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饭圈之乱,非一日两日。如今,乱象之中更衍生新特点。从发生场景看,线上线下相互渗透,社交平台“非黑即白”的骂战、任性“开盒”的网络暴力,与现实中的机场围堵、跟拍偷拍交织叠加;从参与主体看,除明星团队、影视公司、平台大号外,一些青少年群体也深陷其中,有的还冲到了最
宋星雨
日前,多部门再次联合整治饭圈乱象,31人被处罚、7.6万个违法账号被关闭、160万条违规信息被清理。重拳出击,显示出对饭圈乱象“零容忍”的治理决心。
饭圈之乱,非一日两日。如今,乱象之中更衍生新特点。从发生场景看,线上线下相互渗透,社交平台“非黑即白”的骂战、任性“开盒”的网络暴力,与现实中的机场围堵、跟拍偷拍交织叠加;从参与主体看,除明星团队、影视公司、平台大号外,一些青少年群体也深陷其中,有的还冲到了最前头;从影响范围看,娱乐圈固然深受其害,体育圈、科技圈乃至学术圈也未能幸免,“穿透性”越来越强。
乱上加乱,何以如此?或许是前台的匿名性削弱了个体的理性判断。一些人误以为披着“昵称”,便可放飞自我,原本温和的喜好倾向变成了排斥“异己”的情绪宣泄。受“去个体化”影响,身处群体之中也易滋生“法不责众”心理。当然,乱象并不是单纯的粉丝狂欢,更有“流量-资本”在推波助澜。明星团队制造话题刺激受众、平台通过算法推送收割流量、黄牛倒卖票务和周边获利,各方都能分一杯羹,自然乐此不疲。群体非理性心理与商业化利益链条相互裹挟,最终导致饭圈文化严重跑偏。
饭圈之病,也在侵害社会肌体。且不说,线下围追堵截,扰乱公共秩序,增加安全隐患;线上谣言滋生、暴力相向,破坏网络生态。仅说“非黑即白”的话语方式,就是一种“狭隘病毒”,很容易一传十十传百,青少年群体更容易上头。一言不合动辄“开盒”“对骂”,心眼难免越来越窄。倘若谁的粉丝群体声音大,更能整活儿,谁就霸占舆论场,更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某种程度上,网络平台既是线上乱象的发生地,又是线下失序行为的策源地,更是连接粉丝、明星、营销号等多元主体的“纽带”,必须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做好内容的把关人,到优化算法推荐规则,再到协调多方关系,可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积极跟进,紧盯票务炒作、恶意营销背后搅浑水之人,斩断利益输送链条。还饭圈以清朗,也是给舆论生态送去清风。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