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有五位京剧演员在《芦荡火种》、《沙家浜》中饰演过“阿庆嫂”,分别为:张君秋、赵燕侠、刘秀荣、洪雪飞、言慧珠。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第一位饰演“阿庆嫂”竟然是张君秋。
京剧《沙家浜》是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在创作初期,这部戏叫《芦荡火种》,有多位优秀演员曾饰演“阿庆嫂”一角,还曾经历演员替换风波。
曾有五位京剧演员在《芦荡火种》、《沙家浜》中饰演过“阿庆嫂”,分别为:张君秋、赵燕侠、刘秀荣、洪雪飞、言慧珠。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第一位饰演“阿庆嫂”竟然是张君秋。
一、张君秋:阿庆嫂最初唱腔设计者
张君秋、马长礼、周和桐演出《芦荡火种》
1963年,北京京剧团决定排演现代京剧《芦荡火种》,而阿庆嫂的扮演者,除了赵燕侠,还有张君秋。《沙家浜》中阿庆嫂的唱腔基本上源于京剧《芦荡火种》,最初唱腔设计是张君秋并亲自饰演。1964年由张君秋、马长礼、周和桐联袂演绎《芦荡火种》,其中“智斗”一折(由张克、张萍、吴钰璋配像),非常经典。
张君秋、周和桐《芦荡火种》张萍、吴钰璋配像
张君秋《沙家浜》唱腔韵味曼妙,演唱技巧独到,有古香气韵,亲切感扑面而来,就像陈年老酒一样醇厚悠远,传统功力即见,大家气象,高贵十足。张君秋扮演阿庆嫂尺度非常恰当,口吻神韵亲切自然,神态举止落落大方,把阿庆嫂的沉着、冷静、机敏、果敢、坚毅、灵活,演绎得入里三分。将一位深藏不露的女地下党兼外在江湖气十足茶馆老板娘,刻画得炉火纯青。为后来演员扮演《芦荡火种》和《沙家浜》阿庆嫂作了示范性定位,难能可贵。
张君秋1964年在《芦荡火种》中饰演阿庆嫂
上图是我们所找到的张君秋1964年在《芦荡火种》中出演阿庆嫂时的定妆照。
从照片上来看,张君秋版的阿庆嫂,自有一番韵味。据说,领导指示不允许“男旦”扮演阿庆嫂,最终他只出演过几次《芦荡火种》。
二、赵燕侠:与电影《沙家浜》“阿庆嫂”擦肩而过的遗憾
赵燕侠虽然最终未能在电影《沙家浜》中一展风采,但仍然有无数戏迷对她所扮演的阿庆嫂一角难以忘记。我想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她将阿庆嫂的机智果敢展现得淋漓尽致。
1963年5月,“旗手”指示赵燕侠准备出演阿庆嫂。35岁的赵燕侠扮演《芦荡火种》里30岁左右的阿庆嫂比较合适。
由阿甲、汪曾祺等四人修改剧本,琴师李慕良负责唱腔和音乐设计,导演是阿甲和迟金声,赵燕侠演阿庆嫂,谭元寿演郭建光。蒋元荣演刁德一,周和桐演胡传魁.
1964年4月,更名为《芦荡火种》经过领导审查通过,开始公演。1964年6月5日到7月31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演出刚开始还是赵燕侠演阿庆嫂,由她演唱的“智斗”等唱段,在戏迷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芦荡火种》被确定为“八大样板戏”之一,1965年,赵燕侠、马长礼和周和桐原班人马录制《智斗》,剧名改为《沙家浜》。
赵燕侠扮演的阿庆嫂
196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计划将《沙家浜》搬上银幕,原定在电影中赵燕侠也是阿庆嫂的扮演者,由于“旗手”干涉,赵燕侠不再出演阿庆嫂,该角色由青年昆曲演员洪雪飞所担任。
赵燕侠的《沙家浜》声腔演唱刚劲爽脆,个性鲜明,闻其声如见舞台神态,俏丽无比,颇见功力和创新意识,温婉中见锋芒,似有花旦刀马风规。
三、刘秀荣:《沙家浜》“B”角版阿庆嫂
定名《沙家浜》后阿庆嫂由赵燕侠、刘秀荣、洪雪飞饰演,洪雪飞是第三主演。刘秀荣在《沙家浜》的“阿庆嫂”,那一时期称之为“B”组角色和“乙”组角色。
刘秀荣、王梦云等演出《沙家浜》
当然刘秀荣版的阿庆嫂存在感比较弱。
刘秀荣(1935年-2021年),京剧演员,工旦角、王派传人,师从“通天教主”王瑶卿。刘秀荣是王先生解放后最小的弟子,也是他晚年最得意的门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京剧演员。
1963年,刘秀荣在崔嵬执导的《穆桂英大战洪州》中出演穆桂英一角,通过娴熟的唱念做打,成功地展现穆桂英的飒爽英姿。
刘秀荣的阿庆嫂
