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顶流女星,一局麻将救下整条情报线,死后才知是卧底!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05 18:19 1

摘要:她没有阮玲玉的凄美,没有胡蝶的优雅,也没有周璇的天籁嗓音,但这个名字,却注定不会只停留在电影海报上。

1930年代的上海,是一座纸醉金迷的城市。

摩登女孩穿着斜襟旗袍走在南京路上,夜晚的舞厅灯红酒绿、名流云集。

那时的女明星,在人们眼里就像天上的星星,不食人间烟火。

可如果你在当时问一位普通观众:“你最喜欢哪位女明星?”

大多数人会回答:胡蝶、阮玲玉、周璇。

少有人会提起徐来。

她没有阮玲玉的凄美,没有胡蝶的优雅,也没有周璇的天籁嗓音,但这个名字,却注定不会只停留在电影海报上。

因为比起演电影,徐来后来“演”的,是一场真刀真枪的生死游戏。

1909年,徐来出生在上海一个开秤铺的家庭,排行老小,本名徐小妹。

从小她就知道家里穷,没读几天书,13岁就去蛋厂打工,每天拎着小篮子跑工地送货,一双眼睛却总是打量着外头的世界。

但这个蛋厂小妹,长着一张让人移不开眼的脸。

眉眼舒展,气质干净,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觉得有明星相的女孩。

18岁那年,她考进黎锦晖创办的“中华歌舞专修学校”,这个男人,是民国歌舞界的大佬。黎锦晖一眼就相中了她,替她改名“徐来”,取“清风徐来”之意。

她从此离开了弄堂,进入了舞台,从学员变成演员,再从演员变成黎锦晖的太太。

当年她嫁给黎锦晖的时候,才21岁。对方比她大18岁,是她的老师、贵人,也是她踏入名利场的第一块踏板。

婚后没多久,徐来被明星电影公司签下,开始演电影。

第一部《残春》,拍得很大胆,她在里面有一场出浴镜头。

现在看或许不算什么,但在1933年,这已经是惊世骇俗,她因此一炮而红,成为最受关注的新星。

接下来的几年,她接连主演《女儿经》《船家女》《落花时节》等片,名气愈发高涨。

有人夸她是标准美人,也有外国媒体称她是东方性感的代表。

但她的走红,并没有让所有人服气。

她不是科班出身,演技也非最出众,不少同行私下里不服气,说她是靠脸和社交混出来的。

面对这些声音,徐来没有正面回应,但她明白,这种圈子,只会越来越难混。

真正让她萌生“退意”的,不是外界的流言,而是好友阮玲玉的自杀。

那年,阮玲玉服药身亡,年仅25岁,整个上海都在为她送行,送葬队伍三里长,甚至有粉丝自杀殉情。

徐来那一刻突然意识到,她不想有一天也变成报纸上的“哀悼标题”。

于是,拍完《船家女》后,她不再续约,悄悄离开影坛。

她曾说:“我没有把握自己是好演员,也没有兴趣和人争风头。”

这句淡淡的话里,是一个女人对自己命运的重新把握。

退出影坛后,她没打算隐居。

1936年,她和黎锦晖离婚,两人性格不合,婚后争执不断,加上女儿夭折,更是让这段感情雪上加霜。

离婚后,徐来搬出“蝶村”,离开曾经的光环,准备从头来过。

就在这时,她认识了唐生明,对方是黄埔军校出身、国民政府军委会中将参议,比她年长三岁。

表面看,唐生明是个妥妥的高官,但实际上,他的真实身份,是军统潜伏在汪伪政府的卧底。

嫁给唐生明的徐来,从一个女明星变成了间谍的妻子,并跟着丈夫走上了同一条路。

唐生明需要掩护身份,需要传递情报,而徐来,正是那个能穿梭在社交场、饭局、牌桌之间的完美人选。

她不是从特工学校毕业的,但她早在歌舞团、片场就学会了如何看人、说话、察言观色。

战争年代,能笑着出入敌人家庭,还能不动声色地带走重要信息,比拿奖杯难一百倍。

汪伪政府内部,几位高层女人,陈璧君(汪精卫之妻)、杨淑慧(周佛海之妻)、莫国康(陈公博的情妇),是最难接近的圈子。

但徐来不一样。

她进得厅堂、下得麻将桌,打牌时不抢风头,经常故意输几局,帮几位夫人“赢面子”。

很快,这些夫人们就喜欢她喜欢的不得了,三天两头就找她凑一桌。

在这些牌局上,她不是在打麻将,而是在打探情报。

一次,杨淑慧不经意提到了一件事:“最近军统那边,抓到一个人,叫张北生,好像是特务……”

徐来听到这个名字,心里一惊,她知道,此人正是潜伏在汪伪的核心特工之一。

回去后,她立刻向唐生明报告,后者再通过密道传回重庆。

组织随即切断了与张北生的所有联系,成功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清洗。

而这一切,都是徐来的功劳。

抗战胜利后,唐生明的身份终于公开,他并非汉奸,而是奉命潜伏,为抗日立下赫赫战功。

徐来也被认定为“有特殊贡献”的人员。但她并没有接受任何采访、也没有写回忆录。

来源:作家赵林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