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定档仅两天,恶心一幕还是发生了!建议严查祖上三代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6 13:33 1

摘要:同样是反映侵华日军暴行的电影,《南京照相馆》票房口碑双赢,激起全民热血。

同样是反映侵华日军暴行的电影,《南京照相馆》票房口碑双赢,激起全民热血。

而另一部未映先爆的《731》,却一波三折——先是定档失约,再是遭180万封举报信“围攻”

央视刚刚力挺定档,热搜登顶,观众以为真相终于要上大银幕了。

可没想到,仅仅过去两天,恶心的一幕就上演了。

这都是哪来的魑魅魍魉?又是谁在害怕这部电影上映?

电影延期的三大原因

电影还没上映,就先被网暴了。

评论区充斥着“吓到小孩”、“血腥暴力”、“破坏中日友好”的话术,像是复制粘贴模板一般疯狂刷屏。

导演赵林山十年前的旧作品也被翻了出来,一通差评狂轰滥炸,目的只有一个:搞臭你,别上映。

更离谱的是,连网友在微博评论“勿忘国耻”的留言,都被批量删除。

这哪是对作品的讨论?这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信息绞杀”。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还记得《南京照相馆》刚上映那阵?

申奥导演被攻击得几乎“社死”:社交平台被爆破、电影评分区被水军围剿、还有人P他的遗像挂上黑白头像,骂他“借死人赚钱”。

有人质疑:“过去的事,几十年了,为什么还要反复拍?”

但我们心知肚明,这不是“过去的事”,而是有人不希望你“记得”。

还有《战狼2》——

吴京电影火遍全国时,被骂得最狠的一句话是:“吃爱国红利。”

他们从不去看吴京救灾捐款,只盯着他票房数字叫嚣。

再看看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用真实历史拍摄南京大屠杀场面,又被骂“物化女性”“暴力色情”。
但谁真正对中国女性施加过惨无人道的暴行?导演?还是侵华日军?

很多人不是在抵制“电影”,而是在试图“消除记忆”。

这不是阴谋论,而是明面上白纸黑字的外交操作。

据公开资料,日本外务省曾递交23条抗议要求,强烈建议《731》更名为“旧日军防疫部队”。

还发起“停止历史歪曲”请愿,居然有8.3万人签字。

更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是180万条举报中,有60%的IP来自东京。

这还只是表面现象。

731部队创始人石井四郎的孙子公开宣称“细菌战是中国人的编造”,把历史斩得一干二净。

别忘了,日本自己2017年还拍过一部叫《731部队》的纪录片,但你去看内容,通篇避重就轻,疯狂洗白。

说到底,他们最怕的不是我们拍电影,而是电影把过去的罪行拍给世界看。

除了外敌,还有“内部消化”。

《南京照相馆》先上映,成绩好到出圈,票房突破30亿应该没问题。

这种条件下,资本自然更倾向于它了

《731》一度因为“未取得龙标”而被多家影院“0排片”对待。

资本方退场,院线不支持,平台不宣传,连官微都停更了一个月。

跟同期上映的大片比,《731》像是被塞进了“冷宫”。

这是事实:你讲历史、讲沉痛、讲责任,就得忍受没人愿意为你打广告。

而娱乐至死的大环境,恰好成了“冷处理历史”的温床。

很多人都不知道,《731》为了拍摄,用了11年时间,改了243稿。

导演团队查阅了8000页史料,光是日军供述录像就看了423小时。

最难拍的“四方楼”,剧组1:1复刻;最难处理的“实验场景”,全都

改成了黑白,只保留心理冲击。

导演赵林山说:“我不是来拍电影的,我是来存档的。”

这不是“蹭热度”,这就是一个民族对记忆的最低坚持。

观众当然懂。

光是豆瓣“想看”人数,超过600万人。

哪怕没有路演、没有造势,这部片依然被选为“2025年最值得期待的华语电影”。

8月3日,央视新闻一锤定音:《731》已过审,定档9月18日。

人民日报、新华社同步转发。微博热搜瞬间飙升,全网点赞刷屏。

这一锤,不只是官方定档那么简单。

这是在告诉那些浑水摸鱼的人——

“你们搅局到此为止。”

这一选择的日期更是意味深长。

9月18日,全国将拉响防空警报;而影院里,将播出那些曾经被迫失声的证言。

86岁的细菌战幸存者王亦兵,在看片会上抚摸自己被冻伤的腿,哽咽说:

“我以为,我活不到那一天。”

有细节值得注意——

片中36种实验画面被处理成黑白,60%的画面删减,审查过程步步斟酌。

但赵林山还是坚持保留“人体实验”五个字。

他说:“我们不是来粉刷历史的。”

央视刚定档,一群账号集体上线。

他们说导演炒作、说剧组蹭国难热度、说“都是为了赚钱”。

甚至,还有导演收到匿名威胁电话,剧组在哈尔滨被“不明身份人员”跟拍干扰。

说是“网络攻击”,其实都快演变成“线下行动”。

更恐怖的是,这些人连历史都开始修正——

他们说拍这种电影是“制造仇恨”,说应该“和解包容”,跟日本右翼的那一套几乎一模一样。

有热心网友溯源发现,这些IP也大多来自东京。

于是,热评区有人说了一句扎心话:

“建议这些人别只查IP,干脆严查祖上三代。”

这时候,又有个“神助攻”蹦出来了——

上海交大教授曹树基,曾在2020年公开接受《新京报》采访,表示:

“没有证据证明日本人用华人做人体实验,都是后人建构出来的。”

他还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因此有失偏颇”。

这话一出,网友直接炸锅了:

“所以你是觉得日本输了,所以他们的罪不能算?”

甚至他煞有其事地说:“当年日军不可能用细菌战,那是两败俱伤。”

听听,这是一个教授该说的话吗?

一个中国人,否定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罪行,是为了什么?

网友怒斥:对这种人,不能只查学历,要严查立场。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删历史行动”,官方终于重拳出手。

人民日报开门见山:“历史不能忘记,更不能被歪曲。”

这不再是电影审查的问题,而是历史解释权的争夺战。

电影只是一块试金石,照出的是谁在说真话,谁在放冷箭。

而民间也没有退缩——

也许正如一位网友所说:

“真正该被抵制的,不是这部电影,而是那些希望我们遗忘的人。”

来源:小儛电影解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