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终于选对了剧本!《生万物》品质很亮眼,老牌导演叙事太舒适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14 22:08 1

摘要:杨幂、欧豪新剧《生万物》热播,这部剧改编自获得过人民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由老牌导演刘家成执导,属于农村题材的正剧类型。

杨幂、欧豪新剧《生万物》热播,这部剧改编自获得过人民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由老牌导演刘家成执导,属于农村题材的正剧类型。

农村题材、正剧、老牌导演班底以及与一群老戏骨搭戏,与过往相当不同的选剧风格,让大众判断杨幂接这部剧是冲着转型或者是拼奖去的。

那么,《生万物》这部剧又是否能接住观众与杨幂的期待呢?

七话一口气追平《生万物》前5集后,也来聊聊自己的看法,简单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品质相当不错的剧,只要你对题材感兴趣,基本上便不会失望。

《生万物》背景设定在鲁南农村天牛庙村,故事从1926年讲起。

这一年,富户宁学祥(倪大红饰)的长女宁绣绣(杨幂饰)即将与未婚夫费文典(张天阳饰)成亲,两人既门当户对,又是青梅竹马,双方家人都很认可。

原本,这是一场两家人都期待的大喜事,但在结婚当天,意外发生了。

正在家中待嫁的宁绣绣,突然被一群假冒客人的马子(土匪)劫走,对方要求宁学祥在午夜前给出5000大洋赎金,否则便要对宁绣绣动手。

在当时的社会,宁家想要救宁绣绣,不仅要给赎金,还要保证在午夜前给,因为宁绣绣如果在土匪窝过夜,无论土匪是否向她下手,她都会“清白不保”。

爱女心切的宁母立马催促丈夫抵押房、地凑赎金,族人也建议宁学祥破财保女儿性命与家族名声,但吝啬了一辈子的宁学祥却迟迟无法舍弃家财救女。

另一边,宁绣绣未婚夫费文典父母与兄长早逝,家中是由守寡多年又因守节备受称赞的长嫂费左氏(秦海璐)掌家,对费文典来说她是长嫂也如母。

费左氏看出宁学祥不舍得家财,便用送回彩礼单的方式督促宁学祥做决定:午夜前把宁绣绣救回来,婚礼继续,人若在匪帮过夜,婚事取消彩礼退回。

本就舍不得抵押房地的宁学祥被费左氏的退彩礼一激将,反而更坚定守财奴本质,却又明确承诺“午夜前把清清白白的闺女送到费家”。

是清清白白的闺女,而非清清白白的绣绣。

聪明的费左氏瞬间领悟到宁学祥已经决定放弃大女儿,打算用小女儿宁苏苏(邢菲饰)替嫁,但她没有拆穿此事,反而配合宁家瞒住费文典。

宁老祥眼中,房地是他的命根子,他无法因为女儿舍掉家财,在费左氏眼中,事件已经发生,坚持娶宁绣绣会影响家中名声,不如将错就错娶宁苏苏。

在婆家和娘家主事人的默认中,宁绣绣便成了弃子。

最终是贫民之子封大脚(欧豪饰)潜入匪窝将宁绣绣救出,顺便还救了被土匪暗害的革命人士杜春林,但宁绣绣历经艰辛回到家时,天已经亮了。

天亮,代表绣绣在匪窝过夜已成“事实”,替嫁也成事实。

宁家父母希望宁绣绣妥协,费家的费左氏也谎称费文典已经与宁苏苏圆房,宁绣绣被土匪糟蹋的谣言也传遍全村,让她成为被唾弃的对象。

这让封大脚的父亲封二(林永健饰)心生算计,如果替儿子求娶名声尽毁的宁绣绣,宁家人岂不是感恩戴德同意?他家便能靠儿媳的陪嫁跨越阶级成富民。

为了宁家陪嫁,他火速找人提亲。

面对家人与爱人的双重“背叛”的宁绣绣也心灰意冷,决定嫁给救命恩人封大脚,扎根在齐鲁农村的宁、费、封三家人故事,便正式拉开帷幕。

如果只看剧情介绍,可能姐妹替嫁、阴错阳差这些看起来与言情小说热梗挺相似的设定存在感很强,但如果沉浸到剧情,你会发现情爱恩怨反而不是重点。

它更多的是在呈现旧时代的农村群像,人们的观念、命运与对土地的情怀。

在开局的绑架案中,女主宁绣绣是最大的受害者,她被宁、费、封三家放在利益盘上衡量,被动着面对别人推给她的选择,让人忍不住替她憋屈愤怒。

但这个故事,并不是呈现一群恶狼吞噬宁绣绣,而是一群被封建思想束缚着的普通人,在人性与愚昧、社会规则对撞,束缚着别人,也束缚着自己。

比如秦海璐饰演的费左氏。

即使导演和编剧没有刻意强调,观众也能从人物身份中看到她也是封建思想下的牺牲者,在丈夫去世后,她一生都在为“守节”而活,为夫家的传承而活。

她捍卫着“费左氏”这个姓名,这个姓名也束缚着她。

作为一个普通人,她的善远大过恶,当知道绣绣被绑架时,她第一时间送去现钱,当绣绣回归时,她第一反应也是露出笑容,真心为绣绣平安而开心。

然,作为一个人,她心疼绣绣,希望绣绣能好好活着。作为一个封建家族的大家长,一个为守护着费家门楣而活的费左氏,她又会选择牺牲绣绣。

她承担不了费家染上“污点”,她以当时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去衡量人的观念与选择,也同样用这种观念,阉割着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与诉求。

当得知封大脚用八抬轿娶宁绣绣时,费左氏的震惊不仅仅是因为事情超出了她的预估,而是……他怎么敢?他怎么能?

