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戳穿了林志炫被淘汰的真正原因,也给华语乐坛敲响了警钟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27 19:43 2

摘要:为了参加这档节目,他从去年就开始“毛遂自荐”,甚至推掉数不清的商务邀约,空出四个月档期“严阵以待”。

|鹤尾

编辑|司徒夜

22岁的男团歌手揭榜成功,58岁的歌坛老人惨遭淘汰。

《歌手2025》第二期直播赛,堪称年度第一抓马大戏。

观众服不服先不说,林志炫这个年近六十的“老人”是真的惨。

为了参加这档节目,他从去年就开始“毛遂自荐”,甚至推掉数不清的商务邀约,空出四个月档期“严阵以待”。

结果呢?第二期就收拾行李走人,连粉丝都来不及喊冤。

林志炫的淘汰显然是众人无法接受的结果。

从比赛结束至今,网络上关于这件事情的讨论不绝于耳。

但所有人都没能解答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

直到李宗盛在演唱会上的一句话,意外揭开了这个问题的遮羞布。

李宗盛宁波演唱会

春夏交接之际,正是演艺活动最火热的时候。

最近,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演出接连不断。

就连向来低调的李宗盛,都举办起了“有歌之年”巡回演唱会。

上周,他的演唱会“巡回”到了宁波。

那几天,这个高速发展的城市上空飘满了他娓娓道来的歌声。

从《山丘》到《当爱已成往事》,再到《凡人歌》。

李宗盛用他那独特的嗓音,串联起了不同年龄层观众的集体记忆。

而当他唱到《漂洋过海来看你》的时候,现场直接出现了万人大合唱的“盛况”。

或许这就是优秀歌手的魅力,不用多言,只是一个前奏就能让万人共鸣。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而每一首李宗盛都藏着半世纪的人生故事。”

这句话无疑是对李宗盛这么多年歌手生涯的最佳注解。

他向来秉持“用人生写歌”的创作理念,每一首歌的背后,都藏着他的遗憾与释怀。

演唱会现场,他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也会跟观众分享每一首歌背后的故事。

在瓦斯行送气的往事,与林忆莲的情感历程,成为音乐教父的辉煌经历……

李宗盛以歌会友,将过往岁月里的酸甜苦辣娓娓道来。

他在讲他的故事,听众也在回忆自己的人生百味。

但李宗盛最犀利的并非歌声,而是他的“炮轰”:

“如今节目都在比唱歌技巧,那可能是我们作词作曲要检讨,应该是歌写的还不够好。”

李宗盛此言一出,不仅现场观众沸腾了,屏幕外的网民们也激动了。

在林志炫被《歌手》淘汰不久后说出这样一席话,李宗盛是不是在为林志炫发声呢?

不管本意是否如此,李宗盛这一席话确确实实戳穿了林志炫被淘汰的真正原因。

同时,也给华语乐坛敲响了警钟。

真正原因

一直觉得,“歌手”这两个字,不仅在于人,也在于歌曲本身。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歌手》这个节目完全变成了“炫技大比拼”。

作词作曲和情感表达都不再重要,甚至有的时候,那些溢出的情绪变成了一种“累赘”。

去年《歌手》大火,除了“守国门的五旬老太”之外,最出圈的莫过于“碎掉的汪苏泷”。

在参加《歌手》之前,汪苏泷一直是听众心目中的优秀歌手。

他能写能唱,歌曲风格自成一派,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但上了《歌手》之后,他成了所有选手中背负骂名最多的一位。

为什么?

就因为他没有“炫技”。

汪苏泷本来就是一个偏抒情的歌手,他的歌曲也都是轻松欢快的“小甜歌”。

这样的歌会出现在很多人的耳机里,但在这个竞技舞台上却会被评价为“无聊”。

没有人在意这首歌是不是原创,也没有人在意他想表达什么。

大家只想听到冲破天花板的高音和九转十八弯的转调,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很厉害。

林志炫显然吸取了上一季汪苏泷的“教训”。

于是在《歌手》的第一期,他没有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抒情歌,而是选择对热门歌曲《悟空》进行大幅度改编。

