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电影和我之前看的《南京照相馆》一样,开场就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但不同的是,《东极岛》并没有停留在那种沉重的氛围中,而是用一种更坚定、更有力的方式,一步步把观众的情绪带向高潮。
昨天看完《东极岛》,说实话,我还没从电影院出来,眼泪就已经干了,但胸中那股气,还在翻腾。
这部电影和我之前看的《南京照相馆》一样,开场就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但不同的是,《东极岛》并没有停留在那种沉重的氛围中,而是用一种更坚定、更有力的方式,一步步把观众的情绪带向高潮。
到了最后,真的忍不住会哭,但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一种情绪的释放,一种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找到了出口。
若抛开网上一些对导演管护的“争议”问题,单单以电影质量的角度去待这部电影;
那同样是抗战题材,同样是讲普通百姓在战争中的抗争,《东极岛》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先说一句,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电影,建议你先别刷太多剧透;但如果你想了解这部电影到底值不值得看,我愿意用这篇文章给你讲清楚。
从演员阵容到故事脉络,再到大场面的调度和情感的层层推进,这部电影确实称得上是今年国产战争片里的一匹黑马。
朱一龙这次饰演的男主,是一个带有“野性”的角色。他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从海上回来、被村民当作「海盗后代」的人。
一开始,他面对日本人时也选择了忍让,也跪下了,也沉默了。
但当亲人被杀、尊严被践踏之后,他爆发了,而且是那种让人脊背发凉的爆发。
我记得电影里有一场戏,是他一个人摸进日本兵的哨所,只身干掉了四个敌人,出来的时候身上全是血,脸上全是怒气。
那一幕真的让人震撼。
不是因为动作有多炫酷,而是因为他眼中那种“以命换命”的决绝,那种“你不给我活路,我就跟你拼命”的狠劲,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这种角色,不是靠台词撑起来的,而是靠演员的表演、靠剧情的铺垫、靠人物内心的转变一点点堆出来的。
朱一龙把这种“血性”演得很真实,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演痕迹,反而像是他本身就带着那种狠劲。
而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不只是这个角色,还有整个故事的情绪节奏。
导演管虎在这部电影里,没有用太多花哨的镜头,而是用情绪来推动剧情,用角色的转变来引导观众的情绪。
比如杨皓宇饰演的保长,一开始是个“劝忍派”,面对朱一龙的愤怒和冲动,他只是劝他“再忍一忍”。
哪怕被扇耳光,哪怕被一次次质问:“你还能忍?”他还是忍了。因为他知道,面对枪口,忍才是活命的办法。
但后来,当他亲眼看到日本兵对着送葬的村民开枪,当他看到自己的同胞一个个倒下,他终于忍不下去了。
那场在山坡上,他对着日本兵怒吼,质问他们有没有父母的戏,是我整部电影里印象最深的一段。
不是因为他骂得多狠,而是因为他从沉默到爆发的过程太真实了;他不是突然就成了英雄,而是被现实一步步逼到了必须反抗的境地。
这种转变,比任何“一上来就英勇无畏”的角色都要真实,也更容易让人共鸣。
电影里有很多这样的情绪点,比如朱一龙面对弟弟的死时的那种愤怒,那种压抑到极致的爆发,真的能从银幕里传出来。
这种情绪的层层递进,让观众的情绪也跟着被调动起来,从压抑到愤怒,再到最后的释放,整个过程非常流畅,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当然,这部电影最值得称道的,还有它的大场面拍摄。
尤其是最后二十分钟,当里斯本丸号即将沉没,东极岛的渔民们开着几十艘渔船冲进海里救人的时候,那种画面感真的让人震撼。
远处是日本军舰,中间是即将沉没的敌船,近处是一群没有受过任何训练的渔民,他们喊着号子,义无反顾地冲过去。
那一刻,我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这才是真正的“加勒比海盗”,这才是真正的“海上英雄”。不是靠特效堆出来的,而是靠一群普通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做了一件最伟大的事
特别是当倪妮在船上高喊“撒大网,捞大鱼”的时候,那种气势,真的让人热血沸腾。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在生死面前,他们选择救人,不是因为他们不怕死,而是因为他们知道,人命比什么都重要。
电影最后的沉船镜头也非常震撼,那种巨大的漩涡、断裂的船体、落水的士兵,都被拍得非常真实。
这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这场灾难的严重性,也更能体会到那些渔民的勇气和决心。
整部电影看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部真正讲“人”的战争片。
不是讲胜利,不是讲英雄主义,而是讲一群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如何做出选择,如何面对生死,如何在绝望中找到希望。
有人说,战争片的核心是“人性”。
但我觉得,《东极岛》更进一步,它讲的是“血性”和“善性”的结合。
血性,是面对压迫时的反抗,是面对死亡时的不怕;
而善性,则是在自己都活不下去的时候,还愿意去救别人,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文明的信仰。
这种结合,在这部电影里被表达得非常清晰。它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强行升华,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角色、一桩桩真实的事件,把这种精神自然而然地传递给了观众。
可能有人会说,这部电影太情绪化了,节奏有点慢,或者某些情节有些夸张;但我认为,它恰恰是用最朴素的方式,讲了一个最真实的故事。
而且这个故事,是发生在真实历史中的。东极岛的渔民,确实曾经在1942年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从沉没的里斯本丸号上救下了384名英国战俘。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民间外交往事,也是一段很少被影视作品还原的历史。
这部电影的意义,不只是让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更是让我们记住,那些在历史中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才是真正撑起民族脊梁的人。
所以,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去看这部《东极岛》,我建议你去看。
不是因为它有大场面,也不是因为它有明星阵容,而是因为它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讲了一群普通人如何在战争中坚守良知、勇敢抗争的故事。
这部电影,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它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但它是一部有力量的电影,是一部能让人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的电影。
如果你愿意,不妨走进影院,亲自感受一下,那种来自“血性”与“善性”的冲击。
来源:佛尘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