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2018年秋天,孙靖涵做出了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决定:辞去央视主持人的工作。
彼时,她28岁。从大学毕业后,她便进入央视,外人都说她前途无量。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年,她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深夜编辑新闻稿,凌晨赶去录制清晨新闻。强忍困意,硬撑着把台本背熟。
到了2018年十一假期,孙靖涵突然消失在同事和朋友的联络圈里。等到后来才有人知道,她已经只身去了美国,申请了学校。
再后来,她没有像往常那样返回北京,而是转道前往日本。谁也不清楚她这一走,有没有和家里人打过招呼。据她母亲后来提起,当时全家都不同意。可孙靖涵什么都没说,提前办好了手续,只留了封信。
那年冬天,她已经住进了东京一间小公寓,与儿子一起。
刚到日本的时候,孙靖涵完全不懂日语。每天只能拿着手机翻译在超市买菜。她和儿子租住在一处普通居民区。身边没有亲戚朋友,白天只能靠翻译软件沟通垃圾分类。晚上,她常常默默发呆,听见邻居家偶尔传来的童声。外人以为她过得潇洒,其实大多数夜晚,她把手机调成静音,关掉所有国内的社交账号。
2019年春天,儿子去了幼儿园。由于口音,常常被别的小朋友围观。老师多次找她谈心,关心‘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但孙靖涵总是只说‘我们刚来’,没有提及孩子的父亲是谁。
到了夏天,语言稍微好了一些。她开始带儿子去公园,参加社区活动。一次居民聚会上,有邻居小心问她丈夫情况,她只是笑一笑。那时她每周都去学习泡茶,学着适应日本的慢节奏生活。
2019年冬天,她曾经在社交网络低调地发了一条动态,说‘人生变得很简单’。也有人问起孩子父亲。她依然未作正面回应。
2020年,疫情开始。孙靖涵和儿子整天窝在家。他们用拼音卡片自学日语,晚上一起做饭。孩子逐渐习惯了日本的小学教学,对同学的疏离感,也逐渐减少。孙靖涵对外界的联系更加萎缩。
一些老同事发来问候,她多以‘一切都好’作答。那一年,儿子的年纪到了7岁。生日那天,只母子二人一起在家煮面条。
时间来到2021年。东京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孙靖涵出现在短视频平台。她与一位在日博主一起聊天。网友发现她看起来年轻许多。有人评论她撞脸万茜。她听见批评,没有生气,只低声说‘央视主持人只是过去的标签’。面对有人称她‘肉喇叭’,她平静回答‘不觉得委屈,现在很好’。
2022年,孙靖涵发了一本书。内容写的多是自己和儿子的日常。里面还是只字未提孩子的父亲。她带儿子去看牙医、去社区义卖。生活虽然简朴,但她说‘这种慢生活很舒心’,乐在其中。
5年过去,2023年夏天,有人在东京街头偶遇孙靖涵。照片里,她头发利落,侧脸神似万茜,状态良好。没有昔日央视服装的端庄,也不再有被体制捆绑的拘谨。有网友在线留言问起:’你丈夫是日本人吗?‘她选择不回应。评论区多年,总有人追问,孩子父亲到底是谁。可始终没有答案。
有人猜测,她选择单亲生活,是为自己设下一道安全的边界。也有人说,异乡的归属感,不过是内心的一种自我和解。只是无论如何,5年从央视主持人到在日本重新生活,孙靖涵似乎早就不再在意旁人的目光。
2023年底,她写道:‘不觉得后悔,人生每一步都是选择。’
生活的谜团还在那里。孩子的生父是谁,或许只有她自己才清楚。
来源:说历史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