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骗”了我们38年,龙宫竟然是用鱼缸拍的,真有大智慧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07 14:44 1

摘要:说起86版《西游记》,谁小时候没被它迷住过啊。那猴子翻跟头、猪八戒背媳妇的画面,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可你知道吗,这部剧从头到尾都藏着不少小秘密,尤其是龙宫那段,看起来水里水气的,其实全靠一个鱼缸撑场面。整整38年过去了,好多人才反应过来,原来咱们被剧组的聪明劲儿

说起86版《西游记》,谁小时候没被它迷住过啊。那猴子翻跟头、猪八戒背媳妇的画面,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可你知道吗,这部剧从头到尾都藏着不少小秘密,尤其是龙宫那段,看起来水里水气的,其实全靠一个鱼缸撑场面。整整38年过去了,好多人才反应过来,原来咱们被剧组的聪明劲儿给忽悠了。这不光是省钱的事儿,更体现了那时候影视人的一股子韧劲和创意。

先说说背景吧。86版《西游记》是央视拍的,导演叫杨洁,她从1980年就开始筹备,正式开机是1982年。那个年代,中国的电视剧制作技术还挺落后的,没电脑特效,没高端设备,全靠人工和脑子。剧组总共就25集,却足足拍了6年,到1988年才全播完。为什么这么久?因为他们坚持实景拍摄,到处跑取景。比如花果山的外景就是在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拍的,内景用湖南冷水江的波月洞。团队扛着机器爬山涉水,条件苦得很,但就是为了还原原著的味道。

现在聊聊龙宫这个重头戏。孙悟空去东海借金箍棒,那海底世界看着波光粼粼的,鱼虾游来游去。其实呢,剧组没真下海,也没用什么高科技,就拿了个大鱼缸摆在摄影机前面。演员站在鱼缸后面演,镜头一过,就跟在水下似的。鱼缸是普通的玻璃缸,注满水,里面放点假海草啥的。为了让画面更像海底,他们让工作人员在缸里搅水,制造波浪,还用工具吹泡泡,让气泡乱飘。

打光也讲究,从侧面照灯,模拟阳光从海面透下来那种效果。摄影师王崇秋负责这个,他和杨洁商量了好几天,才定下这方案。结果拍出来,观众压根没看出破绽,以为是真水下拍摄。这招不光省了钱,还避开了当时设备防水不行的麻烦。想想看,80年代初,海底摄影得花大价钱租设备,剧组预算有限,只能靠这种土办法。聪明吧?这也是为什么说剧组有大智慧。

除了龙宫,其他场景也全是手工活。比方说腾云驾雾,孙悟空飞来飞去的。那时候大陆没威亚技术,杨洁和王崇秋特意去香港学。香港武打片多,用威亚熟了。他们学回来后,没专业工具,就借军用跳伞钢丝凑合。演员吊上去拍,可钢丝不稳,经常断,六小龄童他们摔了好几回。幸好垫子厚,没出大事。

还有筋斗云,是用蹦床弹跳拍的,场工甩床单制造云雾效果。干冰和风扇一起上,烟雾缭绕的。蜘蛛精吐丝那段,肚脐眼不能露女演员的,就用男工作人员的合成进去。时代风气保守,这样处理也算圆满了。这些细节,现在听来简单,但当时是创新。剧组没钱没技术,就靠脑子和坚持,硬是把神魔世界拍活了。

杨洁这个人挺有意思。她1929年生,1958年进央视,当过广播员,后来转导演。之前拍过《崂山道士》,积累了经验。接《西游记》时,她53岁,带队全国跑,勘景时还从山上摔过,幸好树桩挡住。团队小,资金紧,1982年开拍时总预算才几百万,够现在一部网剧的零头。演员片酬低,六小龄童演孙悟空,一集才80块。马德华猪八戒、闫怀礼沙僧、迟重瑞唐僧,他们都吃苦耐劳。唐僧换了三个人:汪粤先演,后来徐少华接手,最后迟重瑞定型。为什么换?有的是档期问题,有的是其他原因,但没耽误进度。

播出后,1986年春节前11集一放,全国炸锅了。收视率高到爆,街头巷尾都在聊。1988年全集播完,更成了经典。为什么这么火?一方面是原著底子好,另一方面是剧组用心。没特效,但真实感强。比起现在满屏绿幕的剧,这版更有味道。影响大着呢,好多后来的神话剧都学它,比如《宝莲灯》《封神榜》。甚至国外也放过,东南亚、日韩都有粉丝。

续集的事也得提提。1998年,杨洁又拉队拍续集,补原剧没拍的16集,2000年播出。还是老风格,用类似技巧。六小龄童、马德华回归,但闫怀礼没参与,刘大刚替沙僧。续集收视也高,但比不上原版经典。

演员们后来呢?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继续推广猴戏,拍过相关剧,还上春晚。马德华转主持,偶尔客串。闫怀礼2009年因肺病去世。迟重瑞做生意,徐少华教书和商演。汪粤转行其他,王崇秋退休,杨洁2017年去世,享年88岁。她晚年写书回忆,说拍摄像取经一样苦,但值了。

来源:剧评热点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