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垦历史荒漠,《左宗棠收复新疆》开播,史诗级展现抬棺出征历程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3:58 2

摘要: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湖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纪录片还原拍摄方式历经3年创制,再现了晚清名臣左宗棠“抬棺出征”、捍卫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历史功绩。

历时三年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正式开播,这是近些年首部反映民族英雄左宗棠辉煌历史功绩的纪录片,也是开垦历史荒漠“禁区中的禁区”的里程碑。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湖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出品,纪录片还原拍摄方式历经3年创制,再现了晚清名臣左宗棠“抬棺出征”、捍卫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历史功绩。

过去,因为种种原因,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很少被提及。但是,现在不同了,不仅要充分展现他的历史,也要在更大层面上让公众了解他的丰功伟绩。

我们知道,左宗棠是湖南湘阴县人,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而与他们不同的是,左宗棠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洋务运动”,而是他力主收复新疆,避免大片国土沦丧,挫败沙俄侵略图谋,他被视为民族英雄。

晚清时期,清政府失去了对超过3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其中新疆地区占了一大半。1864 年,新疆爆发反清起义形成多个割据政权,相互攻伐。紧接着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在英国和沙俄支持下入侵南疆,建立“哲德沙尔汗国”,占据喀什、乌鲁木齐等地。

1871年,沙俄以“代管”为名强占伊犁,宣称将进攻乌鲁木齐,新疆面临被英俄瓜分的危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主张放弃新疆,集中资源建设海军,认为新疆“岁糜数百万,得不偿失”。

而左宗棠则力辩新疆关乎西北门户安全,若失守则“蒙古不保,京师危殆”,最终在军机大臣文祥支持下获得出兵权。 69 岁高龄左宗棠“抬棺出征”,怀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彻底堵住反对者的质疑。

1875年开始,左宗棠用了7年时间稳定了陕甘,招抚董福祥(汉)、马占鳌(回)等地方武装,确保后勤通道畅通。同时通过胡雪岩向外国银行借款,在河西走廊屯粮10万余石,并自俄国购粮。采用骆驼、大车组建运输网,储备两年军需。

终于在 1896 年派遣刘锦棠率主力攻克乌鲁木齐,切断阿古柏与沙俄联系;同年11月控制北疆全境。紧接着在1877年收复吐鲁番,连克库车、阿克苏、喀什,到了1878年1月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

阿古柏兵败服毒自尽之后,南疆民众主动协助左宗棠部作战,终于在1880 年时“抬棺出征”,驻军哈密,三路逼向伊犁。并在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虽然还损失了7万平方公里领土,但是已经是他那个时候最大的能力了。

左宗棠带领的是 6 万湘军将士,他们在温暖湿润的湖南进入新疆之后,就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带来的挑战,加上千里荒漠补给困难,加上英国、沙俄的军事威胁,以及阿古柏的顽固抵抗,一路充满了艰辛。以至于收复新疆后,伤亡过半,仅仅只剩下不到 3 万余人。

70 岁左宗棠身染痢疾、风疹等疾病甚至一度吐血,而他的妻子、长子和两位女儿也相继离世,但是他还是将西征军大本营从甘肃肃州(今酒泉市),往前线推进1500里放在了哈密,指挥收复伊犁战役。166万平方公里国土重归中华版图,他是晚清最后一块“硬骨头”。

他说:“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

他说:“若我不能归,此棺即归宿”。

他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

140 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在新疆自驾游的时候,才能明白《左宗棠收复新疆》不仅仅是一部史诗级的纪录片,而是幻想我们共同记忆的新篇章。

纪录片以左宗棠收复被外国侵略势力强占的新疆国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主线,突出“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精神,“对弘扬爱国热情、凝聚人心共识,不断激励人们投身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业之中,具有生动的现实意义”。

《左宗棠收复新疆》并不煽情,而是终于历史,在充分考证的情况下注意细节的刻画,让左宗棠为什么制订的“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以及如何一步步收复每一寸土地的史实表达了出来。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左宗棠身上所蕴含的坚定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精神信念,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和维护民族尊严的不屈品格,始终具有当下价值。

今年是我们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要节点,《左宗棠收复新疆》这部纪录片对于弘扬爱国热情、凝聚人心共识有这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电动工具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