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贾冰穿着校服蹲在操场边啃辣条那段,背佝偻着像只老猫,说话刻意掐出少年音,可眼神里那股 “看透职场套路” 的疲惫劲儿藏不住,这种反差感一下就立住了。
《奇遇》刚刚看完,讲真,这片子的口碑割裂得像被掰开的西瓜,红瓤甜得人眯眼,白瓤涩得人皱眉。
作为首日场观众,我得说句实在话:它不算烂片,但离佳作还差口气,就像杯加了半糖的冰可乐,有人觉得解渴,有人嫌气太足。
先说好的:这些地方,确实能让人乐出声
最惊喜的是贾冰和王皓的 “互换演技”。
贾冰演的 43 岁职场 “老油条” 黄遇奇,和王皓演的 18 岁叛逆少年黄遇奇,灵魂互换这设定虽然不新鲜,但俩人接戏接得是真稳。
贾冰穿着校服蹲在操场边啃辣条那段,背佝偻着像只老猫,说话刻意掐出少年音,可眼神里那股 “看透职场套路” 的疲惫劲儿藏不住,这种反差感一下就立住了。
王皓更绝坐在办公室里,手指敲键盘还带着少年人那种 “啪嗒啪嗒” 的毛躁劲儿,可皱眉琢磨报表时,又透出点中年人特有的 “算了就这样吧” 的无奈,
这场景,谁没在上班摸鱼时经历过?还有黄遇奇用中年身体回学校,被教导主任训话时脱口而出 “您这发型该焗油了,比我姥爷的还白”,少年人的直白撞上成年人的客套,那化学反应绝了。
怀旧细节埋得挺巧。电影里藏了不少千禧年 “密码”:黄遇奇抽屉里的 MP3 循环着《七里香》,床头贴着周杰伦海报,连电脑开机都是 Windows XP 的经典 “极光” 桌面。
配角也没打酱油。马旭东演的 “校霸” 李盼盼,看着染着绿毛挺横,实则是个怕妈妈查岗的怂包,被林小星(其实是黄遇奇)怼 “你上次抄我作业还没还呢”,那瞬间的错愕又憋屈,演得特真实。
小沈阳友情客串的台商更绝,出场五分钟,带着塑料普通话的傲娇,直接把全场笑喷。
再讲差的:这些硬伤,实在让人坐不住
最大的问题是剧情,像碗没搅开的疙瘩汤,稠的稠稀的稀。
灵魂互换后,按说该有 “身份错位” 的冲突吧?结果黄遇奇用少年身体在学校搞了场恶作剧就没了下文,林小星用中年身体帮公司谈成个小单子就万事大吉,俩人跟过家家似的就换回来了。
老梗堆砌得像座小山。杀马特造型、校园广播点歌、“我是你爸爸” 这种十年前的段子,电影里一抓一大把。
节奏更是忽快忽慢。前半段恨不得三分钟一个包袱,密集到让人喘不过气;后半段突然开始煽情,黄遇奇对着夕阳感慨 “年轻时总觉得日子还长,老了才知道错过就没了”,
这话本身没问题,但前面一点铺垫没有,刚笑完突然被按头感动,就像吃着火锅突然塞你块奶油蛋糕,膈应得慌。
特效也有点敷衍。灵魂互换的瞬间,用的是 “电光一闪 + 身体冒烟” 的老套路,虽然走的是无厘头风格,但和同档期《东极岛》的水下特效比,确实显得糙了点。
散场后刷票房数据,《奇遇》首日 1656 万,排在同期第四。这数不算惨,但绝对不亮眼 —— 要知道贾冰上一部《末路狂花钱》首日就破了 3000 万,差了快一半。
为啥会这样?我觉得和口碑分裂脱不了关系。排片率 7.7% 不算低,但上座率刚过 10%,很多人是冲贾冰的喜剧招牌来的,看完觉得 “不值票钱”,自然不会喊朋友二刷。
不过好在三四线城市预售占比有 45%,说明贾冰的国民度还在,要是后面能靠 “接地气” 的笑点稳住下沉市场,说不定能往上冲一冲。
至于预测的 1.43 亿,说实在的,有点悬。现在暑期档太卷了:《东极岛》靠水下特效吸睛,《南京照相馆》凭情怀霸榜,《浪浪山小妖怪》预测票房都摸到 13 亿了。
《奇遇》夹在中间,既没有绝对的口碑优势,也没有流量明星扛票房。要是后面能靠 “适合全家看” 的定位拉一波家庭观众,或许能摸到 2 亿门槛;
可要是差评继续发酵,估计就真的卡在 1.4 亿左右了 —— 毕竟贾冰前作《末路狂花钱》7.81 亿的票房摆在那,这成绩确实有点 “缩水”。
说到底,《奇遇》就像个想讨好所有人的新手厨师,既想让年轻人尝个鲜,又想让中年人忆个旧,结果两边都没做到极致。
如果你就想找个片子放松俩小时,它的笑点足够让你乐呵一阵;但要是你对剧情、创新有要求,那大概率会失望。
来源:沐娱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