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出海巨头被爆“一比一抄袭”,北美顶流竟是剽窃惯犯?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05 23:42 1

摘要:就在两周前,北美最火的短剧平台ReelShort突然遭到多家中国同行的集体“炮轰”。点众、听花岛等头部公司接连发布声明,指控ReelShort未经授权擅自发布、传播与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高度相似的剧集。

拉群沟通,法务总监退群玩消失;高管一句总部在美国就敷衍了事。国内某头部短剧制作公司负责人愤慨道。

就在两周前,北美最火的短剧平台ReelShort突然遭到多家中国同行的集体“炮轰”。点众、听花岛等头部公司接连发布声明,指控ReelShort未经授权擅自发布、传播与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高度相似的剧集。

更令人震惊的是,听花岛直接晒出对比图:其原创作品《卖菜大妈竟是皇嫂》的核心剧情、人物关系、情节起承转合,被ReelShort的《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一比一复刻,连台词都像用翻译软件处理过的翻版。

头部平台深陷抄袭漩涡

7月25日,平静的短剧圈被两份“严正声明”炸开了锅。

点众科技率先发难,直指ReelShort平台未经许可上线多部侵权剧集,包括《出走后,两个竹马悔疯了》《女王》等热门作品。点众在交涉后要求下架,对方却仅象征性撤下三部,其余仍在持续传播。

同一天,听花岛的指控更为尖锐。其版权短剧《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和《冷面小叔宠嫂无度》,竟被ReelShort几乎原封不动地“本土化”为《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Mated to My Brother-in-Law Alpha》。

这不是ReelShort第一次被指抄袭。早在去年12月,另一家短剧公司麦芽传媒就因类似问题与其交涉,当时ReelShort运营方枫叶互动还签署了“尊重知识产权”的承诺函。但不到一年,同样戏码再度上演。

面对汹涌舆情,ReelShort创始人的回应却耐人寻味。他在朋友圈写道:ReelShort长大了,要学会应对多维度竞争学会理解,学会放下。行业人士直言,这种回避实质问题的态度,无异于对侵权行为的默许。

本土剧暴利下的畸形捷径

ReelShort为何铤而走险?答案藏在数据里。

2025年第一季度,ReelShort以1.3亿美元收入登顶海外短剧平台榜首,其全球下载量更突破1448万次,碾压Netflix、HBO等传统巨头。但光鲜数据背后,是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

据行业报告,尽管出海短剧中90%是“中译英”的译制剧,但真正贡献75%-83%收入的,恰恰是仅占10%的本土原创剧。打造一部爆款本土剧需融合当地文化、启用外籍演员、投入高昂制作费,而直接“复刻”国内已验证成功的剧本,成了降低成本、提高爆款率的“捷径”。

更隐蔽的是技术性侵权手段。业内称之为调色盘式抄袭,将原剧逐帧拆解,替换演员、场景和语言,但保留核心情节架构。听花岛晒出的证据显示,连卖菜大妈实为落难贵族的角色设定、家族徽章认亲的关键桥段都被完整复制。

若行业头部平台都悍然抄袭,短剧出海的第一步不是文化出海,而是官司出海。讽刺的是,ReelShort母公司中文在线,竟是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委员会的首批发起单位之一。

跨国诉讼成不可能的任务

为何抄袭者如此肆无忌惮?答案在于跨境维权难以逾越的四大壁垒。取证难:国内公证处极少支持对境外平台的取证操作,权利人需通过虚拟专用网络登录侵权平台,技术门槛高;立案难:若选择在美国起诉,仅立案程序就需1个月,而一部短剧的热播期通常只有几周;成本高:美国律师按小时计费,跨境诉讼平均耗时3年以上,律师费动辄数十万美元。某公司在东盟维权时,单案律师费竟是侵权赔偿金的3倍;执行难:中美未签署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即便国内胜诉,判决也难在美国执行。

“等法院判决时,侵权方早已赚够钱下架作品了。”某短剧公司法务坦言。更荒诞的是,由于ReelShort运营主体在加州,其高管甚至在交涉中直接以“总部在美国”为由推诿责任。

点众科技在声明中透露了一个令人窒息的细节:ReelShort上涉嫌抄袭《出走后,两个竹马悔疯了》的《Don’t Miss Me When I’m Gone》,播放量已突破7000万次。这些流量背后,是原创者被剽窃的心血,更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残酷悖论,当侵权收益远高于违法成本时,谁来守护创作的尊严?

来源:剧供需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