刘秀荣的《沙家浜》声腔婉转淋漓,丝丝入扣,行腔自如,行云流水,与洪雪飞相近之处正多,唱腔似强于洪雪飞,人物形象贴近生活,颇有亲切感,扮相、唱腔、做工都很出色。京剧电影《沙家浜》中阿庆嫂扮演者最初定的并不是洪雪飞,而是刘秀荣。但种种原因,刘秀荣最终与电影擦肩而过。
四、洪雪飞:因京剧电影《沙家浜》一举成名
洪雪飞版阿庆嫂显然是观众最为熟悉的一个版本。
洪雪飞曾是昆曲演员,她在昆曲领域的成就甚至超过京剧。1966年被调入北京京剧团改唱京剧,在前辈名家指点下,很快成为合格的京剧演员。
洪雪飞的阿庆嫂
1967年,赵燕侠遭受不公正待遇,关进牛棚,洪雪飞主动要求挑大梁。1970年,《沙家浜》拍成京剧电影,相关领导将赵燕侠从牛棚里放出来,让她给洪雪飞说戏。有意思的是,相关领导不让赵燕侠直接给洪雪飞说戏,而是通过谭元寿转达。拍摄期间,洪雪飞甚至没有见过赵燕侠。
1971年京剧电影《沙家浜》公映,洪雪飞凭借《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智斗》等经典唱段风靡全国,洪雪飞也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最红的京剧演员之一。她在影片中扮相端庄大气,嗓音高亢明亮,做工洒脱,表演细腻,较好地体现了阿庆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物特征。
洪雪飞的阿庆嫂似乎成为标本,只要提到阿庆嫂就会想到洪雪飞,唱腔也是流行最广的。她的阿庆嫂扮相似乎更佳,把一个“春来茶馆”的少妇老板形象演绎的天衣无缝,活灵活现。京昆不分家,正由于他是昆曲演员出身,身段表情更见其美,昆曲讲究逢唱必舞,她把这一特长运用到表演中,与现代戏道白的口语相得益彰,把浑然的体态发挥到家。
《沙家浜》成为洪雪飞代表剧目,每场演出必唱《智斗》。1994年,洪雪飞因交通事故去世。
五、言慧珠:竟然也曾在京剧《沙家浜》中扮演过阿庆嫂
言慧珠也曾在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出演过阿庆嫂一角。
言慧珠的“阿庆嫂”
言慧珠,是四大须生之一、言派创始人言菊朋之女,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亲传弟子,有“小梅兰芳”之誉。言慧珠扮相艳丽,唱腔优美,在上海艺坛曾红极一时。
1964年全国大演现代戏,言慧珠摩拳擦掌,为能演好现代戏,曾到奉贤农村体验生活,曾在上海天蟾舞台大剧场演过两场阿庆嫂。据说旗手不喜欢言慧珠这个人,言慧珠版阿庆嫂未能产生什么影响。1966年,风暴不期而至,言慧珠不堪批斗和折磨自杀,时年47岁。
赵燕侠、张君秋
单就演唱、表演功底和水平,张君秋、赵燕侠和刘秀荣都比洪雪飞要强得多,毕竟这几位都是著名艺术家,张君秋、赵燕侠是开宗立派的人物。刘秀荣是当时年轻演员的佼佼者,师承王瑶卿。这都是洪雪飞无法相比的,洪雪飞年轻,学的还是昆曲,艺术上只能望其项背。
但是,若论对阿庆嫂的表演,洪雪飞完胜张赵二人。
张君秋的阿庆嫂,无论是演唱还是念白,节奏慢,老戏成分居多,可以说是现代版的谭记儿。即便是允许男旦表演,其形象也与剧中人物相差太远。赵燕侠的阿庆嫂,老戏的成分相对要少些,但是,她的艺术底子是荀派,演唱表演偏于柔媚,缺少刚劲,并且在唱高音时明显感觉有点吃力。并且形象上也与阿庆嫂有差距——不是阿庆嫂,而是阿庆大婶。
刘秀荣、洪雪飞、赵燕侠的“阿庆嫂”
刘秀荣的阿庆嫂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过,不敢望加评论。凭直觉,应该比前两位要好。从唱腔来看,她学王派,演唱和表演属于刚柔并济,这一点比赵要强。因为年轻,接受新鲜事物要快,所以比张要强,形象也符合剧中人物。但是,正是因为学的是流派,难免有传统戏痕迹,在表演现代戏来看,就成了劣势。当然,这只是根据她的艺术特点而进行的猜测,肯定不完全。
洪雪飞的阿庆嫂,从形象上看最符合,年纪二十到三十岁之间。因为没有学过京剧流派,所以演唱比较容易发挥,现代气息更浓,高音挺拔,中音饱满,低音厚实,把阿庆嫂沉着机智、年轻干练、八面玲珑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前几位可能囿于传统,演现代戏难避窠臼。这就是各有优势,受到浸染的程度和环境不同。所以,这几位阿庆嫂,洪雪飞明显要强于张赵二人。
张君秋、赵燕侠、刘秀荣、洪雪飞、言慧珠都是优秀艺人,饰演的阿庆嫂各有千秋。不得不承认,“旗手”的艺术鉴赏水平是很高的。
这五位演员扮演的“阿庆嫂”最好的是哪一位?欢迎在留言区,进行讨论吧。
来源:天使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