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5日上午,杨兰兰再次现身了!不但换了新车,而且状态很好,丝毫没有被这几天的事情所影响。
文 尉迟红心
编辑 尉迟红心
8月15日上午,杨兰兰再次现身了!不但换了新车,而且状态很好,丝毫没有被这几天的事情所影响。
从画面中能看出来,杨兰兰还是那副“精致小姐姐”的派头。
她上身套着黑白格子的小香风短外套,胸口还别着同系列的小胸针;脑袋上压着一顶配套的小礼帽,帽檐特意往下拉了半截,像怕晒又怕被认出来。
下面是条宽松牛仔阔腿裤,脚蹬白色小板鞋,一眼看去既随意又贵气。
可再贵的衣服也挡不住她的低调:口罩把大半张脸遮得严严实实,再架上一副黑框眼镜,要不是狗仔镜头一直跟着,还真认不出这就杨兰兰。
杨兰兰这次的新车是白色路虎,车牌还是临时纸牌,车身锃亮,看上去心情不算糟。
可别以为她天天花天酒地——那天出事,她就是自己一个人开的车,既没司机也没保镖。为啥?
因为她去的是一场“不能带外人”的私人局,说白了,就是几个同样低调的朋友在家喝点小酒,怕人多嘴杂,干脆自己开车来回。
邻居也说她平常“有礼貌、很害羞”,见人只点头笑笑,连名字都懒得报,就是想把自己藏进澳洲这片“大农村”的夜里。
有人猜她是不是从夜店或者赌场出来?
真不是那么回事。澳洲晚上十点以后大街黑得跟锅底一样,正经夜店少得可怜;赌场更绝,里面干脆不卖酒,怕醉汉闹事。
所以她只能是在某个朋友的别墅里小聚,喝完还得自己摸黑回家,结果一脚油门惹了祸。
杨兰兰这次露面主要是去澳洲那家地方法院,脸上不能戴口罩,所有人都看得见她到底长啥样。
她要面对两项指控:
第一,7月26号凌晨三点半,酒后开车撞了人;
第二,警察到场后,她不肯吹那个酒精测试的小管子。
两项加起来,今天法官一句话就能决定她接下来是交罚款、吊销驾照,还是更严重。
在澳洲酒驾撞人叫“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Causing Grievous Bodily Harm”,最高判十年;拒绝酒精呼气测试,单独就能罚几千澳元外加吊销驾照至少六个月。
两罪叠加,就看杨兰兰今天怎么选:要是当场认罪,法官可能看在她初犯、积极赔偿的份上,判个缓刑加巨额罚款;要是不认罪,案子排期开庭,一折腾大半年,输了直接坐牢。
另外,民事赔偿逃不掉,保险公司先垫钱,可酒驾属于故意违法,保险公司回头还能向她追偿,等于几百万澳币的窟窿还得她自己填。
再说赔偿,澳洲人身伤害官司出了名的狠,像这种重度伤残,律师说随随便便都得往一亿澳元去谈,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五六个亿。
奔驰司机原本就是普通白领,一夜之间成了亿万富翁,只不过这代价谁也不愿意换。
至于网上传得神乎其神的“7000万澳元保释金”和“上万亿家产”,统统被官方打脸。
BBC前几天专门发声明:保释金是假的,澳洲警方压根没跟她提过钱的事儿;至于什么神秘巨富,更是没影的事。
所以,今天大家能确定的只有两件事:第一,她本人必须出庭;第二,巨额保释金和天量财富都是谣言。剩下的,就看法官怎么判了。
笔者认为再贵的劳斯莱斯、再精致的小香风,也挡不住一次酒驾把两条人生同时撞歪——奔驰司机后半辈子要坐轮椅,杨兰兰自己则要在法庭和赔偿之间周旋。
说到底,安全驾驶不是选择题,而是送分题,答错一次就满盘皆输。
网上那些“家里能摆平”“大不了赔钱”的声音,其实都在悄悄给年轻人递刀子:好像有钱就能为所欲为。
可现实是,澳洲法官不看车标,只看血检;保险公司也不是慈善家,赔完转身就来追债。
更让我不理解的是,目前还有很多围绕杨兰兰相关的谣言,让很多无辜的人牵扯进来。
前两天刚传出“她妈是作家李隽,家里能通天”,人家李隽老师不得不亲自发微博:“我根本不认识杨兰兰,别再给我扣锅!”
网络时代,动动手指就能给人贴标签,可撕下来的时候往往带着皮肉。
杨兰兰已经要为错误付出法律代价,就别再用谣言给她加戏了。
下次转发前,不妨先问自己一句:如果照片里的是自己,希望被这样编排吗?
愿这场风波早点过去,也愿所有人记住——方向盘后面是命,键盘后面也是命,都轻点下手吧。
来源:尉迟红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