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场风暴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恶女”的标签,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自诩善良,因此只要有人被贴上“恶”的标签,就会变成人人喊打的对象。然而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别用“恶女”之名,掩盖人性的多面性?
这几天,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电影《恶意》了。
恶女文学、网络暴力、媒体底线……每一个话题单拎出来都会是热门话题,没想到竟然在一部电影里凑齐了。也难怪《恶意》让人这么有讨论度。
影片围绕着滨江三院的离奇坠楼案展开,借着舆论风暴将人性的复杂呈现在观众眼前。
在这场风暴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恶女”的标签,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自诩善良,因此只要有人被贴上“恶”的标签,就会变成人人喊打的对象。然而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别用“恶女”之名,掩盖人性的多面性?
电影里的第一名恶女,叫李悦,是一名护士,在影片开场就被卷入舆论漩涡。她抽烟、喝酒、蹦迪,这些看似“不良”的生活习惯,让她在网络放大镜下成为众矢之的。
当坠楼案发生后,人们仅凭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就给她贴上了“恶女”的标签,甚至将她视为凶手。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会利用业余时间去做志愿者,给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她被医院开除时,心里担忧的不是自己的未来,而是静静的安危,她害怕自己离开后,静静会遭遇不测。李悦,代表的是大家对“恶”的刻板印象。
影片里的第二位恶女,是尤茜,一位被命运捉弄的母亲。女儿静静身患重病,她砸锅卖铁也要为女儿治病。在女儿的治疗过程中,她尽心尽力,24小时陪伴在侧。
但是两年的好妈妈行为,抵不过10几秒人性的挣扎。就因为静静遇到危险时,她有十几秒的犹豫,曾经为女儿的付出都被网友视而不见,骂她是“恶母”。
但又有谁能体会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她在母爱和私心之间的徘徊,是每一个面临相同困境的母亲都可能会有的感受,这难道就能成为她被称为“恶母”的理由吗?
第三个恶女是叶攀,作为资深媒体人,她原本怀揣着追寻真相的理想。不管是试药人案还是坠楼案,她作为媒体人的出发点没有错。可是在舆论和上级的压迫下,她的做法出现了偏差,为了流量,抢先报道没有得到证实的信息,导致舆论逐渐失控。
但我们不能忽视,她内心也在不断地挣扎和反思。为了保护尤茜,她以身入局,制造新的爆点,将舆论的攻击引向自己,弥补自己的过错。
试问那些自诩好人的人,有这种知错就改、亡羊补牢的勇气吗?
这部电影名为《恶意》,而这所谓的“恶意”,不仅仅存在于案件之中,更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我们总是习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仅凭一些片面的信息,就对他人进行恶意的揣摩和攻击。李悦、尤茜、叶攀,她们都有自己的瑕疵,都不完美,但这正是人性的真实写照。她们的善良、挣扎与无奈,都被那恶意的“恶女”标签所掩盖。
看完电影后,我决定以后不明真相时都保持沉默,不要让自己成为雪崩时满天飞舞的雪花之一。
来源:娱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