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青春也会痛吗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16 19:54 1

摘要:该剧改编自八月长安的同名小说,在2016年播出,由刘昊然、谭松韵、王栎鑫主演。豆瓣评分高达9.2,可以说是类似题材的天花板了。一共24集,一天左右即可刷完。

今天要来推荐一部青春校园题材的电视剧《最好的我们》。

该剧改编自八月长安的同名小说,在2016年播出,由刘昊然、谭松韵、王栎鑫主演。豆瓣评分高达9.2,可以说是类似题材的天花板了。一共24集,一天左右即可刷完。

时间是过去已经10年了,但绝对不会过时,足以勾起你对高中时代生活的美好记忆。

故事以高中校园为背景(具体的拍摄地点是青岛二中,剧中叫“振华中学”,是省内名校),评述了平凡女生耿耿因2003年非典的原因,意外考入这所重点高中,与“学霸”余淮成为同桌。

两人从最初的懵懂相处,到在学业压力、成长烦恼中相互陪伴、彼此鼓励,逐渐产生了朦胧青涩的情愫。

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对高中生活原汁原味的展现。

其中所涉及到的诸如学生和家长在面临文理分科时的纠结,焦虑,按成绩排桌给学生带来的压力,高考进入倒计时的紧张氛围,晚自习上的场景,运动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自杀等等,

都如在目前,似在身边。

电视剧的总体基调是清新自然的,让人放松且愉悦,有时还忍俊不禁。

谭松韵饰演的耿耿这个角色,本身就具备“开心果”的特点,礼貌、活泼、善良,像一侏可爱的解语花,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如同清澈透明的两汪秋水,构筑了全剧的底色。

但作者将男女主人公的名字设置成来耿耿和余淮(耿耿于怀),有极深的用意。这部剧的特别之处,是它不仅描绘了必须要体现的爱情,而且强调了成长中的坚持与遗憾,力图想传递的,是“青春里的错过与重逢”这个让人感慨不已的主题。

青春里不仅有爱,还有痛。

这一点,在最后几集里有深切的体现。

耿耿如愿考到了北京。到北京上学,是她和余淮的约定,因为余淮肯定是要考入清华的。

但高考结束后,余淮失踪了,而且一失踪就是10年。

在这10年里,耿耿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然后辞职;入职杂志社,又辞职,成立属于自己的摄影工作室。

期间,她拒绝了路星河56次求婚。虽然她外表随和,但其实内心无比坚定:无论怎么变化,有两点是不变的,一是自己钟爱摄影,二是牵挂余淮。

她等了余淮10年,也找了余淮10年。一次次失望,一次次重燃希望,始终没有放弃。

特别喜欢电视剧的结尾,既没有刻意渲染遗憾,也没有硬性安排大团圆,是一种温柔而现实的设定,将“耿耿于怀”的核心情感勾勒得恰到好处。

高中三年,在余淮的帮助下,耿耿学业上不断进步。她拒绝了母亲要送她到国外念书的要求,也没有考上电影学院,靠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北京。

但,没在北京与余淮重逢。

直到结尾见到余淮的母亲才知道:余淮第一年没考上清华大学,第二年复读如愿以偿,但母亲患重病(父亲在非洲工作回不来),为了照顾母亲,选择了本地的大学;后来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在即将博士毕业的时候,因为母亲尿毒症又被迫放弃学业。

一个标准的学霸,由于家庭的拖累,一再与梦想失之交臂。觉得自己混得不好,更是始终不敢面对内心的真实情感,十年的的躲避里,有痛楚,有对耿耿的真爱。

痛,是痛彻骨髓;爱,不是占有,是成全,是在觉得自己“不配”时的不相扰。

有些看过此剧的人觉得结尾的设定对路星河不公平,毕竟从高一开始,他就已经以特殊的方式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喜欢耿耿,且一直没有变过。

但耿耿也是一直没变。她和余淮,比高中时的朦朦好感,彼此帮助,毕业后阴差阳错地擦肩而过,到成年后的各自成长,最终双向奔赴。

她知道,自己始终“耿耿余淮”。假如余淮功成名就,高高在上,她或许会默默地选择离开。但自己崇拜的对象遇到了困难,其内心的声音会坚决地让自己把戒指还给路星河。

虽然已经成年,但她还没有像太多的人一样学会功利与现实考量。

青春期里有很多的记忆,或许并不那么美好,只是我们在年龄大了以后回顾时的一种错觉。那些冲动,烦恼,焦虑,那些因不成熟而做出的傻事,糗事,那些未说出口的遗憾,以及爱而不得的苦楚,都会凝结成一种莫名的痛感。

只是因为有了时光的褶皱,不复重来,不自觉地加了一层滤镜。

原著和电视剧叫《最好的我们》,为什么是最好?是因为那时的承诺很真挚,感情很单纯,付出很无私,凡是认准了的事,都用热血浇灌,义无反顾。

电视剧的结尾好,好就好在它彰显了一种对青春遗憾的温柔救赎,既有现实的质感,又有理想的温度。它用最真诚的方式告诉观众:

真正的“最好”,是历经时光后,依然能找回最初的彼此。

可是,我们知道,这种未错过的“美好”,是源于对“圆满”的深层渴望,它只是每个人内心的祈愿。

就像我们曾经的青春,正因为有过痛苦,所以才终生难忘。

难道不是吗?

来源:湖底浮萍2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