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一个贾玲,撕开整个娱乐圈——朱孝天的“微信断舍离”为何让…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08 10:14 1

摘要:工作人员慌到“捂嘴”,网友却集体瞳孔地震:原来明星也跟我们一样,会在某个深夜按下“删除”键,区别只是他们每按一次都可能被几千万人围观。

8 月 7 日晚,朱孝天在直播间用一句“贾玲?我早删了”让弹幕瞬间爆炸。

工作人员慌到“捂嘴”,网友却集体瞳孔地震:原来明星也跟我们一样,会在某个深夜按下“删除”键,区别只是他们每按一次都可能被几千万人围观。

但这一次,话题没有止于吃瓜。当两段看似重复的爆料被并排放在一起,我们才看清:这根本不是“朱孝天又得罪谁”的简单戏码,而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娱乐圈社交规则,也照出了我们每一个人微信列表里不敢点下去的“清理”按钮。

2019 年《王牌对王牌》里,贾玲把言承旭宠成“公主”,朱孝天半真半假地吐槽“怎么没人对我这么好”。录影灯一关,游戏 CP 自动解散。朱孝天把这段关系定义为“一次性合作”,两年不互动就等于“过期”。删微信不是报复,只是给节目画一个冰冷的句号。

少人注意到,朱孝天这两年面对的是“不死癌症”——纤维肌痛症。每天醒来像被卡车碾过,连走路都要扶墙。一个连起床都要计算体力的人,根本没余力维护“人脉资产”。删好友对他而言,不是情绪发泄,而是节能模式:少回一条消息,就能多存一点力气对抗疼痛。

在明星微信里,好友往往分三栏:

• 能马上带来资源的 A 级;

• 未来可能合作的 B 级;

• 节目结束再无交集的 C 级。

多数人都把 C 级留在“工作号”里躺尸,面子上永远“下次合作哟”。朱孝天把潜规则说破:既然不会合作,那就物理断联。观众第一次发现,原来“成年人的体面”可以这么不体面。

明道被删后,笑着加回微信,还自嘲“三个月不联系就删人”,被赞“教科书级体面”。

朱孝天删贾玲,却被骂“情商低”“得罪半个娱乐圈”。

同样是删好友,为何风评两极?

因为我们习惯了“朋友圈必须歌舞升平”,可以接受暗地拉黑,却不能忍受公开处决。明道把“人情”演成了喜剧,朱孝天把它撕成了纪录片。前者让围观群众舒适,后者让所有人看见自己朋友圈里的僵尸粉——于是本能地愤怒。

娱乐圈“塑料友情”生产线,被一把扯掉遮羞布

镜头前:

“亲爱的,下次一定合作!”

“姐妹情深,抱抱!”

镜头后:

• 某顶流男团的微信群里,上一次全员说话是 2018 年春节;

• 某爆款 CP 的男女主,剧播完就互删;

• 某影后把合作过的配角备注改成“勿回,仅点赞”。

朱孝天只是做了所有人都在做的事,却忘了娱乐圈的第一条生存法则:把假戏演到底。他演砸了,于是成了靶子。

事件发酵后,#成年人谁没删过微信好友#冲上热搜。

有人晒图:

“2017 年加的搬家师傅,至今没说过第二句话。”

“前同事离职三年,孩子满月请帖年年准时到。”

我们不敢删,怕哪天求人办事被翻旧账;怕被截屏挂朋友圈“这人真现实”。

朱孝天替我们按了那个红色按钮,于是我们把对自己的愤怒,投射到他身上。

结语:

真相比剧本残忍,却值得鼓掌

删一个贾玲,炸出整个娱乐圈人情账,也炸出我们自己的社交脓包。

在“点赞之交”泛滥的时代,朱孝天的“耿直”未必是美德,却是一种提醒:

– 当健康、时间、精力成为稀缺资源,社交断舍离不是冷血,是自救。

– 当我们指责他“低情商”时,不妨先问问自己:那些五年没说过话、却每天给你拼多多砍一刀的“好友”,真的还要留吗?

下一次,当你深夜滑到某个名字犹豫三秒时,想想朱孝天。

删或不删,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别再假装所有人都还在你的生活里。

来源:歌手李宸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