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习歌唱艺术需要有天赋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09 23:20 2

摘要:据说在西方有这么一句话:“没有贵族,就没有艺术”。而我也从小就常听人家说:“艺术是有钱人才能学的”。很显然人们都把“有钱”当成了学艺术的前提条件,因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前提条件和必然条件还不是一回事。有些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你可以买到一个房子,

酷狗音乐:心密码 赵迎

据说在西方有这么一句话:“没有贵族,就没有艺术”。而我也从小就常听人家说:“艺术是有钱人才能学的”。很显然人们都把“有钱”当成了学艺术的前提条件,因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前提条件和必然条件还不是一回事。有些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你可以买到一个房子,但买不到一个家;你可以买到一个钟表,但买不了时间;你可以买到一张床,但买不了睡眠;你可以用钱买保险,但买不到平安。这是我们所有人所面临的问题。同样的,人们可以用钱购买艺术课程,但买不来艺术天赋。

天赋这个东西究竟该如何理解呢?我的比喻是,天赋就像一块籽料,籽料即是在河中天然形成的卵石形玉料,外有籽皮。艺术指导和艺术学子之间的关系就像石头和籽料的关系,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的籽料稍微磨一磨就能磨出来,有的籽料用心磨一磨就能磨出来,而那些不管怎么磨也磨不出来的,只能说不是这块料。

从歌唱艺术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天赋大体可以总结为嗓音条件、音乐感觉和悟性这三个方面。我想根据声音的四种物理属性——高低、音色、长短、强弱来概述前两个方面。

对于嗓音条件的诠释,喉科专家通过声带检查得出的结论是:声带的厚薄和长短决定了声音的高低——正如橡皮筋一样,拉升得越长越紧,弹拨时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除了音区上的高、中、低以外,还有就是音色,音色就是声音的特征和色彩,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结构的不同,发出的音色也不同。同一首歌,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来是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歌手演唱出来是不同的声音。尽管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来达到不同的音区,好比让男声反串女声,让女声扮演童声,但是能够声处自己唱得舒服的音区是一种自然之美,不用担心别人会无端指责你这样不对,那样也不对。

对于音乐感觉而言,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音准感和节奏感。人们习惯用“五音不全”来表示自己唱歌不着调。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点:绝大部分人是因为缺乏后天的音乐环境熏陶造成的。有的人在娘胎里就开始听歌了,而有的人是长大以后去KTV唱歌发现身边的人唱得比自己好,才开始去尝试音乐熏陶和培训,正所谓“输在了音乐的起跑线”。而有一部分人是掌控不好自己的情绪而导致的:性子急的人声音紧,音容易偏高;而性子懒的人声音垮,音容易偏低。还有极少数人是因为患有先天性的失歌症而导致的:失歌症是被医学认定的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对音的振动频率(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感知障碍而产生的。正如人跟人说话七分是表情,三分是内容,表情不对,内容就会变味。语调可以影响句子的意思和说话者的本意,但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辨别语调,而只能依靠情景或肢体语言识别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因为听不准,所以唱不准。

如果说音准感是音乐的血液,那么节奏感就是音乐的脉搏。万事万物的生存都有其脉搏,动物有其脉搏,植物有其脉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脉搏,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状态之下脉象也不一样。于是脉搏就成了一个人在这世上活着的基本体征。就像脉搏一样,节奏感也具有速度和力度两大要点,如果说脉搏的强弱和快慢取决于心脏的泵血功能,那么节奏感则取决于心灵的感知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悟性”。

"悟"字乃由"心"字加"吾"字组成,《孟子·告子章句上》当中有言: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意思就是说"心"的职务在于思考,思考才能获得领悟,不去思考便不能获得。由此看来,悟性乃是思考者与独创者的本能,往往表现在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涵、生命价值等问题上的顿然领会或灵光一现。正如《巴利三藏·法句经》当中所记载的释迦牟尼的表述那样:即使愚人尽其一生亲近智者,亦不能知见真理,如勺子不知汤的味道。聪慧的人虽只与智者相处片刻,却能迅速地知见真理,如舌头能知汤的味道。

以上阐述的都是天赋,而不是技术,技术是关于后天如何去学习和训练的问题,而天赋则是与生俱来的现实。“现实”是无法通过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意志就能控制或者改变的,但“问题”却能够通过办法和努力而得以解决。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去明白“现实”和“问题”之间的区别,才能避免太多的无用之功,否则无异于自寻烦恼。

说道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同样是人,在悟性上却为何有如此差异?这个问题就像同样是在一片阳光还有用心栽培与爱护之下,为何树苗的长势各不相同?‪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很多人的任务不是去寻找爱和阳光,而是需要去发现并清除他们给自身构筑的一切阻挡爱和阳光的屏障。

跟大人们相比而言,往往孩子们还有那些心地纯真的人更容易“灵光一现”,说明灵感的充盈源于对生活充满新鲜和信心,灵感的枯竭则源于长时间对生活感到失落和痛苦,而为了减轻这些失落和痛苦,继而让自己学会习惯、变得麻木,天长日久,心灵就固化成了“石头”。其实,人们感受到的失落和痛苦也是信使,用心思考和倾听它们带来的信息,同样是一种领悟。

鹅卵石滩会长草吗?纵使它历经千年,错不在春天,而在于自己那颗变得像石头一样硬的心。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像牧场的泥土一样柔软,你将会看到多少花草从那土壤中长出,然后春天就来了。‪(文/赵迎)

来源:音乐之旅专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