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小妖怪走出了浪浪山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4 12:15 2

摘要:小猪妖出自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的第一话《小妖怪的夏天》。如果说唐僧师徒是明星团队,小猪妖就是外包临时工,24小时待命刷锅、造箭、砍柴,在领导的“大饼”、无效的加班与同事的“甩锅”中艰难生存,却怀着走出浪浪山、逃离舒适圈的小小梦想。

“我想当一只自由的小妖,可浪浪山外的世界,真的不一样吗?”2023年初,一只来自《西游记》“背景板”的小猪妖,用它的红缨枪敲开无数观众的泪腺与笑点。

小猪妖出自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的第一话《小妖怪的夏天》。如果说唐僧师徒是明星团队,小猪妖就是外包临时工,24小时待命刷锅、造箭、砍柴,在领导的“大饼”、无效的加班与同事的“甩锅”中艰难生存,却怀着走出浪浪山、逃离舒适圈的小小梦想。

· 《中国奇谭》的第一话《小妖怪的夏天》剧照。

奇幻故事中的草根小妖,引发当代打工人的深度共情,网友们纷纷在“浪浪山文学”中驰骋才情,有人写小猪妖跳槽去狮驼岭,发现天下老板一个样;有人画小猪妖摆起烧烤摊,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如今两年半过去,小妖怪终于有了自己的大电影。2025年8月2日,《浪浪山小妖怪》上映,豆瓣开分8.6,截至8月12日,累计票房6.66亿元,登顶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成为暑期档的一匹耀眼黑马。

我们都是无名小妖

与大部分前作火了之后趁热打铁的衍生电影不同,《小妖怪的夏天》剧本完成后不久,长片计划就已启动。银幕上的《浪浪山小妖怪》是一个“另起炉灶”的平行故事:小猪妖离开浪浪山,带着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成草台班子四人组,冒充唐僧师徒,踏上西行取经的征途。

与其说这是对名著《西游记》的改写或新编,毋宁说是在原作的时空缝隙里,补写一则宏大叙事之外的小小闲篇。如影片英文名“nobody(小人物,无足轻重的人)”,对人而言是“无名之辈”,对妖来说,是那些连“小钻风”“有来有去”“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都不如的“小的们”——这也曾是主创团队一度想用的片名。

“从有人类以来,地球上大概生活过1100亿—1200亿人,而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可能0.001%都不到。换句话说,大部分人都是那99.999%,但世界的意义就是由我们这些普通人构成的。放到《西游记》的世界里,我们其实就是每一个洞穴里、每一个山头上那些不计其数却从未被书写过的无名小妖。”《浪浪山小妖怪》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对人民文娱记者说。

陈廖宇: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 ,《中国奇谭》系列总导演,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监制、艺术总监。

《浪浪山小妖怪》里,4个小妖走在取经路上,时而因妖怪身份被拒之门外,时而因行为鬼祟被当作强盗围殴,时而又因演技逼真被当作真唐僧差点下了锅……鸡飞狗跳的笑料下,是生活的五味杂陈。小猪妖怀抱远大理想,却常被冰冷现实“打脸”;猩猩怪经历少年创伤而自卑怯懦,身材高大却深度社恐;蛤蟆精投机保守,一心想过“有编”的稳定生活,被领导追杀也舍不得丢掉工牌;黄鼠狼精在孤独中长成10级话痨,却被迫压抑天性扮演最沉默的沙僧……

黄鼠狼精从“我是一个早产儿”开始的碎碎念,都是《浪浪山小妖怪》导演、编剧於水写的台词。“那天我们把黄鼠狼这条线单剪出来看了一下,觉得挺悲情的,开始那么欢乐活泼,最后那么沉默寡言,但也正是这种变化,使他完成了自己的修行,也促成了主角团的转变。”於水对人民文娱记者说。

於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曾执导《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导演、编剧。

小雷音寺里,豹督头一语道破取经的虚妄:“孙悟空500年前大闹天宫的时候就和如来认识,猪八戒和沙僧是天神转世,唐僧那更是金蝉子、皇帝的哥儿们。你们,根本不可能成!”听完这段话,面对留下来加入雷音寺团队、“共享唐僧肉”的妖界终极诱惑,黄鼠狼精背起那块一路相伴的磨刀石,转身离去。

这扎心一幕,戳中了许多成年观众,荒诞奇幻的外衣下是现实社会的镜像。

故事的转折也由此开启。面对强大的黄眉怪,4个小妖怪完成了合体后的肉身之战。“相较于好莱坞动画,它有一种悲情的底色。4个小妖怪用尽所有力量去对抗一个难以撼动的对手,这是一种不同于‘超级英雄’的英雄主义。”陈廖宇说。

