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8日晚,电影《东极岛》在我区举行了“跟着电影去旅行· 让全世界知道普陀”主题活动。导演管虎、费振翔,出品人及总制片人梁静,演员朱一龙、吴磊、倪妮等齐聚普陀,通过云连线与北京场的观众交流,与全国888家影院的观众一起,共同见证这场“重返历史现场”的感动。
电影主创团队与现场观众见面并交流。记者 诸葛晓明 摄
8月8日晚,电影《东极岛》在我区举行了“跟着电影去旅行· 让全世界知道普陀”主题活动。导演管虎、费振翔,出品人及总制片人梁静,演员朱一龙、吴磊、倪妮等齐聚普陀,通过云连线与北京场的观众交流,与全国888家影院的观众一起,共同见证这场“重返历史现场”的感动。
(一)
巨轮沉没的轰鸣震碎海面,巨大的虹吸漩涡卷着残骸疯狂旋转,日本侵略者的枪炮下,跳海求生的英军战俘在血浪中沉浮……
8月8日晚,众多影迷走进影院观看《东极岛》,这部取材于83年前中国渔民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真实事件的作品,让不少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屡屡热泪盈眶。有为渔民们在惊涛骇浪中救人的血性而感染,也有人为“中国人字典里从没有见死不救”的担当而动容。
“我在浙江生活很长时间,但这是第一次知道东极曾发生过这样一场残忍的海上屠杀和震撼的国际营救。”浙江海洋大学孟加拉国留学生方舟说:“中国人总是默默无闻地干着惊天动地的事情,我非常敬佩你们,这部电影值得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看到!”在中国生活的一位外籍英语教师则说:“我每天都认识很热情的中国人,这部电影让我找到了这种温暖的源头。”
(二)
电影《东极岛》历时6年筹备,经过7个月拍摄完成。拍摄期间,剧组曾赴东极庙子湖岛、青浜岛实地取景。在电影主创们的分享里,满是对渔民先辈的敬畏与沉甸甸的使命感。“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全世界知道真相,也让沉默的善良发出震耳欲聋的回响。”管虎说。
影片中蕴藏着赓续传统文化的细腻匠心。费振翔回忆说,掌握传统木船制造技艺的匠人屈指可数,剧组经过多方寻访,最终找到非遗传承人与多位民间手艺人,在他们的指导下成功打造出十余艘能够实际航行的传统渔船。
除了渔船,电影《东极岛》中还藏着很多舟山的“文化密码”。为了能让自己饰演的角色更贴近渔民,朱一龙特意在动作中加入了祭海的细节——捕到鱼后将第一口丢回大海。“那是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古老传统。”朱一龙说。
片中,吴磊饰演的阿荡初见战俘船时的震撼眼神令人难忘。“1:1还原的船舱里坐着300名群演,那个场景带来的冲击感让表演变得更加真实。”吴磊说,“83年前的渔民先辈的壮举,今天终于被世界看见。”
倪妮对送葬戏份印象深刻。她饰演的阿花在送别吴老大时,既表现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也传递出抗争的决心。“这场戏让我深刻体会到那个年代普通人的情感。”倪妮说。
(三)
活动现场,历史与现实产生了深刻共鸣。救援渔民后代吴布伟、吴小飞、李辉、胡亦芳、梁银娣等观影后难忍激动之情,看着银幕上与祖辈故事重叠的场景,“仿佛穿越时空见到了先辈的风采。”他们感谢主创让这段鲜为人知的壮举被全世界看见。
英军战俘后代丹尼斯·维尼的发言也让全场动容。她哽咽地代表被拯救的384个家庭致谢,“若没有中国渔民,这些家庭将永远背负灰暗的记忆,这是跨越国界的善意与勇气的见证,等电影在英国上映时,我一定会带着家人朋友去看,这样的壮举,值得被全世界看见。”
东极渔民后代王裕斌和杨小平,近日在海中合力救起了两名失足落海的游客,用行动诠释了“海上有难,必救”的渔家传统,也成为电影《东极岛》最好的注脚。他们受邀上台时说:“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敢豁出命去救人,就像电影里阿花说的,‘那一刻也没多想,但都是条命,还是应该互相帮着些’。‘有难必救’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担当。”
来源:普陀区融媒体中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