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电影为何内地消声,香港却敢直面历史?》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05:09 2

摘要:7月31日,这一天的傍晚,我在家刷着手机,被一条新闻炸醒——香港戏院里,《黑太阳731》的胶片正在轰鸣转动,而内地本应公映的《731》却像从没存在过一样,所有影院排片瞬间消失,购票平台还没亮绿灯就“断电”。昔日一南一北的银幕,此刻居然像平行宇宙,一边亮着刺眼的

7月31日,这一天的傍晚,我在家刷着手机,被一条新闻炸醒——香港戏院里,《黑太阳731》的胶片正在轰鸣转动,而内地本应公映的《731》却像从没存在过一样,所有影院排片瞬间消失,购票平台还没亮绿灯就“断电”。昔日一南一北的银幕,此刻居然像平行宇宙,一边亮着刺眼的历史探照灯,一边悄然归于无声。

我一个北方城市的普通观众,不算资深影迷,也谈不上学究,却在新闻里看得血脉偾张。别问为什么,仅仅是这些数字就让人心里泛着凉气11年时间,243稿剧本,导演连房产都拿去抵押,为的就是让掩埋多年的铁证和血泪有一次见天日的机会。可到了上映前一刻,龙标没批,硬盘没发,官方也不吭声,谁还不知道已经走到了墙角?流言像野火一样疯长,什么“百万人举报血腥”、“影响中日关系”,但说得头头是道的人,影片一帧都没看过。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觉得荒诞?可最刺骨的是,所有解释都像浮萍,没人能给出真正的答复。

影院冷静,风暴却不止于此。日本外务省突然发声明,指责这部电影“煽动仇恨”。一些日本网友甚至否认731部队的存在。这还不够,美国流媒体悄然下架资料,连好莱坞都施加压力,柏林电影节一夜之间把名字抹去。这是明里暗里的多方较量,哪怕已到了2025年,历史的话语权竟然依旧被操纵、被切割。

我不是历史学家,就是个惯看烟火的老百姓,但父辈的故事、楼道口的老兵还有新闻里的证据,我都见得太多。平房区的731陈列馆里,那两千多件锈蚀的冷器械、那2010年考古铲出的遗骨,包括小孩的胫骨、指节,看一眼就怕再梦到。最让我心里堵的是那段83分钟的视频,胡桃泽正邦的脸僵着,却一句句直白“解剖时人还是温热的,有血喷出来。”让我想起老街传说里的人体实验,还有干尸的残影。不是电影恐怖,是历史太真实,连日本都曾亲手写下那些实验记录《极秘・驻蒙军冬季卫生研究成绩》,把烧烤致死、干燥脱水当成长篇数据写得清清楚楚。可偏偏,国内某些教授却站出来一本正经地说“731部队是传说”、“哪有中国人做实验?”听得我脑仁都要炸了!但庆幸,这种谬论还在联合声明里被狠狠驳回——人性良知没断。

就这样,当内地银幕陷入沉默时,香港劲爆地放起了1988年那部《黑太阳731》。那画面真得吓人,一把手臂在零下30℃被敲碎,小男孩的心脏还在手里跳,孕妇腹中婴儿被毒手取出……我就记得小时候跟着大孩子在录像厅溜进去看完半个月睡觉闭眼都是血和手术台,但一转头,我爸拍着我说“你今晚被吓哭,是因为你还会疼。以后记得,不是让你恨人家,是怕你忘了这些都是真的。”这句话现在还回响在耳边——悲哀不是恨,而是怕忘。

说回今天,香港的胶片泛着晃动,我内地这儿却一片安静。有人说,“保护小孩心灵”,有人说“怕扰乱外交”,可查过陈列馆那段实验器械和冰冷的遗骨,你真觉得电影镜头能比现实更“血腥”?在哈尔滨陈列馆门口,有块大黑石碑,刻着两千多个无名者的名字,每逢夏日傍晚,总有人会在碑前静立,手里拿着一朵小白花,脚下是炎热的柏油,却怎么都衬不热那块碑的温度。

我家邻居有个老兵,今年八十有几了。他曾在少年时路过哈尔滨平房区,说小时候大院里常有“医生叔叔”出没,背着粗皮包。他不爱多谈那段历史,但看见新闻后只抖着手说“这事得有人记,不怕吓破胆,就怕烂在地底下没人说破。”他眼里的火苗,比年轻人还亮,连我这种自诩“理性讨论”的年轻人都一阵心颤。你说记忆到底是力量还是诅咒?可我们连力量的权利都要让步于一纸批文、一张龙标吗?

今年3月,日本国会殿堂居然上演奇观——议员在台上挥舞着资料质问政府“有没有731部队?”首相居然左推右挡,说要“验证资料真伪”。同样的七月,日本民间还有人要求教科书删除南京条目。我们笑香港“港片有情怀”,其实人家明明有底气、有直面真相的勇气。导演赵林山说得好“铭记不是挖伤疤,是让和平有未来。”可如今扪心自问,我们真敢毫无顾虑地端起真相了吗?

我反复琢磨,香港敢讲真话,是不是因为那道历史分界线让他们把恐惧放在心里,却把真实写在脸上?内地影院撤档的速度,和菜市场收摊一样干净利落,没人争辩,只剩下悄然的背影。我不怪谁,但总想,假如哪天这些历史只留在碑文和航拍里,下一代还记不记得石井家族那句话——“挨打的人都忘了,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是不是哪天影院亮灯也不过是放一场没人敢鼓掌的幻影?

也许我们要的不是复仇,而是一次平视历史、接过记忆的机会。哈尔滨那栋陈列馆,夏夜里有微风,但墙上的血迹和铁锈味让人站得发直。门口,徐光宇演员用八个字回应风波“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他这话说大不大,说小说也小,但我这个看似平凡的观众,心里就是被这句话砸了一个窟窿。

想问问身边每一个关注这段往事的人——你还记得爷爷讲的小巷,博物馆里的老照片,或者某部电影里一闪而过的实验室灯光吗?你会不会在饭后遛弯时“无意间”聊起这段历史?或者,你觉得历史到底该怎么被讲出来,是像陈列馆那样,一板一眼地陈放着锈迹和伤痕,还是像香港影院,哪怕晃眼震撼,也直面真相?欢迎你留言,说说你心里那个不能忘、无法说尽的故事。我真心想听听你的答案。

来源:历史追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