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有争议,是因为它面临一个先天的挑战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2 07:28 3

摘要:《东极岛》刚放完,朋友圈就炸锅:有人哭到缺氧,有人骂它把真人真事拍成了爽片。

《东极岛》刚放完,朋友圈就炸锅:有人哭到缺氧,有人骂它把真人真事拍成了爽片。

一句话——它把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里那群戴斗笠的渔民,换成了会潜水、能打、还谈恋爱的“海盗兄弟”,观众立马分成两派:这到底是致敬,还是魔改?

中段

先说最扎心的点:真实事件里,中国渔民就是靠一条小破船,冒死把英国战俘从日军枪口下拉回来。

没有神功,没有光环,只有“见死不救,天打雷劈”的祖训。

可电影得让故事好看,于是凭空来了阿赑、阿荡、阿花,一水儿的“超纲”人设。

导演怕圆不回来,干脆给他们安了个“海上捡来的孤儿”身份,行吧,血统自由,技能满点。

尴尬的是,岛上263个真人,镜头里却像群演。

他们戴着斗笠,连正脸都没给几个,反而让五个外来者扛完了所有高光。

最离谱的是,阿荡一个人成了“大义派”,其他村民全缩成“自保派”,仿佛当年救人全靠这位孤胆英雄。

观众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历史不是集体觉醒,是主角开挂?

可电影也狡猾。

它知道光靠煽情会翻车,于是把纽曼的头砍了,把阿荡写死,把阿赑和阿花拆散,刀刀往心口扎。

观众刚想骂“狗血”,又被一句“生而为人,应该互相帮着点”噎住。

这话从老年阿花嘴里说出来,像给整部电影按了重置键:原来前面所有夸张,都是为了最后这句大白话。

结尾

说到底,《东极岛》的争议不是拍得好不好,而是“能不能这么拍”。

它把真人真事装进商业片的模子,一边怕太假,一边又怕太闷,结果两头不靠。

可换个角度想,要不是这几个虚构人物,多少人压根不知道里斯本丸?

电影没给出答案,只留了一道选择题:要绝对真实,还是让更多人先看见?

来源:太阳花一点号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