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就在新片《伟大的长征》开机之际,54岁的于和伟站了出来,顶着“不像”的质疑,迎着唐国强“神话级演技”的阴影,正面接下了这个“最难演的角色”。
毛主席,这三个字,对于每个国人都意义非凡!
任何想扮演他的人都必须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一旦演砸了,不仅是口碑尽毁,甚至连演艺生涯都可能打水漂。
而就在新片《伟大的长征》开机之际,54岁的于和伟站了出来,顶着“不像”的质疑,迎着唐国强“神话级演技”的阴影,正面接下了这个“最难演的角色”。
别忘了,于和伟当年是靠“蹦迪”出圈的。
但真要说“火”,他其实早在《觉醒年代》里就已经封神——一个陈独秀,意气风发,三寸不烂之舌,撑起了整个民国腔调。
可就是这样一个“可以一直演人文知识分子”的熟龄演员,偏偏在54岁的时候,选了条最难的路——演毛主席。
这不是挑战,这是撞山。
你看唐国强,演了几十年毛主席,观众几乎都信了他“就是主席”;
你再看古月,那真是拔了头发、改了口音,把自己活成了毛主席。
而于和伟,不是特型演员,不靠长相、不靠模仿,他靠的,是理解,是信念,是走心。
要理解“演毛主席”的分量,必须从“祖师爷”级的特型演员说起——古月。
说起来他能演毛主席,完全是命运的安排。
1978年,全国海选,试了两年,没一个像的。
后来,一张照片被送到叶剑英元帅面前,老帅一看:“这个人,有点像。”就这么,古月被定了。
但问题来了:古月是广西人,操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和主席湖南话八杆子打不着;他也不是专业演员,面对镜头,连手该往哪儿放都不知道。
怎么办?硬学。
他搬到湖南农村,吃辣椒、蹲土灶、跟老乡聊天,练口音练得舌头打结
;为了还原外形,他把额头头发拔了好几撮,只为像主席额头那么“饱满”;
他研究主席喜欢抽什么烟、吃什么肉,连筷子拿法都模仿得一模一样。
从《西安事变》到《开国大典》,古月一共演了毛主席80多次。
他说,演主席这事儿,一次也不能出错。
可惜,他没能演满100次。
2005年去世,留给中国影视圈一场无法复制的沉默。
古月走的是“像”的路线,而唐国强走的是“神韵”。
唐国强当年可是“奶油小生”的代言人。
饰演诸葛亮、雍正皇帝时,他一个眼神都能迷倒万千少女。
可等他第一次出演毛主席——1996年版《长征》时,圈内外一片冷笑:这脸,太嫩了。
唐国强知道自己不像。他干脆不装、不学、不模仿。他说:“演毛主席,不是去‘像’,而是抓住‘神’。”
所以你看到他不学湖南话,也不故意模仿主席的招手动作。他坚持神韵表达,走的不是古月那种“1:1还原”,而是“去脸谱化”的创作路线。
结果呢?出奇制胜。
《开国领袖毛泽东》播出后,连主席后人毛新宇都点名肯定:“他演出了爷爷的气质。”
唐国强,用50多次出演,证明了什么叫“演的不是人,是精神”。
唐国强之后,人们几乎达成共识:
“再也没有人能演毛主席。”
直到于和伟出现。
《伟大的长征》开机,于和伟版毛泽东亮相。
确实,不像。
于和伟明白,外形他拼不过古月,气场他赶不上唐国强。
但这段心理线,他能演。
他闭关半年,翻烂湘江战役相关资料,研究主席如何在被夺指挥权、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重塑军心、再起烽烟。
他不涂泥巴假装狼狈,而是靠眼神、靠气息、靠节奏,把毛主席的痛苦、愤怒、不甘、再到决绝,一步步推上来。
他让你信了,这就是一个能带人穿越风雪草地的人,一个心里住着万千战士命运的“领袖”,不是神,是人,是血肉。
“伟人不是一开始就伟大,而是一次次危局中走出来的。”
他拒绝脸谱化、不追求复制,而是把毛主席当成一个“困境中的人”来演。
哪怕这不讨好,哪怕观众一开始骂声一片。
他还是走了这条“非典型伟人”的路线。
这一点,是对“演技”两个字最深的致敬。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主旋律作品。
从筹备起,这部电影就立下了一个“豪赌”目标——重新定义“红色史诗”。
筹备3年,采风20次,美术团队实地踏遍九省,足迹两万公里,连红军亲属口述都被一字一句敲成剧本。
不仅打破“中央红军”视角,首次全景式还原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南方游击队、红二十五军等的真实长征路径,还延伸至1937年西安事变,用一个“长征精神永续”的逻辑串起全片。
演员选得也绝:几乎全是“去符号化”。
曹磊从《鲁迅》转型而来,沉稳而隐忍,还能瞬间爆发;
同时能演蒋介石和周恩来,这种跨度的演员不多。
他靠一个“保持干净笔迹”的小细节,演出了“文胆中的铁骨”。
何政军饰朱德,从《亮剑》的赵刚到《觉醒年代》的顾维钧,现在转型朱老总。
他说:“我是红四方面军的后代,这不是表演,是使命。”
王劲松曾演无数次蒋介石,这次更深一层,“政治人物的压迫感”刻进眼神里。
当他站在于和伟对面,那种“博弈”感无需一句台词。
而于和伟,是“压轴”的重头戏。
不追求复刻毛主席,而是拍出一个“跌倒了还能起来”的人。
不炫技、不硬凹,只靠角色的情感流动打动人心。
于和伟没有高调发声明,也没有在热搜上喊口号。
他只是默默接下这个角色,做了他想做的事——还原一个真实的毛主席,一个血脉真实、布满矛盾的人。
54岁的他,其实早就不需要再拼什么了。
但他还是站上这座“表演的雪山”,告诉所有人:
演员,不是“像谁”就算成功。
而是你有没有本事,让人看到一个“活着的灵魂”。
娱乐圈最沉默的一刻,往往来自最不张扬的人。
而这一次,于和伟赢了。
不是打败了谁,而是用演技,让整个娱乐圈集体闭嘴。
来源:螺丝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