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玥菲不叮无流量的蛋,庞麦郎五音不全却有人捧场,揭秘背后资本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14 21:51 1

摘要:很多人都想不到,为什么庞麦郎能够火起来?在众多人眼中看来,他跟很多明星甚至一些网红也比不了——要颜值没颜值,要唱功没唱功,为什么就火起来了?

很多人都想不到,为什么庞麦郎能够火起来?在众多人眼中看来,他跟很多明星甚至一些网红也比不了——要颜值没颜值,要唱功没唱功,为什么就火起来了?

2014年《我的滑板鞋》爆红背后,华数传媒投入百万级资金进行包装,雇佣六名企宣24小时炒作,通过半年密集营销将这首五音不全的歌曲推成现象级“神曲”。

资本看中的是他身上“草根逆袭”的符号价值——一个农村青年用荒诞歌词和跑调演唱击中了大众猎奇心理。

这种运作模式类似“黑红”路线:当贵阳演唱会仅9人观看时,资本仍将其宣传为“真诚感动观众”;当他的精神问题曝光后,经纪人白晓甚至公开表示“随便骂,能赚钱就行”,彻底将庞麦郎异化为流量工具。

凭借《新金瓶梅》中潘金莲一角被称为“中国第一艳星”后,其团队不断制造争议事件维持热度:从夜店脱丁字裤拍卖18万元,到与身高1米侏儒男友炒作“武大郎式恋情”,再到近期高调宣布追求庞麦郎并认作“干爹”。

这些操作本质是利用低俗话题收割流量,其团队通过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机制,将“奇葩行为”转化为真金白银——例如直播中挂满童装链接,借“土味表演”实现商业转化。

两者背后的操盘手都遵循“短期收割”逻辑

庞麦郎的经纪公司最初签下“二八分成”的霸王条款,在其逃离后仍通过200场商演合约试图榨取剩余价值。

而龚玥菲团队则不断复制“脱衣—争议—带货”的流水线操作,甚至让女儿参与炒作。

这种模式依赖社交媒体时代的“审丑狂欢”——网友一边嘲笑庞麦郎演唱会跑调,一边买票围观。一边批判龚玥菲低俗,一边点击她的直播打赏。

资本将庞麦郎和龚玥菲异化为“人形流量接口”

庞麦郎患有精神疾病期间,经纪人仍安排其直播接受网友嘲讽;龚玥菲则在明知庞麦郎经济窘迫的情况下,仍以“真爱”名义进行捆绑营销。

这种剥削性的合作关系,最终导致庞麦郎彻底崩溃住进精神病院,而龚玥菲也陷入“越炒作越边缘”的恶性循环——如今她已沦为直播平台上卖童装的18线网红。

这场闹剧,折射出资本对底层艺人的残酷榨取

庞麦郎曾天真认为“音乐梦想值200万”,最终却因拒绝配合炒作被索赔违约金。

龚玥菲试图复制舒淇“脱衣再穿衣”的转型路径,却因团队缺乏长远规划沦为快消型网红。

他们的遭遇证明了,当资本需要“小丑”时,会不惜重金打造。当流量退潮,便毫不留情抛弃。

其实人的本性,在互联网没有普及的时代即便如此,如今放到大人人可见的阳光下,自然见怪不怪了。

但凡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凡能用利益解释的现象,都不是矛盾。

来源:蜂针蝶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