂沂南地区取景拍摄,并依托当地特色建了大量实景。
从场景布置到道具选择,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考量,才让观众感受到最真实的抗战时期氛围。
其次,是战争场面正。
观众最怕看到,抗战剧中的奇侠们跟全副武装的日军上演空手对敌、嘴巴射针、葵花点穴手、轻功天上飘。
而《我们的河山》中的战斗场景,都有历史依据可考。
比如开场游击队与日军的第一次交手,就不是乱来的。
剧中游击队长和周密很好地总结了当时游击队的弱点:很多人,是不该牺牲的。战士缺乏战术素养,投弹都不知道隐蔽,
负责指挥的周密也缺乏指挥作战的经验。
这正是当年游击队作战的现实难题。
这背后,是导演毛卫宁在《我们的河山》中秉承的“三个真实”——历史真实、战争真实、生活真实。
只有真实,才能凸显“战争与和平”的现实寓意,给观众带来具有历史厚度的体验,而非神剧体验。
最后,是方向正。
《我们的河山》没有一味迎合观众,更没有加入古偶恋爱等流行元素,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打造抗战众生相中。
剧集的主题,以“收复河山”的磅礴叙事,叩问“为谁而战”的灵魂命题——八路军为百姓拼死杀敌,百姓舍生支援前线,这才是“兵民是胜利之本”。
悠扬的沂蒙小调传遍山野,虽山河破碎,但全民奋起抗争,则信仰与希望生生不息。
“抗战剧”三个字,意味着真实而不是刻奇,硬核而不是魔幻,从目前看,《我们的河山》符合抗战正剧的要求,它要拍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气精魂,是伟大抗战精神,这才是观众想看的抗战剧。
八年抗战,何其波澜壮阔,又何其艰苦卓绝。
就像预告中王雷那句台词,“妥协投降是换不来安宁的!”
当年的战火入侵中,正是无数英勇无畏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在长夜里踏出破晓之路,才力保山河无恙。
战火焚烧旷野,却烧不尽中国人的血性。
在最黑暗的岁月里,抗战军民的希望就如土地上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抗战胜利,距今已八十年,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抗战正剧大剧,唤起年轻观众对抗战史的兴趣和了解。
很喜欢预告中的一句话:红日一出,黑暗必将消散!
战火已远,山河依旧。但有些人,有些事,不能忘,不该忘,也不敢忘。
来源:肥罗大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