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掌门人,著名芭蕾大师,哈尔滨人,今年62岁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7-07 05:03 1

摘要:说起中国芭蕾,谁也绕不开冯英这个名字。她是中央芭蕾舞团的掌门人,哈尔滨人,今年62岁。作为一位赫赫有名的芭蕾大师,她用一辈子诠释了啥叫“用足尖跳出人生”。

说起中国芭蕾,谁也绕不开冯英这个名字。她是中央芭蕾舞团的掌门人,哈尔滨人,今年62岁。作为一位赫赫有名的芭蕾大师,她用一辈子诠释了啥叫“用足尖跳出人生”。

冯英1963年2月生在哈尔滨,家里条件普普通通,父母都是工人,忙得没时间带她。她不到两岁就被送到了吉林外婆家。小时候的她就跟艺术结下了缘,四岁就加入了当地的文艺宣传队,演样板戏,跳得有模有样。上小学后,她成了班里的文艺骨干,凭着感觉给歌曲编舞,那时候就看出她对跳舞有天分。

1973年,十岁的冯英被挑进了中央五七艺术大学舞蹈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舞蹈学院,开始正儿八经学芭蕾。别看她年纪小,身体条件却有点“硬伤”——脚背上多块骨头,绷脚尖疼得要命。可她没放弃,直接做了手术把骨头取掉。

为了赶上别人,她比谁都拼,每天早上练功房里第一个到,别人做一遍动作,她做五六遍;别人跑1500米,她咬牙跑3000米。这股子韧劲儿,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1979年,她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拿《天鹅湖》当毕业演出,功底扎实得让人挑不出毛病。次年,她进了中央芭蕾舞团,很快成了主力演员,演过《天鹅湖》《吉赛尔》《堂·吉诃德》这些经典剧目。那会儿的她,真是用实力说话,谁看了都得服。

1982年,冯英的机会来了。她被派到巴黎歌剧院进修一年,跟莫里斯·贝嘉、鲁道夫·纽里耶夫这些芭蕾界的大牛学艺。那一年,她像海绵一样吸收国际芭蕾的精华,眼界和技艺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1985年,她在纽里耶夫改编的《堂·吉诃德》里演女主角吉特丽,跳得那叫一个漂亮,圈里圈外都夸她。同年,她还拿下了首届全国芭蕾舞比赛女子独舞一等奖,实打实的硬荣誉。

1986年,她跟舞伴张卫强受邀参加巴黎歌剧院的国际芭蕾舞比赛,跟一堆国际明星同台,连戴爱莲先生都夸她跳得好。这段时间,她算是把中国芭蕾的脸面带到了国际上,让老外也知道咱中国有厉害的芭蕾舞者。

1996年6月20日,冯英在保利剧院跟六岁的女儿同台演《天鹅湖》,那是她最后一次上台表演。32圈挥鞭转,成了她舞台生涯的收官之作。18年的演员生涯,她用汗水和实力给中国芭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冯英不当演员之后,没闲着。1997年,她开始搞教学和编导,带出了一堆拿国际大赛金奖的学生。2009年2月27日,她正式当上中央芭蕾舞团团长,成了中芭的“一把手”。上任后,她提了个方针:“传承古典、创新民族、开拓现当代”。这话听着挺高大上,其实就是要把老的好东西留住,把中国的特色跳出来,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她干得怎么样?看看中芭这些年的成绩就知道了。她保住了《天鹅湖》《吉赛尔》这些经典剧目,还推出了《红色娘子军》《牡丹亭》《红楼梦》这种有中国味儿的原创作品。她当团长这十几年,中芭从国内舞台跳到了国际舞台,名气越来越大。

2024年1月12日,她还在天桥剧场排练《舞姬》,62岁了还亲自下场示范动作,调整节奏和眼神,严得让演员都没话说。她这股子认真劲儿,真不是装出来的,是真心想把中国芭蕾弄好。

冯英不光是团长,还是个好老师。1997年起,她就一头扎进教学,培养了不少国际大赛的冠军。2010年,她搞了个“芭蕾创意工坊”,让年轻的演员试着当编导,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这招挺接地气,既给新人机会,也让中芭的作品更多元。

