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绝非一部寻常的战争影片,而是一部重磅之作,它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累累罪行公之于众。影片主要回溯了在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妄图扭转战局,于我国东北哈尔滨平房区公然开展细菌战研究的罪恶行径。他们视我国百姓如草芥,肆意屠戮无辜民众,丧心病狂地进行人体实验。
近日,一部引发全网热烈讨论的电影终于正式官宣定档——《731》,将于9月18日盛大上映!
这绝非一部寻常的战争影片,而是一部重磅之作,它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累累罪行公之于众。影片主要回溯了在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妄图扭转战局,于我国东北哈尔滨平房区公然开展细菌战研究的罪恶行径。他们视我国百姓如草芥,肆意屠戮无辜民众,丧心病狂地进行人体实验。
导演赵林山曾感慨道:“早在2012年,拍摄《731》的想法便已在我心中萌生。”
为了这部作品,他不惜孤注一掷,不仅抵押了房产,甚至让儿子退学,只为能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长达十多年的时光里,他远渡重洋前往日本实地走访,从当年参与罪恶行径的士兵口中挖掘出珍贵的真实材料;更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潜心查阅,其中包括8000页美国解密的《731部队报告》、423小时731部队原队员的口述证言影像资料。
主演姜武、王志文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在得知影片题材后,毫无二话,纷纷选择零片酬进组拍摄。他们在零下30℃的哈尔滨进行实景拍摄,不畏严寒,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创作,其职业操守与奉献精神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电影尚未上映,便已在大众间掀起了轩然大波,热度空前高涨。猫眼平台上,“想看人数”一路飙升至392万,淘票票平台亦有213万之多。
然而,这部影片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在筹备与定档的过程中,历经了数次延期的波折。《731》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遭遇了超过180万次的网络投诉。投诉理由中,不乏与民族情感、外交关系相关联的内容。
值得留意的是,这些投诉文案呈现出高度雷同的特征,部分IP地址被曝光集中于东京,疑似存在有组织的抵制行为。抵制言论的表述也被指出具有统一策划的痕迹,背后似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操控。
日本外务省竟先后抗议达23次之多,要求更改影片片名、删减相关镜头。然而,导演赵林山顶住了重重压力,毅然坚持以原版形式上映。
在影片发布会上,赵林山明确表示,这部电影并非意在挑起民族仇恨,而是将主讲人性关怀作为主要的观影诉求。通过对人性自我救赎过程的细腻呈现,激发当代观影人群的“强国情绪”。
鉴于电影题材的特殊性,《731》有别于其他刻画战争的影片。它旨在通过真实还原那段惨痛的历史,传递反战主题,深情呼吁人们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用心去拥抱和平。
影片择定9月18日上映,蕴含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回溯至1931年的这一天,日本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启了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将影片定档于这一特殊日子,正是为了促使所有人都能深刻铭记这段沉重的历史。
据悉,导演赵林山为使影片顺利过审,进行了细致且必要的调整。其中包括36处黑白处理,对12组血腥镜头进行了60%的删减,这些删减涉及活体解剖、冻伤实验等核心场景。鉴于影片内容的特殊性,官方特别提示“未满18岁谨慎观看”。
尽管《731》从筹备到上映,历经了长达两年多的重重阻挠,但所幸最终得以与观众见面。当下,我们所处的生活越是幸福美满,便越应铭记那些曾有人妄图抹灭的历史记忆。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浪潮中,历史片已超脱了单纯“历史再现”的范畴,摇身一变成为“记忆生产”的载体。历史,宛如一座巍峨的灯塔,为我们照亮建构认知思维的路径。当我们在反思历史的幽微深处探寻真相时,也能于其中汲取智慧,审慎思考当下的每一次抉择。
在此,我愿引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讲解员的一句警示,与诸位同仁共勉:莫要回头,坚定地向前迈进,因为在那出口之处,有璀璨的光芒洒落,有人间的烟火气息袅袅升腾,更有国泰民安的祥和盛景。但也切莫忘却,我们来时的道路,曾布满民族的苦难,镌刻着国恨家仇的伤痛。
来源:乐天派溪水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