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中年后,我便很少再踏入电影院了。即便偶尔前往,也多会选择喜剧片。原因很简单: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已然沉重,实在不愿再为一些沉重题材的电影徒增心理负担——那简直无异于花钱买罪受。
1
进入中年后,我便很少再踏入电影院了。即便偶尔前往,也多会选择喜剧片。原因很简单: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已然沉重,实在不愿再为一些沉重题材的电影徒增心理负担——那简直无异于花钱买罪受。
然而,最近许多朋友极力向我推荐《南京照相馆》。起初我本能地抵触,因为稍作了解便知,这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此前我曾看过同题材的《南京!南京!》,观感极差。作为一名历史写作者,我始终难以认同导演刻意挖掘侵略者“人性”的叙事方式,即通过虚构一个尚存良知的“善良日本兵”,去淡化那无限接近百分之百的集体罪恶,最终将主题无原则地升华至“反战”与“人类和平”的高度——这种处理,不仅模糊了历史真相,更在无形中稀释了罪责的重量。
但我还是选择去看了,事实证明,《南京照相馆》确实有所不同。
2
这部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以1937年冬的南京为背景,以估衣廊的一家“吉祥照相馆”为切入点。照相馆表面是为应付日军拍摄“太平盛世”的宣传照,暗房中却秘密保存着记录平民逃亡与日军暴行的真实底片。红灯闪烁的暗房,恰如战争笼罩下的血色,映照出小人物在绝境中的挣扎与坚守。
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展现了普通人在压迫下的隐忍与觉醒的血性;王传君诠释的汉奸翻译王广海,则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懦弱、投机与最终的可悲下场。日军暴行与虚假宣传形成尖锐对比——枪声与快门声交织,相机沦为篡改历史的工具。尤其在一场“摆拍照”中,日军为追求画面“和谐”,竟摔死啼哭的婴儿,还强迫母亲强颜欢笑,其虚伪与残暴令人发指。
日本摄影师伊藤秀夫初看温和,会怜悯流浪狗,甚至对阿昌称“朋友”,但很快便暴露本性:参与杀戮、欺骗利用中国人。他的转变彻底撕碎了“文明人必有良知”的幻想,印证了幸存者的控诉:“日本人从不把我们当人。”
而阿昌冒死藏匿底片、誓死保存真相的行为,不仅是对暴行的抵抗,更是对历史记忆的守护。影片通过这一细节,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以最血淋淋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仅是肉体的摧残,更是话语权与历史叙述权的被剥夺。
3
然而可悲的是,近年来,网络上时不时却出现这么一种声音,声称“落后不一定会挨打”,并拿非洲一些国家举例子,试图证明国际关系不再靠战争来解决问题了。
这显然是可笑的,因为这种观点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严重扭曲,更是对历史上因落后而遭受欺凌和屠杀的无数民族与国家的极大不尊重。
而十几年前,当我开始撰写《鬼脸历史课》中的中国近代史部分时,我的初衷便是想通过这本书阐明一个道理:落后真的会挨打;如果还没有挨打,那只是因为别人还不想打。
首先看鸦片战争。
19世纪初,英国作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领头羊,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帝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乾隆末年起,清朝便步入衰败之路。封建制度限制了新经济的发展,清政府用“四书”、“五经”等传统教育方式压制创新思想,国防废弛、军队涣散、武器落后,加之长期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面对这种情况,英国为了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选择了走私鸦片这一下流手段,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财政枯竭,社会风气败坏。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成为了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本质上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利用其先进的工业和军事技术,对封闭落后的中国的侵略行为。如果当时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不是如此全面落后,英国绝不敢轻易挑衅。
4
而之后的甲午战争就更是如此。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军国主义抬头,对中国和朝鲜虎视眈眈,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备战。
相比之下,尽管清政府意识到日本的威胁并试图加强海防,但由于内部的政治腐败,军事改革仅停留在表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混乱、编制落后、管理松散、士兵训练不足等问题。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介入并与清军开战。战争中,日军准备充分,战斗力强,清军却问题重重,一触即溃。战后,清朝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并支付巨额赔款。
我在《鬼脸历史课·图说中国近代史》中关于《马关条约》的签订场景,曾有如下描述:
日方的谈判代表是伊藤博文,他年轻的时候曾来过中国,对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李鸿章非常景仰。然而,形势比人强,此时的李鸿章却坐在自己的对面来签订城下之盟。
伊藤博文代表日本提出的要求很简洁,只有四个字:割地赔款。
李鸿章说,割地赔款没问题,但你们能不能少割点地或者少要点钱,我回去也好交差些,做买卖还能讨价还价呢,何况这是外交。
伊藤博文回答得很干脆:两国实力相当,外交就是力量;两国实力悬殊,力量就是外交。你现在有资格和我们讨价还价吗?你是不是还想让我们把你的来回路费都给报销了?
……
李鸿章知道,如果拒绝的话,慈禧那个老妖婆肯定会先把自己的老窝给端了,就说,条款我基本没什么意见,不过你们限定必须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是不是有点急了,希望能宽限一下,反正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
伊藤博文回答说:“还没咽下去,饿得厉害!”
5
回到《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南京百姓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下毫无反抗之力。他们的遭遇实际上是当时中国因落后而陷入苦难的一个缩影。
日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这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
当时的中国,在经济贫困、工业基础薄弱、军事装备简陋、制度腐朽以及国民素质参差不齐等多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这种全面的落后使得中国在面对日本侵略时显得尤为被动,无数家庭因此流离失所,亲人离散。
影片中的日本摄影师伊藤秀夫就像一面透镜,揭示了当时日本人对待中国人的真实心态:他们内心深处并未将中国人视为同类。
这一点在底层士兵身上或许不够明显,但在像伊藤这样出身于上层社会的人物身上则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那些文质彬彬却残忍无情的角色一样,这些人的兽性本质在于“不把人当人”,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实施暴行时毫无心理负担。
6
《南京照相馆》的一个重要优点在于,导演并没有试图在侵略者中寻找所谓的“人性闪光点”。过去的一些战争题材影片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它们在加害者身上挖掘所谓的“良知”,将个别行为放大并美化为“人性光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受害者的不公,并且变相地为加害者开脱了罪责。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那些试图美化侵华日军的宣传,尤其是在网络空间里活跃的“历史发明家”。例如,在1939年2月,当日本军队登陆海南岛时,他们曾给当地的孩子分发糖果并拍照留念,随后却无情地烧毁村庄,屠杀了村里的所有老少。令人震惊的是,现在有人只记得那片刻的“糖的甜味”,而大谈所谓“反思”。这种扭曲历史事实的言论比直接的武力攻击更加可怕,因为它通过混淆视听来淡化乃至抹杀曾经发生的残酷暴行。
7
综上可知,铭记历史绝对不能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让我们明白,当前的和平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无数代价与牺牲换来的,必须珍惜。
它让我们明白,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守护着我们。
作为受害者,中国有权利也有责任要求真正的反思来自加害方。铭记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确保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同时这也是对那些无辜遇难者及其家属应有的尊重与纪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和平与和解的目标。
用轻松笔法讲透百年屈辱史,让书本里的近代史活起来
百万畅销品牌,酷炫新型字体
《鬼脸历史课·图说中国近代史》
石不易 著
32开 平装
简体横排
978-7-101-17168-6
78.00元
来源: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