他在歌曲中加入了大量的戏腔和怒音,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唱功”。

结果,拿了个倒数第二。

不仅排名很低,林志炫还受到了所谓的“乐评人”的批评,说他选了首烂歌。

林志炫在歌坛混了大半辈子了,哪里受过这种委屈。

不说他自己,观众看到都心疼了。

第二期,林志炫选择了《秋意浓》作为参赛歌曲。

抛弃了改编,放弃了炫技,他用最纯粹的情绪与最浓厚的唱腔描摹一幅秋日画卷。

这一次,他的排名比上一次上升了,但也仅仅只是一名。

最终,他在两场综合排名靠后的情况下,离开了这个他期待已久的舞台。

其实不止是林志炫,陈楚生也在面临相似的“困境”。

他在《歌手》第二期中,为了“挑战自我”,冒险尝试了“摇滚化吟唱”。

结果在唱到歌曲中的高音段落时,直接出现了将近5秒的“无声段落”。

当晚,“陈楚生高音无声”和“陈楚生难听”这两个词条直接冲上了热搜。

只是陈楚生比林志炫幸运太多,这个失误并没有对他产生太多影响,甚至他还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再来说说《歌手》蝉联两期冠军的单依纯。

作为新生代最受瞩目的歌手,她从出道以来就被冠上了“天才少女”的称号。

李健、胡彦斌、那英等人,都曾在公开场合毫不吝啬地夸赞她。

她的粉丝更是对她会成为“下一个天后”这件事深信不疑。

不可否认,单依纯在唱歌方面确实很有天赋。

但有的时候,她的演唱,就只是“唱”而已。

今年年初的一场演唱会上,单依纯演唱了梦飞船的《不值得》。

顾名思义,《不值得》是一首悲伤情歌,从歌词到曲调都充满了爱而不得的惆怅与心碎。

但单依纯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摇头晃脑神采飞扬,完全没有一丝难过的情绪。

用她粉丝的话来说就是:

“眼里没有一丝伤感,全是对自己技术的满意。”

不是说演唱型歌手不好。

只是当演唱型歌手占据市场大半,那创作型歌手该何去何从?

不管是单依纯的夺冠还是林志炫的淘汰,抑或是李宗盛的话,其实都在提醒着一件事情:

当今华语乐坛,创作力严重不足。

从《消愁》到《像我这样的人》,再到《一程山路》,毛不易用作品让观众看到创作的魅力。

当总决赛夜的金色彩带飘落时,除了毛不易本人,所有人都在欢呼:

这个夏天,才华终于战胜了资本。

毛不易的出现,为华语乐坛注入了新的血液。

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一个跨时代的符号:

华语乐坛即将迎来“创作为王”的时代。

但事实却是,8年时间过去,华语乐坛的创作力越来越衰弱了。

放眼如今的华语乐坛,年轻一辈的歌手中,除了毛不易,再找不出第二个创作型歌手。

当红的几位歌手,从周深到单依纯,都是靠唱功闻名。

真正的创作者,寥寥无几。

真正的好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这一点,从这几年的流行歌曲中就能看出。

以前的流行歌曲中,表达爱慕的歌词是这样的:

“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

现在的流行歌曲中,表达爱慕的歌词是这样的:

“我想要雪白的姑娘和漆黑的床。”

以前的流行歌曲中,感慨爱情的歌词是这样的:

“我们之间的爱轻得像空气,可我依然承受不起。”

现在的流行歌曲中,感慨爱情的歌词是这样的:

“baby我们的感情好像跳楼机。”

歌词确实更通俗易懂了,但这样的创作真的是一种进步吗?

2017年为了保护创作型歌手大闹直播赛场的薛之谦,如果看到如今的华语乐坛,是否会觉得悲哀呢

林志炫离开《歌手》时,留下一句“满意艺术表达,排名非唯一追求”。

这话体面得让人心酸——若连他都妥协,华语乐坛还剩多少硬骨头?

李宗盛的“警钟”其实早该敲响。

音乐从来不只是喉咙的竞技,更是灵魂的共振。

从罗大佑的《童年》到毛不易的《消愁》,真正的好歌永远在书写时代心事,而非讨好数据算法。

当我们在综艺里看腻了高音杂技,或许该重温李宗盛的忠告:

“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

无情的是谁?是流量至上的资本,还是审美降级的我们?

华语乐坛需要的不是更多“人形乐器”,而是能写出“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的创作者。

毕竟,没有李宗盛们的笔,单依纯们的嗓,也不过是华丽的空壳。

部分参考资料:

1.太意外!林志炫第二期即遭淘汰!马嘉祺《歌手2025》揭榜成功.光明网

2. 预留4个月档期却爆冷离场,合伙人谈林志炫淘汰:遗憾是炫哥准备的很多歌来不及唱.长城网

来源:司徒夜

相关推荐