怎么敢不顾流言蜚语娶绣绣?怎么能娶一个“不清白”的妻子。

因为她不敢。

人们称赞她“守节”的美德,家族因为她甘愿牺牲年华做长嫂如母的典范而尊重她,但她的牺牲、她的付出,有多少是乐在其中?又有多少是畏惧“不贞”?

如今的费左氏不一定能看清,但观众已经看到她被阉割的人生。

除了人物身上的时代属性,《生万物》还用简短的戏份刻画出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地主与佃户的矛盾、地主与贫民的矛盾以及佃户与贫民的区别。

大喜当天,佃户给地主家的随礼掺了水份,可恶吗?地主宁学祥觉得他可恶至极,站在道德角度,佃户的行为换成当代人绝对是不诚信的表现。

然,当矛盾前面加上阶级,当问题加上社会背景,你会发现真正吃人而不自知的是地主,佃户“弄虚作假”的前提是付出了最多的汗水,却得到最少的粮食。

有了剥削的枷锁在,佃户又能如何改变命运呢?

在这个故事里,封家代表贫民阶级,宁、费代表地主阶级,阴差阳错的婚姻让地主家的女儿嫁入贫民之家,是阶级的碰撞,亦是观念与思想的碰撞。

很期待后续的剧情,能揭开角色更多的底色,看到代表不同身份的角色在思想转变、时代转折的年代,在这片孕育了他们的土地上,生万物,看精彩。

除了故事本身的魅力,《生万物》这部剧,还有一个非常值得点赞的地方:导演的叙事能力,终于回归为观众讲故事,而非教育观众看故事。

《生万物》整个故事虽主要聚焦在一个农村,角色却很多,人物关系也不简单,故事开局三大家族共出场了十余名角色,村外的社会势力亦有两方。

在讲故事的同时,还要铺垫当下隐藏的问题(阶级矛盾)与人物故事未来的走向(受代表新思想的革命人士感染),可以说,开篇任务很重。

导演既要让观众记住角色,又要讲当下的冲突,还要把该铺垫的东西铺垫进来。

看多了因为“世界观复杂”、“人物多”而把开篇拍的云里雾里的古偶现偶,再看这个任务,是不是很难处理?可到了《生万物》,好像一点也不难。

整个故事,叙事清晰节奏明快,重要角色几乎只现身一次观众便能记住,连女主出场只有几句台词的大哥,第二次再出场时,观众立马就知道是他。

宁、费、封三家的关系与身份,无需旁白解释,无需台词刻意强调,只需要拍他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在张罗什么,观众便一目了然。

整个过程,观众完全不用担心弄不清人物关系,更不用费心神去搞懂故事想讲什么,只要跟着剧中角色一层层去看,便能一层层领悟,一层层被人物感染。

角色无废话,画面无废镜,这样的叙事节奏委实让观众看得舒服。

甚至,剧情还通过匪帮绑架镜头铺垫了主角与革命人士的交集,既告诉了观众当时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又为主角后续接受新思想留下伏笔。

这些内容甚至只用两集便都点到了,可见导演刘家成的叙事功底多让观众舒服。

但回头想想,这样的叙事能力,不应该是一部电视剧的基本吗?为什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可能是因为被拖沓又拉垮的叙事“教育”太多次了。

当下太多剧,尤其是世界观复杂的古偶,在节奏与叙事上经常处理的一塌糊涂,观众看得云里雾里,经常需要配合粉丝、原著粉的讲解食用。

等你提出质疑或觉得乏味放弃时,往往会被教育:观众太浮躁了、理解能力太差了、多熬几集就好了……似乎问题都出在观众身上,是山猪吃不了细糠。

论细糠,新剧能有老剧多?

怎么以前我们都吃得了,现在突然又吃不了了?老牌导演刘家成用他的《生万物》可能给出答案,不是观众退步了,是很多新剧不讲究了。

这中间,可能更多责任出在基本功不扎实的导演身上,不必多说了吧。

也许刘家成这批老牌导演在审美上不能完全匹配当下观众,他的作品未必全受认可,他们也可能有局限性,但你不得不承认,内娱需要这些老牌导演的叙事。

新一代导演们,尤其是靠IP躺嬴的古偶现偶导演们,学学吧!

再回到《生万物》,还是七话前面那句话,这部剧从目前来看,评判好不好看,基本取决于观众对题材是否感兴趣。

如果你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入股绝不亏,如果你不感兴趣,也可以尝试一下,因为无论故事温暖还是人物群像,无论叙事还是节奏,都很扎实。

来源:七话影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