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 月 6 日,TFBOYS 出道十二周年刚刷完热搜,易烊千玺就被曝出“剐蹭路人”视频:网传工作人员态度强硬、保镖围人,疑似“耍大牌”。
镜头一偏,车未伤人,流量先撞向真相。
8 月 6 日,TFBOYS 出道十二周年刚刷完热搜,易烊千玺就被曝出“剐蹭路人”视频:网传工作人员态度强硬、保镖围人,疑似“耍大牌”。
消息一出,舆论瞬间两极——一方骂“飘了”,一方质疑“又是断章取义”。
紧接着,工作室回应:对方实为蹲守狗仔,多次恶意拍摄并阻拦车辆,才导致冲突。
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但流量反噬来得比立秋还快。
视频里只有十几秒:车门半开,保镖伸手挡镜头,背景音嘈杂。
单凭这段画面,网友就定了性——“耍大牌”。
可完整监控随后放出,狗仔一路跟拍,手机几乎贴到车窗,司机两次鸣笛示意让路无效,剐蹭是狗仔主动靠近导致。现场路人证实,保镖并未动手,只是形成人墙,直到警察到场。
易烊千玺当天行程是彩排后连夜转场,路线临时更改,狗仔提前蹲守。
工作室报警后,警方认定对方阻碍公共秩序,出具警告。舆情却停不下来,“顶流”身份让任何动作都被放大。
过去五年,他因“考编”争议、演唱会“借运”谣言、泥塑创意被曲解,一次次陷入罗生门,每一次澄清都赶不上新话题的速度。
粉丝忙着甩监控、甩时间线,路人却只看到热搜词条里的“疑似耍大牌”。
在算法时代,真相和情绪赛跑,往往是情绪先到终点。
监控已经摆在那里,易烊千玺没有打人,也没有撞人,可热搜上的“耍大牌”依旧被当成事实反复转发。
不少人看完完整视频,只丢下一句“谁让他是顶流,活该被拍”,好像名气大就等于必须忍受镜头怼脸、隐私让路。
问题从来不是那十几秒的冲突,而是我们默认:只要你红了,任何边界都可以被打破;只要你辩解,就是洗白。
下次如果狗仔把镜头伸进车窗、跟到酒店门口,艺人再报警,是不是还会被骂“小题大做”?
当围观者只在意情绪、不在意证据,翻车现场就永远有人搭台,也永远有人被推下去。
易烊千玺这次侥幸有监控,下一次轮到谁?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