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不出来别硬演!《南京照相馆》他们告诉你,啥是教科书式哭戏?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11:48 1

摘要:在影视作品中,哭戏其实是非常常见的桥段,演得好自然成高光时刻,像周迅在《画皮》中爆发式哭戏成为经典,张曼玉在电影《甜蜜蜜》中的哭戏真实自然收获众多好评。

文/娱情派

在影视作品中,哭戏其实是非常常见的桥段,演得好自然成高光时刻,像周迅在《画皮》中爆发式哭戏成为经典,张曼玉在电影《甜蜜蜜》中的哭戏真实自然收获众多好评。

但演得不好,往往会成为笑柄,比如杨超越在《重紫》中的哭戏表情夸张,被形容为“狼嚎式表演”,情绪表达不自然遭观众吐槽。 赵露思在《胡同》中的哭戏呈现偶像剧风格,表情管理不到位而引发观众不满。

只能说哭不出来就别硬演了,否则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观众。正在热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中的哭戏感动了无数观众,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演员的演技,更在于影片对历史的真实还原与人性的深刻刻画。用该影片中的3位演员的哭戏告诉你,啥是教科书式哭戏。

首先是饰演林毓秀的高叶。影片中的高叶有很多的哭戏,压抑的哽咽,内心的愤怒和崩溃挣扎后的爆发,颤抖的嘴唇到泪水夺眶而出,没大哭却更痛,她把林毓秀最深的伤演得让人窒息直戳心窝,每一段哭戏都可以称得上是演技名场面。

在该影片中,林毓秀起初是一名龙套演员,为了通行证去给日本人唱戏。起初她并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残酷,直到真实看到大屠杀的残忍后才深刻认识到日军的虚伪与残暴,而她的生活和梦想也彻底坍塌在炮火中。

其实看完影片,让我记住了林毓秀这样一个平凡女性在战乱的环境下,迅速的蜕变与成长。从初期的天真傲娇到目睹日军暴行后的精神崩溃,再到最终的自我救赎,高叶用细腻又隐忍的演技完成了这一复杂转变。

最令人动容的便是她走出南京城,听闻身后枪声时那个克制的停顿,没有嚎啕大哭,而是用无声的颤抖、强忍的泪水道尽了战争中最深的伤痛。正如有网友说的那样,她的表演就像是暗夜里的烛火,虽不炽热,却足够把一个普通人的灵魂照亮,让我们从她的眼神里,读懂了乱世中每个普通生命的重量。

其次是饰演王广海的王传君。在王传君的用心演绎下,王广海这个小人物身处在乱世中的懦弱、挣扎与决绝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用自己的理解对历史的尊重和共振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角色,不仅层次分明,感染力也很强,成功把观众带入到那段惨烈又沉重的历史当中去。

影片中,王广海是日军的翻译,表面谄媚日军以求自保,内心却饱受良知与生存的撕扯。虽然这个角色并不讨喜,但他并未完全丧失人性,比如他多次目睹日军暴行时,从肢体颤抖到嘴角抽搐,再到眼神震颤,让人看着窒息到攥紧拳头。

比如高叶的哭戏,王传君的哭戏更隐忍,很多时候都是面部抽搐但又不能很明显地哭出来,只能通过微表情展现出来,其实这种无声的哭戏让人看着更扎心,更悲伤,他内心的挣扎与愤怒也让荧幕外的观众完全被代入进去了。不得不说,王传君的哭戏太绝了,太会演了。

最后是饰演赵宜芳的王真儿。影片中的赵宜芳以极具感染力的哭戏和情感爆发成为影片中最动人的角色之一。王真儿所刻画的母亲形象,在战争的残酷背景下展现出中国传统母亲的善良、朴实与坚韧等优秀品质,虽然戏份很少,却依然凭借扎实的演技和富有感染力的哭戏感动了许多观众。

尤其是在城门诀别、女儿遇害等关键桥段中,王真儿用克制而深沉的表演将绝望层层递进,眼神从求生的坚定瞬间崩塌为无尽的绝望,颤抖的声音与无声地落泪比嘶吼更具冲击力,令荧幕外的观众感到窒息,而且这一幕也成为全片最意难平的桥段之一,令无数观众泪崩。

其实在赵宜芳为女儿剪短头发时,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王真儿对人物的深刻理解与投入,从克制隐忍到眼泪夺眶而出,很自然也很流畅,丝毫没有让人出戏,反而被她带入到剧情里了,可以说,她的用心演绎与角色塑造高度契合,让人对赵宜芳这个悲剧人物感到心疼与佩服。

不管是高叶饰演的林毓秀,还是王传君刻画的王广海,亦或是王真儿塑造的赵宜芳,他们对各自的角色都理解透了,完全沉浸在角色与剧情里,所以他们三个角色呈现出来后都深深地感动了观众,看到他们的遭遇也令无数观众产生共情。

来源:娱情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