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东极岛》引争论,教员八十多年前就为此类作品定性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1 18:25 3

摘要:其实,八十多年前即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即为此类作品定了性,那就是文艺工作者应深入工农兵群众,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这是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

管虎的电影《东极岛》票房扑街,其妻在路演时崩溃大哭,网上还引起了争议。

不管扑街也好,大哭也好,亏损严重也好,结果就是观众不买账。而争议也很好,是大众自我教育的过程,更好反思自己的立场。

毛主席与出席文艺座谈会的代表合影

其实,八十多年前即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即为此类作品定了性,那就是文艺工作者应深入工农兵群众,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这是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

毛主席指出了如何让文艺为群众服务的具体方法,那么,结合电影《东极岛》看它输在哪里。

首先是立场问题。文艺工作者应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这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足点。《东极岛》如同站在上帝视角,把历史上东极岛渔民自发朴素的救落水英军的义举,变成在三个外来户煽情下的复仇之举,是高光的具有西方文明绅士风度的英国人启动了愚昧渔民的民智,是英军帮助中国打鬼子的报恩行动,这就颠覆了中国渔民的人性光辉,也篡改了历史。

其次是态度问题。对于三种人的态度,分别是敌人、同盟者、自己人。对于外敌入侵,从英国人发动的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的义和团再到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放弃抵抗,这是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还用外国人启迪民智吗?不错,二战时英国是中国的同盟国,但改变不了英国是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牺牲中国利益的推手,改变不了英国面对法西斯一味妥协退让从而导致开始的一触即溃甚至不战而降的事实,也改变不了封锁滇缅公路这一国际通道助纣为虐的不堪往事。只是在法西斯的一再进逼下,退无可退才奋起抗击。《东极岛》中的英军就是殖民香港的驻岛部队放弃抵抗投降被俘的,他们帮中国人打鬼子了吗?

第三是服务对象问题。文艺工作者的作品应该为人民服务,歌颂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而《东极登》除了把高光给了英国战俘,重点就是渲染了三个外来户阿赑、阿荡、阿花三人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把真正救助英军的渔民当成了陪衬。尤其是借助阿花一声吼,改变祖宗不许女人出海的约束,率领渔家妇女出海,又有意迎合女权,向当今风靡世界、席卷中国的女拳献媚。

里斯本丸沉没

第四是工作方法问题。文艺工作者应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去关注社会,分析问题,而不是用历史虚无主义去解构历史。《东极岛》是以“里斯本丸”事件为背景,史实是1942年10月日本将1800多名英联邦战俘,用里斯本丸号货轮运往日本途中被美军潜艇击中后,日军拒绝救援并屠杀战俘,中国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了384名战俘。可影片却增加了许多日军欺压岛上渔民的画面,这才是真正的拉仇恨。还有被救英军集体向渔民敬礼,而事实是第二天日军上岛搜捕,抓走381人,仅有伊‬文思等3位英军被当地渔民藏匿后得以逃生。另外,阿花衣着暴露,还有和阿赑打情骂悄的亲密戏,都和当时环境不符。

所以,《东极岛》以个人英雄叙事,把舟山渔民自觉自发的“海上有难必救”的义举,改成在日军压迫和屠村威胁下在英军中尉启蒙下才觉醒反抗救人,变成阿赑弟弟惨死后的个人快意复仇,削弱了中国人刻在骨子里勇敢善良与坚毅,也使中国渔民超越国界的人性光辉暗淡,同时也虚构了历史。

至于网上把导演既往底裤趴开、说其夹带私货,那就见仁见智了。归根结底,《东极岛》没有体现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鲜明特征,没有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扑街也就不足为奇了。

来源:史海听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