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小说画作,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往往不是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而是那些作者有意不去说、不去画、不去做的内容,那种将空白本身变成作品一部分的表现手法。
曾几何时,留白之美是一种极具东方气质的美学表现方式。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小说画作,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往往不是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而是那些作者有意不去说、不去画、不去做的内容,那种将空白本身变成作品一部分的表现手法。
这就是现代社会(或者说西方世界)所说的遗憾之美,一种比大团圆更让人意犹未尽的艺术表现形式。
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结尾那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不仅不是作者的抱怨,而是将整个作品提高到了语言无法承载的程度。
又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当爱情、家族、理想在结局全线崩塌时,这种直白到让人心碎的残缺,或许才是这本经典小说最大的出彩之处。
即便是看似有着美满结局的《西厢记》,可面对现实中类似爱情往往难以长久的无奈,或许才是为何美满结局依旧会带给读者淡淡惆怅的根源所在。
抛开文字的晦涩难懂不谈,那些被称之为国画的水墨画,能被称之为传世佳作的作品,不同样依靠大量留白来衬托作品本身的意境深远吗。
即便今人无法揣摩古人留白之美的气质与手法,同样也还是会有像《花样年华》这种遗憾之美的神作出现。
这样的影视作品,如同那些传世的古诗词和小说,虽然通篇都是华丽的辞藻,但却用结尾的遗憾成就了永恒的魅力,当画面停留在暧昧、克制和未说出口情感时,那种明明相爱却永远无法在一起的留白,是否才是能让你记住这部电视剧的根源所在?
纵观《利剑·玫瑰》的开始与过程,林然这个儿童时期就被“瘸哥”拐走的女孩,成为了邓妍立志做一名打拐警察的最大动力来源。
正是这一种年少时的打击与经历,让她这样一个女孩不仅进入警校,还以优异成绩进入公安系统,并最终回到了林然被拐走的城市,并成为这座城市打拐办公室的主任。
这样的故事逻辑虽然未必经得起推敲,却是一个能让人接受与认可的动机。
在经历了多起突发事件并解救了无数被拐妇女和儿童后,邓妍这位年轻打拐办公室主任,迎来了与20多年未曾被抓获的“瘸哥”大对决,也可以想到的以完胜之姿成为战胜了无数孩子与妇女心中的大魔头甚至是梦魇。
当吴斌说出“瘸哥”只是一个代号时,当吴斌说出上一任“瘸哥”才知道林然被卖去哪里时,我本以为这将会是有着遗憾之美的合格美学作品。
可当邓妍研究出“老歪”肚中字条是两个“二简字”时,当一纸全国协查发布后邓妍成功找到了二十几年无法被找到的林然时,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当下电视剧永远无法绕开的道理。
面对上映与开播的压力,面对巨大拍摄成本与投资可能荡然无存的压力,或许任何一部电视剧都无法绕开大团圆与大美满的结局困局。
所有出场或涉及到的坏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无论这些坏人逃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终将会被缉拿归案。
所有正面角色必将会有一个善始善终的结局,无论这种结局只是美好的愿望,又或是只存在于想象之中,都无法“容忍”所谓的留白之美。
关于《利剑·玫瑰》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花煜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