她对学生要求高,但也真心为他们着想。2018年,中芭舞蹈学校成立,她每年都给新生上“开学第一课”,讲芭蕾的魅力,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她希望这些年轻人能接她的班,把中国芭蕾发扬光大。

冯英是哈尔滨人,对家乡感情深得很。2021年9月18日,她带中芭回哈尔滨大剧院演《红色娘子军》,演完还去“当代学者大讲堂”跟观众聊芭蕾的中国味儿。她那口东北味儿的普通话,配上优雅的气质,特别有亲和力。

今年62岁的她,身材还是那么挺拔,长长的麻花辫垂到腰间,看着就知道芭蕾在她身上留下了啥印记。她常说,哈尔滨是她的根,不管走多远,都忘不了那片黑土地。

冯英跟《红色娘子军》有特别深的缘分。1992年,她是第三代“琼花”,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跑去部队体验生活,学军姿,甚至戴牙托调整脸型。她演第二场控诉南霸天那段,眼神里全是愤怒和坚韧,跳得让人心里一震。

2024年是《红色娘子军》首演60周年,她策划了全国巡演60场。9月25到26日的纪念演出,她还亲自上台,向演员敬军礼,致敬这部经典。她对这部作品的感情,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那是她对中国芭蕾的热爱和责任。

冯英当团长这些年,一直在推中芭“走出去”和“请进来”。她请国际编导来团里排戏,也带着中国芭蕾去世界各地演。2024年1月26到27日,中芭在阿布扎比酋长国皇宫剧院演《过年》,她跟演员一起谢幕,向观众送祝福。

2024年12月29到30日,中芭65周年团庆在天桥剧场搞了个大GALA,她宣布黎文韬升首席演员,男演员梯队又往前迈了一步。她站在台边,看着《黑天鹅双人舞》,那笑容里满是对中芭未来的信心。

冯英不光想着舞台上的光鲜,她还想让芭蕾走进普通人生活。她带团去学校、社区,搞“走进芭蕾”公益演出。2016年4月11日,她在北京半步桥小学讲交响乐和芭蕾,亲自给孩子们讲故事。那场面,特别温馨。

她还老想着美育的事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没少提建议,说要让艺术教育普及起来。她觉得,芭蕾不该只是高雅艺术,也该是老百姓能看懂、能喜欢的东西。

如今62岁的冯英,还在中芭的排练厅和幕后忙活。她说过,探索中国芭蕾的路不好走,但她愿意拼。她想让中芭的原创作品变成世界经典,把中国的审美和人文精神秀出来。

2025年4月25到27日,第十五届芭蕾创意工坊还会在天桥剧场办,展示年轻编导的新作品。她的创新精神,一点没因为年龄减退。她常说,中国芭蕾要想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就得有自己的味儿,既传承老祖宗的东西,又得跟得上时代。

冯英这辈子,真不是靠运气。她小时候条件一般,身体还有缺陷,可她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闯出了一条路。她跳舞的时候拼,教学生的时候用心,当团长的时候有眼光。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接地气得很,跟演员聊得开,跟观众也能打成一片。

她对芭蕾的爱,是真真切切的。从四岁跳样板戏,到62岁还在排练厅示范动作,几十年的坚持,换来了中国芭蕾今天的模样。她不光是中芭的掌门人,更是把中国芭蕾推向世界的大功臣。

这些年,她带中芭演了多少场戏,拿了多少奖,培养了多少人才,数都数不过来。她用行动证明,中国芭蕾不是“舶来品”,而是能长出自己根的艺术。

冯英这62年,活得真不简单。从哈尔滨的小丫头,到中国芭蕾的领头人,她没靠啥捷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她不光是跳舞厉害,更厉害的是她对芭蕾的信念和对后辈的培养。她说过,中国芭蕾得有自己的魂儿,得让世界看到咱的文化。

今年62岁的她,还在为这事儿忙活。她不是那种光说不练的人,她是用命在干。冯英这名字,注定得写进中国芭蕾的历史里,不是因为她多牛,而是因为她真干出了牛的事儿。

来源:热情的逗狐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