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宜修,作为皇后却始终活在焦虑里,甚至不惜用各种阴狠手段打压其他妃嫔,哪怕知道只要熬到皇上驾崩就能名正言顺当太后,也没耐心等下去。
宜修身为皇后,没有子嗣,按理说就算甄嬛的儿子登上了皇位,她也是太后。
只不过是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的区别罢了,这是因为什么呢?
为什么死也要弄死甄嬛,自己没有儿子,也只不过是拿别人的皇子才能当太后,最后斗得自己如此凄惨的下场,为何?
原因竟然是:
宜修,作为皇后却始终活在焦虑里,甚至不惜用各种阴狠手段打压其他妃嫔,哪怕知道只要熬到皇上驾崩就能名正言顺当太后,也没耐心等下去。
这背后的原因,藏着她一辈子的执念和恐惧。
先说说她为什么不等皇上驾崩直接当太后。
表面看,皇后是后宫之主,就算皇上驾崩,新帝登基后按规矩要尊她为母后皇太后,亲生母亲为圣母皇太后,她的地位按理说稳如泰山。
但宜修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按理说”的前提,是她得能熬到那一天,而且新帝得是她能掌控的人。
宜修最大的软肋是没自己的亲生儿子。
她早年生过一个皇子,却早夭了,这成了她一辈子的痛。之后她再也没怀上,只能靠打压别人的孩子来维持自己的地位。皇上心里其实早就对她有所防备,尤其是在纯元皇后的死因被慢慢揭开后,皇上对她只剩利用和忌惮。
如果她安分守己等皇上驾崩,新帝一旦不是她能拿捏的人,比如甄嬛的儿子,那她这个“母后皇太后”就成了空架子。更要命的是,以甄嬛的聪明和对她的恨,一旦掌权,绝不会让她安安稳稳当太后,必然会翻旧账,到时候她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而且宜修的性格本就偏执,她见不得别人好,尤其是那些可能威胁到她地位的妃嫔。
她一辈子都在争,争皇后的位置,争皇上的关注,争后宫的掌控权,这种争强好胜已经成了本能。让她眼睁睁看着甄嬛一步步爬上来,看着甄嬛的孩子越来越受重视,她根本忍不了。
对她来说,等皇上驾崩太被动了,只有主动出击,除掉所有威胁,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可她越是急着动手,就越容易露出破绽,最终把自己逼上绝路。
再说说宜修为什么这么恨甄嬛。这恨意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层层叠加的。
第一层恨,是因为甄嬛像纯元皇后。纯元是宜修的姐姐,也是她心里的一根刺。当年宜修作为侧福晋,本以为能稳稳当皇后,结果纯元一出现,抢走了皇上的爱,也抢走了本该属于她的后位。皇上对纯元的念念不忘,成了宜修一辈子的阴影。
而甄嬛刚入宫时,因为眉眼像纯元,一下子得到了皇上的宠爱,这在宜修看来,甄嬛就是另一个“纯元”,是来抢她东西的,自然从一开始就对甄嬛充满敌意。
第二层恨,是因为甄嬛威胁到了她的地位。甄嬛不仅受宠,还很有智慧,不像其他妃嫔那样容易拿捏。她很快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主,一路升到贵妃,甚至能和宜修分庭抗礼。更让宜修忌惮的是,甄嬛能生孩子,而且生的还是皇子。
宜修自己没儿子,最怕的就是有其他妃嫔的儿子登上皇位,那样她的皇后之位就岌岌可危。甄嬛的存在,尤其是她的孩子,直接戳中了宜修的痛处,让她不得不把甄嬛当成最大的敌人。
第三层恨,是因为甄嬛让她感受到了彻底的失败。宜修一辈子都在算计,以为自己能掌控一切,可甄嬛一次次从她的算计中脱身,甚至反过来让她吃瘪。
比如甄嬛离宫后又以熹贵妃的身份回宫,势力比以前更强,这对宜修来说是极大的羞辱。尤其是在皇上晚年,甄嬛逐渐掌握了后宫的实权,宜修的权力被一点点架空,这种失控感让她对甄嬛的恨意达到了顶点。她恨甄嬛的聪明,恨甄嬛的好运,更恨甄嬛让她看清了自己一辈子的算计最终都是徒劳。
说到底,宜修的所有行为都源于她的不安全感。她出身庶女,一辈子都在证明自己,可没儿子、皇上的冷落、对纯元的嫉妒,让她始终活在恐惧里。
她恨甄嬛,其实也是在恨那个永远得不到皇上真心、永远无法掌控命运的自己。
而她不等皇上驾崩就急着动手,不过是想用极端的方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可惜这稻草最终也没能救她,反而让她落得个被囚禁深宫、孤独终老的下场。她的悲剧,说到底是性格和执念造成的,就算真让她熬到了当太后,以她的性格,恐怕也坐不稳那个位置!
来源:张閱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