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干大盘!南京照相馆狂揽20亿票房,东极岛恐遭滑铁卢,阵容可惜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0 01:47 2

摘要: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呈现罕见割裂。《南京照相馆》以突破20亿元的票房成为现象级作品,其低调宣发策略与沉重历史主题形成鲜明反差。片方未发布常规破亿海报,官方声明强调:“票房数字不是庆祝理由,而是历史教育的警钟”。该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聚焦吉祥照相

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呈现罕见割裂。《南京照相馆》以突破20亿元的票房成为现象级作品,其低调宣发策略与沉重历史主题形成鲜明反差。片方未发布常规破亿海报,官方声明强调:“票房数字不是庆祝理由,而是历史教育的警钟”。该片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聚焦吉祥照相馆内普通市民冒死保存日军屠城证据的真实事件。影片核心场景中,市民们从被动求生到主动守护历史证据的心理转变,通过长达8分钟的无声镜头呈现——胶卷浸泡在显影液中的特写,与窗外屠杀的血色光影交叠,构成对历史证据双重显影的隐喻。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东极岛》的市场困境。这部改编自1942年舟山渔民营救英军战俘事件的影片,尽管集结朱一龙、倪妮等一线演员,目前票房仅达3.7亿元。片中最为震撼的“暗夜营救”段落,渔民划着舢板突破日军封锁线时,镜头以30度俯角捕捉海面漂浮的盟军制服与渔船阴影交错,暗示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在战争缝隙中的顽强存续。但精良制作未能转化为票房动能,猫眼研究院数据显示其排片率已从首日的28%跌至不足12%。

《南京照相馆》的史学顾问团队披露了关键创作依据:影片中出现的47张屠杀证据照片,均基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罗森报告”影像档案复刻。1938年初,德国外交官罗森向柏林提交的16毫米胶片,成为东京审判中指控日军暴行的关键物证。影片通过虚构人物——照相馆学徒李振邦(原型为多位幸存者)的视角,还原了当时市民如何用明矾溶液处理底片防止霉变的专业技术细节。这种微观史学的叙事策略,使宏大历史获得具象载体。

《东极岛》则依托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解密的“里斯本丸号事件”档案。史料记载:1942年10月2日,日军“里斯本丸”运输船被美军鱼雷击中后,东极渔民驾驶小钓船救出384名英军战俘。影片用17分钟长镜头再现渔船穿越风暴的场面,其中老渔民王海明(吴磊饰)用麻绳将伤员捆在背上搏击海浪的镜头,复现了幸存战俘詹姆斯回忆录《死亡航程》中的场景。然而,历史真实未能有效传递——灯塔专业版调研显示,62%观众误认为该片是虚构故事。

档期选择成为关键变量。《南京照相馆》上映时值“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中宣部“勿忘国耻”主题宣传助推观影热潮。拓普数据指出,该片35岁以上观众占比达41.7%,创战争片历史新高。而《东极岛》遭遇同档期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强势截击,后者凭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水墨画风逆袭,单日票房从8月5日起持续反超。值得注意的是,战争片受众出现代际断层:猫眼调研显示《东极岛》18-24岁观众占比仅29%,远低于行业平均的45%。

演员效用也呈现戏剧性反差。朱一龙在《东极岛》中饰演的渔村教师虽获专业认可(豆瓣演技评分8.9),但未能带动增量观众。业内分析师指出:“顶流明星在严肃历史题材中存在形象解构风险——当粉丝带着偶像期待进入影院,战争残酷性反而造成认知失调。”相比之下,《南京照相馆》启用全实力派阵容规避了此风险。

当《浪浪山小妖怪》以9.3分登顶豆瓣动画榜时,两部战争片正面临不同维度的争议:《南京照相馆》的票房奇迹被部分学者质疑“用民族伤痕换取商业成功”,而《东极岛》的遇冷则折射历史记忆传承的结构性断层。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卫国的观点引发网络论战:“电影院不是历史课堂,观众用脚投票的本质是艺术感染力竞赛。”然而豆瓣高赞评论反驳:“当东极岛渔民跳海救人的镜头前闪过‘本片投资2.8亿’的贴片广告时,历史敬畏感已被资本解构。”

这场暑期档的冰火考验,最终将问题抛给整个行业:当我们将民族苦难转化为银幕奇观时,是否正在建立新的记忆壁垒?那些未被市场选择的历史,又该如何对抗时间的侵蚀?答案或许比票房数字更为沉重。

① 中国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票房统计(2025.8.9)

②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大屠杀影像证据研究》

③ 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档案编号:PRO/ADM 199/158

④ 猫眼研究院《2025暑期档观众结构白皮书》

来源:芊慧影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