电影结尾,“放大招”后的小妖怪们满身伤痕,坐在日光里说笑,接着一个个化为原形蹦跳离去,相忘于江湖——他们耗尽所有赢了一次,却依旧是nobody。

对这个有些唏嘘的结尾,陈廖宇的解读是:“其实他们自己不会耿耿于怀道行没了,又变得一无所有了。最后唐僧师徒经过时,小猪扑闪着大眼睛看着他们,一点不悲伤,他是新生的生命,有他的快乐和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再大胆一点,再极致一点”

浪浪山小妖怪们的故事的缘起,可以追溯到5年前。

202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策划做一部动画短片集,陈廖宇与其中。经过讨论,他们将创作内容框定于中国神话传说和志怪故事,敲定了“奇谭”这个“半命题”。

作为总导演,陈廖宇负责“招兵买马”。他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第三届学生,老师之中有执导过《天书奇谭》的钱运达、《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的动画设计浦家祥。带着这一审美调性,他选出的导演几乎都是看着上美影动画片长大的动画人。

於水与陈廖宇相识多年,被邀后欣然入伙。他生于古建大省山西,父亲在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书,课余给出版社画插图和连环画,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与留白,自小浸染其中。

其他导演,也都带着各自鲜明的人生经历和文化基因。看着志怪故事、卡夫卡长大,去德国学电影的胡睿创作出了以“哥特风”揭秘欲望本质的《鹅鹅鹅》;认真钻研《清明上河图》《五牛图》等地道古画的陈莲华和周小琳,创作出了以“剪纸风”讲述童年秘辛的《小满》;在北京胡同住了8年,喜欢丰子恺、老舍、黄永玉的顾杨和刘旷,创作出了市井风情浓郁的《小卖部》……这样的一批人,最终完成一部《中国奇谭》,8个短片讲述8个故事,包罗二维动画、剪纸片、偶动画、水墨素描等,无论画风还是内容,彼此迥异。

那段时间,陈廖宇成了大家长,常把大家叫到一起,聊项目进展,彼此献计献策。在采访中,於水提及有一次他们坐在北京地安门某个小饭店的二层露台,夕阳西下,一边吃炸鸡一边看彼此的片子,热热闹闹地讨论,直言快语地批评——这种集体主义的创作氛围,曾是环萦于上美影办公室的美好光晕。

过往,老一辈动画人彼此扶持,这一次为了托举后辈再次集结。上美影将常光希、周克勤、凌纾、姚光华等耄耋影人请出山,组成艺术委员会,对8部短片进行质量把关。这些不擅长使用电子产品的老人,一笔一画将自己的建议写成信件带给导演。他们说得最多的话,是“再大胆一点,再放开一点,再极致一点”,比年轻人还前卫。

动画人的取经路

先锋,本就是上美影的底色。“上美影的精神是创新,不重复自己,不模仿别人。”於水说。

1957年,上美影成立之初,首任厂长特伟就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的口号。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学派”蜚声国际,开启了中国动画灿烂的艺术时代,也带给中国孩子最初的美学震撼与生命启迪。几十年过去,《浪浪山小妖怪》带着这一审美基因诞生。

“我觉得‘中国学派’并不是特指某种风格,而是一种建立在本土文化根脉之上,同时具有当下性的动画创作探索。”陈廖宇说。他发明了一个词叫“笔墨意镜”,不是用镜头表现一幅画,而是在镜头里加进画意。《浪浪山小妖怪》用1800多组镜头、2000多张手绘场景图,构建了这个“大处写意,小处写实”的奇幻世界。

当年,上美影导演速达在制作《大耳朵图图》时,曾提出“以拙为美”。在造型设计上,《浪浪山小妖怪》也力求打造一种“拙感”。小妖怪们并非光鲜亮丽的大英雄,线条不宜处理得太过丝滑,随意、笨拙、潦草的气质,反而更贴合人设。“小猪妖如果和米老鼠一样,一套行云流水的惯性弹性变形拉伸,就不是小猪妖了。”在陈廖宇看来,这也是二维动画的独特优势,质感笔触是人手画出来的,带着温度和情感。

不唯主角,片中各路配角也都鲜活可亲。留着斜刘海的公鸡画师,让人想起反复改方案的卑微乙方;血条厚到杀不死的黄狗大王,满眼清澈的愚蠢令人难忘;就连反派黄眉怪,也未设定为脸谱化的工具人,而是一个有颜值、有能力的“邪恶中年帅哥”。

“我们身上有一份责任,希望在中国的动画长河里,《浪浪山小妖怪》能被评价为一部有追求的国产动画片。”陈廖宇说,他们的团队名叫“小钻风”,出自《西游记》里那个唱着“大王叫我来巡山”的小妖怪。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籍籍无名的动画人,走在满布荆棘与鲜花的创作之路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取经成佛”。

来源:涂涂的小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